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知道,语文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标,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狠抓学生写作实践。下面是我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况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其乐无穷。
二、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有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这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说的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不惊,提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诉我们要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如冬天到了,学校因条件差,需同学自己找报纸,剪裁好,再打好浆糊糊窗缝;还有购来炉子,需要套好,需要安装适当,如何做这些实践活动?女生仔细,就让他们糊窗缝,男生能干,就叫他们套炉子,安装好。教师在旁边当顾问做指导,其余同学在一旁仔细观看把劳动过程,“劳动者”的动作、表情、语言,观众评价等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能不生动吗?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
三、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教师要灵活变通,相机而行
数年来,我们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五的下午,学生一到这时先犯难,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连作文开头都写不出,两节课过去,草稿打不成,有的一周下来,老师还没有见着他的作文。面对这一现状,我想不如打破陈俗旧套,在学生有兴趣时,让他写,帮他练。如入冬的第一场雪,我就让他们去观赏纷纷扬扬的雪花,听别人议论雪的“长短”,还鼓励他们品尝打雪仗、堆雪人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深冬,大雾弥漫的时候;上学路上,回家途中,骑车费劲,走路难行,总有如履薄冰之感;盛夏,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会乌云满天,电闪雷鸣过后,大雨倾盆而下,瓦檐上垂下万千条瀑布,地面上溅起无数的箭头,学生也会关注备至,欣赏个够。这时我就顺势而为,讲读课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作文题,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从写作中得到没得享受,五一激发调动了学生写作潜能,丰富了学生头脑,充实了学生写作素材。初中学生已有了主见,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引发争论,以致面红耳赤,激动不已。面对他们唇枪舌剑,我就及时诱导:“请拿出笔写下你的观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这时学生便会亟不可待潇洒成篇。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兴趣大增,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时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于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评改的步骤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来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
一、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首先需要教师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没有欲望,就不会有推动个体活动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实践中我设法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他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情况的一种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投身其中,其乐无穷。
二、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师要激励学生“用心”生活,多方积累
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有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由于种种原因和限制,“行万里路”不一定人人做到,但一定要求学生尽可能“读万卷书”。这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的古训说的极是。许多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作文好,就是由于课外知识丰富,所以才能做到遇难不惊,提笔成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积极倡导参与社会活动。叶圣陶先生也告诉我们要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这样打过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如冬天到了,学校因条件差,需同学自己找报纸,剪裁好,再打好浆糊糊窗缝;还有购来炉子,需要套好,需要安装适当,如何做这些实践活动?女生仔细,就让他们糊窗缝,男生能干,就叫他们套炉子,安装好。教师在旁边当顾问做指导,其余同学在一旁仔细观看把劳动过程,“劳动者”的动作、表情、语言,观众评价等记录下来,写成文章能不生动吗?社会生活色彩纷呈,变幻莫测,但课堂时间有限,课本中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较少,只有带领学生涉猎课外,才能拓展视野,增强兴趣。
三、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教师要灵活变通,相机而行
数年来,我们作文课一般安排在周五的下午,学生一到这时先犯难,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连作文开头都写不出,两节课过去,草稿打不成,有的一周下来,老师还没有见着他的作文。面对这一现状,我想不如打破陈俗旧套,在学生有兴趣时,让他写,帮他练。如入冬的第一场雪,我就让他们去观赏纷纷扬扬的雪花,听别人议论雪的“长短”,还鼓励他们品尝打雪仗、堆雪人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深冬,大雾弥漫的时候;上学路上,回家途中,骑车费劲,走路难行,总有如履薄冰之感;盛夏,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会乌云满天,电闪雷鸣过后,大雨倾盆而下,瓦檐上垂下万千条瀑布,地面上溅起无数的箭头,学生也会关注备至,欣赏个够。这时我就顺势而为,讲读课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作文题,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能不兴趣盎然,全心投入,挥洒成文吗?从写作中得到没得享受,五一激发调动了学生写作潜能,丰富了学生头脑,充实了学生写作素材。初中学生已有了主见,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引发争论,以致面红耳赤,激动不已。面对他们唇枪舌剑,我就及时诱导:“请拿出笔写下你的观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这时学生便会亟不可待潇洒成篇。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兴趣大增,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时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教学中我发现叫学生结对子或以组为单位评改“自己”的作文,学生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于是我就试行了。但在学生活动中,我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于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评改的步骤如下:首先是同桌互改,接下来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搞下去,就不愁文章改不好了。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作文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地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