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教育发展目标在不断提高,一方面需要教师传授多种文化知识,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开展道德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发展。教师承担着管理教育职责,因此在管理工作中要渗透德育教学,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本文主要阐述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途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途径
在小学时期,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在小学形成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德育工作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德育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时代发展,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着正确认知,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走进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年纪小,尚未形成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差,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加强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次数,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真诚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管理工作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尊重其个性化生活。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同学需要真诚的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教师对待表现优良的同学也要进行赞扬,从而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道德习惯。
德育教育若想更好地开展,则需要教师走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知识和正常的书本内容存在着区别,它是帮助学生形成人格魅力和德育知识的凝结,因此简单宣讲无法内化德育知识。生活是教师开展的最好课堂,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规范言行,鼓舞学生勇于参与社会活动,从小事做起,同学间团结互助,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年人要及时让座,出门要和家人告别。学生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社会服务调查,从而对生活和社会有着更多了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懂得把奉献给父母、爱心奉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
二、构建德育氛围
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发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营造德育氛围,构建校风校貌,使德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可在校园内打造专门的德育宣传栏和德育长廊,同时在楼道内张贴名言警句,好人好事等,熏陶学生,为其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以优秀的同学和教师作为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完善人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可通过讲台、板报等阵地为学生构建德育环境。通过诗歌、书画等文化形式创建高雅的氛围。通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学术讲座的方式,创造优良的风气。同时也要保证卫生清洁,为学生创造育人环境,调动学生参与性,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文化氛围[1]。
学校也可开展校园和家庭合作,突出家庭关系,使家校合作推动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以家訪或家长会议的方式加强合作,让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有着更全面的了解,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着更清楚认知。并且也要使家长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认识,改善自身不良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确保德育教育在家长的配合下能够有效开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渗透德育知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若是教师一味的说教,则无法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班主任可安排学生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养老院照顾老人,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主任一方面要管理学生,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榜样,保证一言一行符合要求,起到模范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效仿。教师也要制定德育教学制度,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养成行为习惯时,也能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丰富德育活动
学校若想健全德育管理工作,则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健全德育评价模式,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保证德育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当学生在开学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德育管理制度,需要让学生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规范学生自身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也可为学生播放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也要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师薪资待遇结合,定期考核教师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管理[2]。
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打造校园德育活动,使学生被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熏陶,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外界因素很容易影响学生,因此只有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年纪小,喜好玩耍,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开展德育活动,比如可举办德育演讲比赛,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进行演讲。学校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团结凝聚力,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养成优良的品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时,应先对德育教育有着充分了解,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学习有关德育知识,增加德育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把控德育工作发展方向,完成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温小梅.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16):200.
[2]陶思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7(32):33.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271200)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管理途径
在小学时期,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在小学形成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德育工作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德育力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顺应时代发展,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着正确认知,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走进学生生活,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年纪小,尚未形成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因此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差,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加强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次数,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真诚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管理工作中,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尊重其个性化生活。对待经常犯错误的同学需要真诚的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教师对待表现优良的同学也要进行赞扬,从而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道德习惯。
德育教育若想更好地开展,则需要教师走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知识和正常的书本内容存在着区别,它是帮助学生形成人格魅力和德育知识的凝结,因此简单宣讲无法内化德育知识。生活是教师开展的最好课堂,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规范言行,鼓舞学生勇于参与社会活动,从小事做起,同学间团结互助,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年人要及时让座,出门要和家人告别。学生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社会服务调查,从而对生活和社会有着更多了解,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懂得把奉献给父母、爱心奉献给别人、信心留给自己。
二、构建德育氛围
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今后发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营造德育氛围,构建校风校貌,使德育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可在校园内打造专门的德育宣传栏和德育长廊,同时在楼道内张贴名言警句,好人好事等,熏陶学生,为其营造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以优秀的同学和教师作为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完善人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可通过讲台、板报等阵地为学生构建德育环境。通过诗歌、书画等文化形式创建高雅的氛围。通过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学术讲座的方式,创造优良的风气。同时也要保证卫生清洁,为学生创造育人环境,调动学生参与性,使学生养成优良的文化氛围[1]。
学校也可开展校园和家庭合作,突出家庭关系,使家校合作推动学生茁壮成长。教师和家庭要加强沟通和联系,以家訪或家长会议的方式加强合作,让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有着更全面的了解,让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着更清楚认知。并且也要使家长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认识,改善自身不良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确保德育教育在家长的配合下能够有效开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可渗透德育知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德育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规范行为。若是教师一味的说教,则无法获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班主任可安排学生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或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养老院照顾老人,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主任一方面要管理学生,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榜样,保证一言一行符合要求,起到模范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效仿。教师也要制定德育教学制度,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养成行为习惯时,也能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丰富德育活动
学校若想健全德育管理工作,则应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健全德育评价模式,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德育管理工作,保证德育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当学生在开学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德育管理制度,需要让学生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规范学生自身行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也可为学生播放实际案例,加强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从而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也要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教师薪资待遇结合,定期考核教师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使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管理[2]。
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打造校园德育活动,使学生被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熏陶,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小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外界因素很容易影响学生,因此只有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才能够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年纪小,喜好玩耍,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开展德育活动,比如可举办德育演讲比赛,学生在小组内收集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进行演讲。学校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团结凝聚力,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养成优良的品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管理时,应先对德育教育有着充分了解,帮助学生形成道德规范,学习有关德育知识,增加德育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把控德育工作发展方向,完成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温小梅.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8(16):200.
[2]陶思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7(32):33.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