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就其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地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的误区 指导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英语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困难基本上来自教师教学理念上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出于对外语学习规律的模糊认识,认为学外语离不开灌灌、记记、背背、考考。但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是不可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英语材料的听、读、说、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大量的做习题以提高英语水平,做第一套时100道题里错了七、八个,第二套题错了十几个,在做第五套时,甚至连对错都分不清了。如果改变了英语学习方式,找自己喜欢的英语阅读、听力材料学英语。结果是,在短期内他的成绩可能会一度落后,但后来奇迹将一定会出现。如果没有建立在对外语学习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教学理念,迷信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那么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个英语教学的最大误区。
二、面对这些误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三点
1.对时机的把握。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时,作为教师要及时意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时机,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2.对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在量上的动态把握。在刚开始的时候,花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时间可以少一点,比如抽出5%~10%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则应少安排一些。
3.要注意课内外时间安排的有机结合。由于课内的时间有限,利用资源的条件限制也较大,因此教师在课内要将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这一方面。课后则可以把重点转到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1)学校和教师应建立“全程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但不是惟一的环节,为了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必要加强和改进教师们较普遍忽略的学生的“预习”环节。(2)可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预习”,即指导学生收集新授课内容的背景材料;“相关式预习”,即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难点式预习”,即指导学生将新授课内容中的难点或不理解之处列出;“尝试解答式预习”,即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尝试解答新授课内容中提出的问题等。
2.改进课堂教学:(1)在理科课堂教学中,适当实施“三明治”式的模式,即实验—讲授—再实验,或讲授—实验—讲授。(2)实行“精讲多议”的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主题式讨论”,即教师提出讨论的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背景式预习”和“相关式预习”阐述各自的观点;“归纳式讨论”,即引导学生自己对已授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质疑式讨论”,即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新内容提出疑问并陈述自己的观点等。
3.改进课后作业环节:(1)拓展课后作业的类型。除复习式作业外,增加“预习式作业”、“自学式作业”、“析疑式作业”等。(2)增加课后作业的层次,即:A.设计难度水平不同的作业,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作业进行选择。B.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C.丰富完成课后作业的手段。D.改进作业方式。除个人独立式作业的方式外,适当组织“小组式作业”、“自由组合式作业”等。
结束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师主动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学评价上,从传统的重视对学生的单向的、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是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最终必将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的误区 指导学习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英语教学中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困难基本上来自教师教学理念上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出于对外语学习规律的模糊认识,认为学外语离不开灌灌、记记、背背、考考。但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是不可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英语材料的听、读、说、写,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些学生大量的做习题以提高英语水平,做第一套时100道题里错了七、八个,第二套题错了十几个,在做第五套时,甚至连对错都分不清了。如果改变了英语学习方式,找自己喜欢的英语阅读、听力材料学英语。结果是,在短期内他的成绩可能会一度落后,但后来奇迹将一定会出现。如果没有建立在对外语学习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教学理念,迷信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那么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个英语教学的最大误区。
二、面对这些误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三点
1.对时机的把握。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时,作为教师要及时意识到这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时机,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2.对投入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在量上的动态把握。在刚开始的时候,花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时间可以少一点,比如抽出5%~10%的课堂教学时间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时间,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则应少安排一些。
3.要注意课内外时间安排的有机结合。由于课内的时间有限,利用资源的条件限制也较大,因此教师在课内要将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这一方面。课后则可以把重点转到解决问题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1)学校和教师应建立“全程教学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极为重要的环节,但不是惟一的环节,为了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必要加强和改进教师们较普遍忽略的学生的“预习”环节。(2)可指导学生进行“背景式预习”,即指导学生收集新授课内容的背景材料;“相关式预习”,即收集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难点式预习”,即指导学生将新授课内容中的难点或不理解之处列出;“尝试解答式预习”,即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尝试解答新授课内容中提出的问题等。
2.改进课堂教学:(1)在理科课堂教学中,适当实施“三明治”式的模式,即实验—讲授—再实验,或讲授—实验—讲授。(2)实行“精讲多议”的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主题式讨论”,即教师提出讨论的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背景式预习”和“相关式预习”阐述各自的观点;“归纳式讨论”,即引导学生自己对已授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质疑式讨论”,即鼓励学生对所学的新内容提出疑问并陈述自己的观点等。
3.改进课后作业环节:(1)拓展课后作业的类型。除复习式作业外,增加“预习式作业”、“自学式作业”、“析疑式作业”等。(2)增加课后作业的层次,即:A.设计难度水平不同的作业,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作业进行选择。B.针对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C.丰富完成课后作业的手段。D.改进作业方式。除个人独立式作业的方式外,适当组织“小组式作业”、“自由组合式作业”等。
结束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或活动,它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重视教师主动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的“学”;教学评价上,从传统的重视对学生的单向的、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转向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关注前沿科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是作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最终必将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