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答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容易被轻视、无法引起重视的部分。理答的本质,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终极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对学生精神生命发育的一种尊重、唤醒,一种理解、引导。
课堂里,老师和学生都要说话,若进行细分,便会发现,学生在课堂里说的话,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出于各种情况下的回答,教师则根据回答,通过处理,做出回应,这是理答的触发。然而很多老师的理答,都是给予学生鼓励,让其获得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这种充斥着“你很好”“你真棒”的肯定性理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害怕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表现,师生间的谈话因老师这一肯定的方式戛然而止,双方获得了表扬,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其实学生学习的思路并未拓展。而否定性的理答,则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交流背后的思维碰撞。下面将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和课堂观摩,浅谈关于否定性理答的一些想法。
实例一
师:假设你现在就是纪律委员,小明因做眼保健操时睁眼被记到了一次名字,他来请求擦去,这时候你会如何拒绝呢?
生:只要你以后每次都不睁眼,我就擦掉你的名字。
(其他学生哗然。)
师:我觉得你的回答并不完整,你看其他同学似乎不太理解你的说法,你能不能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呢?
生:就是让他永远都不睁眼,如果睁眼就再记他的名字。
(一些同学表示惊讶,另外一些同学表示不解,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看来还是有些同学不理解,其实,你这是在给李明什么?
生:恩,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想让他从中吸取教训,如果再犯错那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同学们纷纷表示理解。)通过教师自己的评价,强化学生说得好的地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发学生换个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回答说得更加明了。
否定性理答,能增加课堂里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里的对话大部分是由一个成年人与一群未成年人完成的,成年人能快速理解学生回答的言外之意并做出解释,如大部分情况下的肯定性理答一样,“你的回答非常好,这是在给同学改过的机会”,虽然能使其他学生理解,但这并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疑问的进一步思考。但通过否定性理答,能使学生通过聆听与感悟,产生一个新的认知与理解,这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比被动获得多了一份看不见的思考。
否定性理答,能提升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普遍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觉得自满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否定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人之常情。否定性理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与老师在课堂里进行对话的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一种否定,学生会产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来证明自己的渴望,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意外的训练,而在课堂里的学习兴趣则得到了额外的提升。
否定性理答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是教师主动地去面对学生、响应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学生与教师都能轻松快乐地享受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然而,并非所有的否定性理答都是正面积极的,不能忽视这种理答本身具有的否定性。
实例二
师:“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关键?
生:顽强。
师:不完整,只有这一个词吗?
生:地。
师:动词。
生:斗争。
师:好的,请坐。
否定性理答,不是直接很的否定。面对学生不是很准确的回答,我们需要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应该是直接的。比如在实例二中,“顽强”作为比较明显的、能反应人物精神的词语,学生找得很快,但在否定之后,引导学生找出“斗争”的时候,教师仅仅是在词性方面强调,这未免太过直接。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答案,而背后所能归纳的教学方法则是机械式地寻找与排除。这种直接的否定性理答只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找这句话中的一个动作,学生并没有收获到思维的过程,课堂变成了在玩一个找东西的游戏。
实例三
师: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善良。
师:可能不够。
生:善解人意。
师:好像还不够。
否定性理答,不是逃避的否定。当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学生无法一针见血的答案,教师会气馁,这时候所产生的否定性理答便具有逃避性。教师企图用否定的话语使学生能在瞬间明白自己的欠缺,从而快速地找到答案,完成教学目标,逃避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以致丧失了增加課堂思维训练的机会。比如实例三中,教师两次带有否定性的“不够”是比较失败的理答。在与成年人的对话中,彼此能够根据对方的语言内容、语态,甚至表情,进行反思。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与想法,那这样的否定性理答就促使学习成了一种猜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复杂而伴随自身体验的,否定性理答在支架式教学中是教师手中的一把双刃剑,怎么否定,否定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重视。
课堂里,老师和学生都要说话,若进行细分,便会发现,学生在课堂里说的话,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出于各种情况下的回答,教师则根据回答,通过处理,做出回应,这是理答的触发。然而很多老师的理答,都是给予学生鼓励,让其获得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这种充斥着“你很好”“你真棒”的肯定性理答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害怕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表现,师生间的谈话因老师这一肯定的方式戛然而止,双方获得了表扬,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其实学生学习的思路并未拓展。而否定性的理答,则是通过否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交流背后的思维碰撞。下面将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和课堂观摩,浅谈关于否定性理答的一些想法。
实例一
师:假设你现在就是纪律委员,小明因做眼保健操时睁眼被记到了一次名字,他来请求擦去,这时候你会如何拒绝呢?
生:只要你以后每次都不睁眼,我就擦掉你的名字。
(其他学生哗然。)
师:我觉得你的回答并不完整,你看其他同学似乎不太理解你的说法,你能不能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呢?
生:就是让他永远都不睁眼,如果睁眼就再记他的名字。
(一些同学表示惊讶,另外一些同学表示不解,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看来还是有些同学不理解,其实,你这是在给李明什么?
生:恩,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想让他从中吸取教训,如果再犯错那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同学们纷纷表示理解。)通过教师自己的评价,强化学生说得好的地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发学生换个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回答说得更加明了。
否定性理答,能增加课堂里学生的思维训练。课堂里的对话大部分是由一个成年人与一群未成年人完成的,成年人能快速理解学生回答的言外之意并做出解释,如大部分情况下的肯定性理答一样,“你的回答非常好,这是在给同学改过的机会”,虽然能使其他学生理解,但这并不利于促进学习者对疑问的进一步思考。但通过否定性理答,能使学生通过聆听与感悟,产生一个新的认知与理解,这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比被动获得多了一份看不见的思考。
否定性理答,能提升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普遍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觉得自满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否定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人之常情。否定性理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生与老师在课堂里进行对话的兴趣,这种兴趣来源于一种否定,学生会产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来证明自己的渴望,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意外的训练,而在课堂里的学习兴趣则得到了额外的提升。
否定性理答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是教师主动地去面对学生、响应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和谐,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学生与教师都能轻松快乐地享受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然而,并非所有的否定性理答都是正面积极的,不能忽视这种理答本身具有的否定性。
实例二
师:“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关键?
生:顽强。
师:不完整,只有这一个词吗?
生:地。
师:动词。
生:斗争。
师:好的,请坐。
否定性理答,不是直接很的否定。面对学生不是很准确的回答,我们需要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应该是直接的。比如在实例二中,“顽强”作为比较明显的、能反应人物精神的词语,学生找得很快,但在否定之后,引导学生找出“斗争”的时候,教师仅仅是在词性方面强调,这未免太过直接。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答案,而背后所能归纳的教学方法则是机械式地寻找与排除。这种直接的否定性理答只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找这句话中的一个动作,学生并没有收获到思维的过程,课堂变成了在玩一个找东西的游戏。
实例三
师: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善良。
师:可能不够。
生:善解人意。
师:好像还不够。
否定性理答,不是逃避的否定。当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对学生无法一针见血的答案,教师会气馁,这时候所产生的否定性理答便具有逃避性。教师企图用否定的话语使学生能在瞬间明白自己的欠缺,从而快速地找到答案,完成教学目标,逃避与学生对话的机会,以致丧失了增加課堂思维训练的机会。比如实例三中,教师两次带有否定性的“不够”是比较失败的理答。在与成年人的对话中,彼此能够根据对方的语言内容、语态,甚至表情,进行反思。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与想法,那这样的否定性理答就促使学习成了一种猜测。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复杂而伴随自身体验的,否定性理答在支架式教学中是教师手中的一把双刃剑,怎么否定,否定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