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儿童思维、认知等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开始正规的系统学习,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经验知识,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将会极大地帮助低年级教师制定针对此阶段儿童的教学计划,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低年级儿童的年龄通常处于6岁至10岁之间,其大脑和神经系统平稳而均匀地发展,学习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同时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并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为了适应环境,儿童的个性、认知能力、社会适应都在快速发展并呈现其特有的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人最基础的逻辑结构。具体形象思维即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这就意味着儿童的思考无法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其思维活动基本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比如他们在计算一位数加法时,均以数手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同时,此阶段的儿童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单维度的。例如说相同体积的水,分别用底面积较大的杯子和用高度较高的杯子装,极少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判断出哪一个杯子的水比较多。他们会用仅仅一个维度比如高度来判断,尚未能够使用两个以上的维度。
2.尚未能从事物的属性上来理解概念
概念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概念的理解需要儿童对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概括,但尚在具体形象思维的低年级儿童往往还不能做到这一点。由于智力尚未完全发展和缺乏生活经验的缘故,此阶段儿童往往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事物、掌握其概念。
3.注意力容易分散
很多教师都会抱怨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家长常常担心的问题。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儿童的注意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本身就要短暂得多,这并不是大问题。儿童对整个世界都怀有好奇心,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这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兴趣的源泉。真正因病态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只有极少数,教师和家长都不必因此过度苛责儿童。对于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做到控制大于抑制。小学儿童的学习相较于学前儿童的学习区别在于,其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另外还有强制性。课堂教育的部分意义就在于教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这将会对儿童今后的社会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4.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
对于缺乏经验并且尚未形成学习策略的儿童来说,观察和模仿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模仿对象很多:家长、教师、周围的同学、电视里的情节等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之父班杜拉曾经做过著名的观察学习实验,证明了以上这些角色的示范作用。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中也提到了认同这一个心理机制:“儿童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
5.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外部系统
人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基于对自己平时的行为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一般都基于具体的外部描述:例如姓名、班级、学校、家庭住址以及身体特征等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才能够逐渐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家长和教师对此阶段儿童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表明,在低年级儿童看来,老师是最权威的代表。因此,教师切不可对儿童作出过激的评价。因为这会对儿童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害,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还有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未来性格的养成。
二、针对低年级儿童以上特点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尽量使用实物教学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让儿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上课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要解释植物的结构的时候,不妨直接找一颗青菜来向孩子们指出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许多西方国家的小学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会把学生带出教室,带领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依照我国的国情,虽然我们的条件还不允许让学生在上课时间走出校园,但也可以找出课堂所需的实物替代。即使不能够拿出实物,那么最好也能够找到照片或图片。
2.耐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涵义
概念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虽然有时候儿童可以说出某一个概念,但其实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比如同事女儿她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是她并不知道“东方”的实际意义。儿童知道萝卜和青菜是蔬菜,但当你指着厨房里的冬瓜问其是否蔬菜时,儿童却回答不上来。因为他还缺乏归纳的能力。
3.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许多教育理论都提到,学校是一个帮助儿童学会规范和自我控制,以便其日后融入社会的地方。人都必须要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游戏是低年级儿童上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合适的游戏可以延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而合适的竞技类游戏能够刺激儿童高效率完成学习,培养儿童即时反应和策略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儿童学会合作,理解到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要遵守规范,这样的成绩才能被认可。
4.教师应对学生做出全面性评价
调查表示,将近100%的低年级的学生都认为必须要听老师的话。儿童刚进入小学时几乎都对老师充满了敬畏。小学低年级也正是皮亚杰所提到的认知发展中的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极为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老师对儿童的评价应该全面,不应该只与学习方面有关,而且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儿童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优点都值得鼓励,比如动手能力强,衣着整洁等等。即使是孩子说自己以后想成为一名清洁工,这都是值得鼓励的,我们不能够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有道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儿童需要老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当儿童达成了教师的期望时才给予儿童鼓励和关注,那么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意识到,自己需要的支持和鼓励是以自己是否符合教师心中的期望为条件的。这样会导致儿童对老师“投其所好”,只接受老师赞许的部分而拒绝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隐藏真实的自己。而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不管儿童是否满足教师的期许,教师依然给予关注。即使教师并不认同儿童的一些行为,但他依然关注和接受这些儿童。这样,儿童就不必隐藏自己,可以自由地体验真实的自我,自由地体验生活,有利于儿童以后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一、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低年级儿童的年龄通常处于6岁至10岁之间,其大脑和神经系统平稳而均匀地发展,学习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变得复杂化和多样化。同时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主要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并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为了适应环境,儿童的个性、认知能力、社会适应都在快速发展并呈现其特有的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模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人最基础的逻辑结构。具体形象思维即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这就意味着儿童的思考无法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其思维活动基本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和事物。比如他们在计算一位数加法时,均以数手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同时,此阶段的儿童的思考方式往往是单维度的。例如说相同体积的水,分别用底面积较大的杯子和用高度较高的杯子装,极少此阶段的儿童能够判断出哪一个杯子的水比较多。他们会用仅仅一个维度比如高度来判断,尚未能够使用两个以上的维度。
2.尚未能从事物的属性上来理解概念
概念的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概念的理解需要儿童对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进行概括,但尚在具体形象思维的低年级儿童往往还不能做到这一点。由于智力尚未完全发展和缺乏生活经验的缘故,此阶段儿童往往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属性上来认识事物、掌握其概念。
3.注意力容易分散
很多教师都会抱怨说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家长常常担心的问题。但必须要明确的是儿童的注意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本身就要短暂得多,这并不是大问题。儿童对整个世界都怀有好奇心,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这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兴趣的源泉。真正因病态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只有极少数,教师和家长都不必因此过度苛责儿童。对于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应该做到控制大于抑制。小学儿童的学习相较于学前儿童的学习区别在于,其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另外还有强制性。课堂教育的部分意义就在于教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这将会对儿童今后的社会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4.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
对于缺乏经验并且尚未形成学习策略的儿童来说,观察和模仿是他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模仿对象很多:家长、教师、周围的同学、电视里的情节等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之父班杜拉曾经做过著名的观察学习实验,证明了以上这些角色的示范作用。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中也提到了认同这一个心理机制:“儿童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
5.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赖于外部系统
人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基于对自己平时的行为活动的分析和总结。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一般都基于具体的外部描述:例如姓名、班级、学校、家庭住址以及身体特征等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才能够逐渐对自己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家长和教师对此阶段儿童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表明,在低年级儿童看来,老师是最权威的代表。因此,教师切不可对儿童作出过激的评价。因为这会对儿童造成无法愈合的伤害,若不能很好地解决还有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未来性格的养成。
二、针对低年级儿童以上特点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尽量使用实物教学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让儿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上课内容,加深他们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实物教学。例如要解释植物的结构的时候,不妨直接找一颗青菜来向孩子们指出植物的根、茎、叶的特点。许多西方国家的小学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经常会把学生带出教室,带领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这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依照我国的国情,虽然我们的条件还不允许让学生在上课时间走出校园,但也可以找出课堂所需的实物替代。即使不能够拿出实物,那么最好也能够找到照片或图片。
2.耐心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涵义
概念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虽然有时候儿童可以说出某一个概念,但其实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个概念的真正含义。比如同事女儿她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但是她并不知道“东方”的实际意义。儿童知道萝卜和青菜是蔬菜,但当你指着厨房里的冬瓜问其是否蔬菜时,儿童却回答不上来。因为他还缺乏归纳的能力。
3.游戏能够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许多教育理论都提到,学校是一个帮助儿童学会规范和自我控制,以便其日后融入社会的地方。人都必须要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游戏是低年级儿童上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合适的游戏可以延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而合适的竞技类游戏能够刺激儿童高效率完成学习,培养儿童即时反应和策略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还可以让儿童学会合作,理解到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要遵守规范,这样的成绩才能被认可。
4.教师应对学生做出全面性评价
调查表示,将近100%的低年级的学生都认为必须要听老师的话。儿童刚进入小学时几乎都对老师充满了敬畏。小学低年级也正是皮亚杰所提到的认知发展中的权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极为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老师对儿童的评价应该全面,不应该只与学习方面有关,而且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儿童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优点都值得鼓励,比如动手能力强,衣着整洁等等。即使是孩子说自己以后想成为一名清洁工,这都是值得鼓励的,我们不能够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有道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5.儿童需要老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
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当儿童达成了教师的期望时才给予儿童鼓励和关注,那么长此以往,儿童就会意识到,自己需要的支持和鼓励是以自己是否符合教师心中的期望为条件的。这样会导致儿童对老师“投其所好”,只接受老师赞许的部分而拒绝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隐藏真实的自己。而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不管儿童是否满足教师的期许,教师依然给予关注。即使教师并不认同儿童的一些行为,但他依然关注和接受这些儿童。这样,儿童就不必隐藏自己,可以自由地体验真实的自我,自由地体验生活,有利于儿童以后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