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分别从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整理与识记等五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是19世纪70年代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尼·博赞博士发明的。我们在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后,发现二者具有完美的契合点。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识记
我們对于语文知识的印象,一般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律性可循的。有的老师有意识地尝试了“板块教学”或“模块教学”的方式,并且相关研究还对其作了定义:“根据系统论、控制论等有关理论,对文体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控制的教学过程”这是很多学科老师都有过的尝试,然而往往因为见效甚微而浅尝辄止。而思维导图可以把语文知识的“模块”进行“图式化”,它比“模块教学”更具优势。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
如图1,这幅思维套图可以加以完善。老师可以利用这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己对语文知识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加以识记。这样识记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诗文背诵
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词和散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典范文章,讲究严谨的布局谋篇,有明确的中心和写作思路。这就便于我们将其加工成一幅思维导图。
我们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例。我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结合文章的两条互相贯穿的写作线索,绘制出了图2。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去习得、诵得一篇文章,相比死记硬背下来一篇文章,要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考中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部分的分值所占的比重也有相应的增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对于理清文章思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学生阅读课文或是做阅读题时就能“有法可依”。我们以2014年的全国2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原题如下:
合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结合思维导图,我们来分析此题。第一步要抓住其中心,即情感。“两首诗都是“羁旅行役”题材,却‘一苦一乐’,‘一虚一实’。”抓住这一中心,题目就能迎刃而解。第(1)题的关键句在于末两句的“梦”,联系题目所问我们应联想到“虚实相生”。第(2)题,则只要围绕“一苦一乐”具体分析即可。我们可以看出来思维导图的意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四、思维导图与高中作文教学
2012年,陈启胜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一文中论述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作文教学能起到“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等作用。另外,对于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王玲玲在《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探究》中也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例子。
其实,我们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如“提纲练习法”。提纲和思维导图有相似之处,只要充分发挥联想,就可以把提纲逐渐扩展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运用思维导图,拟写提纲,再扩写提纲,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打开其写作思路。五、思维导图与高中口语交际教学
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质上就是语感,即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说话过程中逐渐历练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很多学生不能说、不会说、不愿说,大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说起话来逻辑混乱,因此打击了他们说话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如果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有意识地进行“说话练习”,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我们就以“说《诗经》”为话题,可以得到图4。这幅思维导图,可以转换为这样一段话:
《诗经》因为有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多是十五个诸侯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所以叫十五国风,共有160篇;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共105篇,分31篇大雅和74篇小雅,大雅多是朝会宴享之作,小雅是个人抒情之作;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王室举行宗庙祭祀或其他典礼时的乐歌,共40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加起来就是305篇。
六、结语
不仅语言是“有思维”的,语文知识也是“有思维”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它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诗词背诵、阅读和作文等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思维导图会成为一把真正的教学利器,助我们开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是19世纪70年代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尼·博赞博士发明的。我们在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后,发现二者具有完美的契合点。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识记
我們对于语文知识的印象,一般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律性可循的。有的老师有意识地尝试了“板块教学”或“模块教学”的方式,并且相关研究还对其作了定义:“根据系统论、控制论等有关理论,对文体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控制的教学过程”这是很多学科老师都有过的尝试,然而往往因为见效甚微而浅尝辄止。而思维导图可以把语文知识的“模块”进行“图式化”,它比“模块教学”更具优势。我们在这里举个例子。
如图1,这幅思维套图可以加以完善。老师可以利用这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己对语文知识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加以识记。这样识记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诗文背诵
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词和散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典范文章,讲究严谨的布局谋篇,有明确的中心和写作思路。这就便于我们将其加工成一幅思维导图。
我们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例。我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结合文章的两条互相贯穿的写作线索,绘制出了图2。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去习得、诵得一篇文章,相比死记硬背下来一篇文章,要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考中越来越重视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部分的分值所占的比重也有相应的增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对于理清文章思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学生阅读课文或是做阅读题时就能“有法可依”。我们以2014年的全国2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原题如下:
合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结合思维导图,我们来分析此题。第一步要抓住其中心,即情感。“两首诗都是“羁旅行役”题材,却‘一苦一乐’,‘一虚一实’。”抓住这一中心,题目就能迎刃而解。第(1)题的关键句在于末两句的“梦”,联系题目所问我们应联想到“虚实相生”。第(2)题,则只要围绕“一苦一乐”具体分析即可。我们可以看出来思维导图的意识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四、思维导图与高中作文教学
2012年,陈启胜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一文中论述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作文教学能起到“拓宽思路”、“挖掘素材”等作用。另外,对于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王玲玲在《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探究》中也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例子。
其实,我们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如“提纲练习法”。提纲和思维导图有相似之处,只要充分发挥联想,就可以把提纲逐渐扩展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运用思维导图,拟写提纲,再扩写提纲,经过这样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打开其写作思路。五、思维导图与高中口语交际教学
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质上就是语感,即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说话过程中逐渐历练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很多学生不能说、不会说、不愿说,大都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说起话来逻辑混乱,因此打击了他们说话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如果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有意识地进行“说话练习”,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我们就以“说《诗经》”为话题,可以得到图4。这幅思维导图,可以转换为这样一段话:
《诗经》因为有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多是十五个诸侯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所以叫十五国风,共有160篇;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共105篇,分31篇大雅和74篇小雅,大雅多是朝会宴享之作,小雅是个人抒情之作;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王室举行宗庙祭祀或其他典礼时的乐歌,共40篇。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加起来就是305篇。
六、结语
不仅语言是“有思维”的,语文知识也是“有思维”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它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应用到诗词背诵、阅读和作文等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相信假以时日,思维导图会成为一把真正的教学利器,助我们开辟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