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3-000-01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目前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现状,初步提出将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公体课的教学中的设想,以弥补传统公体育课教学的不足,希望对今后高校的公体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体课教学拓展训练融合
一、 拓展训练的定义
拓展训练是指借助于特殊的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而在学校,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全新理念,通常在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下,以身体练习为活动的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塑造学生个体和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
二、 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都采用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即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方法。形成公体课教学模式也几乎是同一的,即教师先讲解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师范技术动作,最后学生练习技术动作。将体育教学的任务放在学生只要能够熟练账务动作技术上,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本身接受能力较强,使他们学有所用,以便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拓展训练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瓶颈,它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使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掌握一套增进与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并最终形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以“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 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统一,缺乏独特创新
现在普通高校公体课教材内容不外乎都集中在球类、武术、健美操等。虽然我国高校已对这些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选项体育课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普遍流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现终身体育等现在教育思想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的中学也已经开展类似的体育教学内容,到了大学学生在选修同样的课程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公体课教学中教师多以学生技术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的考虑到学生精神的层面,不太注意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些集体的项目也没有发挥项目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
目前,高校公体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能上,很少有人去考虑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公体课教学不同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更广的知识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增强的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应该是现阶段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目标。
三、 高校公体课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设想
(一) 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
只有专业化的体育师资队伍才能满足高校公体课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准确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的内容和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还要结合自己所教授的项目,将拓展训练的内容或知识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的能力。当然,部分高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拓展训练方法,已达到公体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能更好的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二) 融合后的公体课教学内容设计
在拓展训练与高校公体课教学融合前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水平、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硬件设施等。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日后不至于处于被动,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已有的资源,像学校周边的资源,如体育公园、广场等都可以利用。尤其对一些体育场地缺乏的高校更应该很好的利用周边资源,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大众做了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游泳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如在游泳教学中加入水中接力、水中救人等娱乐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术动作,还能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学习自己不熟悉的许多相关知识,将自己的教学项目与团战训练的相关内容结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当然,体育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教师在选取比较合适的方案在公体课教学中实施。
(三) 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问题是历年体育教学强调的重点,也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项目设计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应急措施,当然教师可以预先进行试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需要用到的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在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检查。
参考文献:
[1] 孟放,谢进.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86-1688.
[2] 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目前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现状,初步提出将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公体课的教学中的设想,以弥补传统公体育课教学的不足,希望对今后高校的公体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体课教学拓展训练融合
一、 拓展训练的定义
拓展训练是指借助于特殊的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而在学校,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全新理念,通常在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下,以身体练习为活动的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塑造学生个体和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
二、 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现状
(一) 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都采用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即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方法。形成公体课教学模式也几乎是同一的,即教师先讲解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师范技术动作,最后学生练习技术动作。将体育教学的任务放在学生只要能够熟练账务动作技术上,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本身接受能力较强,使他们学有所用,以便毕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拓展训练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瓶颈,它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使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掌握一套增进与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并最终形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以“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 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统一,缺乏独特创新
现在普通高校公体课教材内容不外乎都集中在球类、武术、健美操等。虽然我国高校已对这些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选项体育课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普遍流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现终身体育等现在教育思想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的中学也已经开展类似的体育教学内容,到了大学学生在选修同样的课程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公体课教学中教师多以学生技术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的考虑到学生精神的层面,不太注意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些集体的项目也没有发挥项目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
目前,高校公体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能上,很少有人去考虑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公体课教学不同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更广的知识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增强的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应该是现阶段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目标。
三、 高校公体课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设想
(一) 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
只有专业化的体育师资队伍才能满足高校公体课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准确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的内容和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还要结合自己所教授的项目,将拓展训练的内容或知识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的能力。当然,部分高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拓展训练方法,已达到公体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能更好的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二) 融合后的公体课教学内容设计
在拓展训练与高校公体课教学融合前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水平、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硬件设施等。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日后不至于处于被动,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已有的资源,像学校周边的资源,如体育公园、广场等都可以利用。尤其对一些体育场地缺乏的高校更应该很好的利用周边资源,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大众做了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游泳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如在游泳教学中加入水中接力、水中救人等娱乐项目,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游泳技术动作,还能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学习自己不熟悉的许多相关知识,将自己的教学项目与团战训练的相关内容结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当然,体育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项目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教师在选取比较合适的方案在公体课教学中实施。
(三) 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问题是历年体育教学强调的重点,也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项目设计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应急措施,当然教师可以预先进行试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需要用到的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在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检查。
参考文献:
[1] 孟放,谢进.大学体育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86-1688.
[2] 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