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状况不容乐观。文章系统概括了农民收入的构成以及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构成;农民收入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问题作为最重要课题,提出了2020年使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思想。研究和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一、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工资性收入。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力而得到的收入。
家庭经营性收入。指农村住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租赁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货币、农村外部亲友赠送、救济金、保险赔偿收入、退休金、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
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在地区经济中占重要的成分,农业人口占74.3%。近年来淮安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仍然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同苏南地区相比差距甚大。2008年上半年,淮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7元,增长17.8。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在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一)人均GDP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水平与当地的人均GDP有较强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增长是良性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快,劳力需求旺,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增多工资收入增加,各方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多,需求增多引发农产品价格上升,收入增加的农民,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这又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平均城市化率为50%,亚洲地区如日本、韩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率超过了70%。而我国仅为39%,城市化率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平均水平。
要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就要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直接带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农村投资与财政转移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农民增收的宏观经济调节及分区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对于农村的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快慢又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均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4。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一样,我国农村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四)人均受教育水平
农民的增收与农民个人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专家分析,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幅度提高。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这已经为国外的学者研究所证实。我国农民收入之所以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农村教育落后有直接关系。
(五)体制与政策原因
主要表现在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土地征用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关的。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极大地拓展了农民的增收空间,农民收入再次呈现高速、稳定的增长。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是很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体制的影响。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策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增加经济资源总量
在这方面,主要是要大量增加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农民自己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增加对于农村建设投入,要确保用于农村建设投入增长比例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这样综合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走科技兴农之路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提高农民素质,“三农”问题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周详计划,大面积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这是确保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同时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农业科技人才对农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这部分人进行农业科技培训,让其先富裕起来,然后逐步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农民学技术、学文化,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克服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
中国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国家土地及其财产政策正确而有保障,什么时候农民的积极性就高,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用法律确定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举措。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健全制度,按规范的程序进行。通过市场力量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征收土地使用权流转税作为风险基金的来源,在土地转出者、转入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合理分配收益和风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稳定。
3、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
4、健全农业补贴制度。这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农业补贴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给予特定对象、特定环节的导向性支出,是实现特定目标的财政支农政策手段,也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方式。
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突出发展中小银行,发展农村贷款担保公司,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对于促进增粮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和保障作用。
(四)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利用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产业
我们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充分做到,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和全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方面已经有反面的实例。如2007年初期,地处江南水乡富庶之地的太湖之滨,尽管当地人民非常富裕,然而由于不注意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有效合理科学利用,使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太湖。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如地处苏北的淮安发挥洪泽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了休闲渔业、休闲运动业、餐饮美食业、康体疗养业、旅游商品业、休闲游艇业的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其他县区也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淮安盱眙县可以依据地域、物产等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培植龙虾产业。根据水滩面积大、鱼虾资源丰富和“盱眙龙虾”品牌效应,积极筹措资金,成立龙虾研究所暨虾苗繁殖基地,鼓励广大农户大面积养殖龙虾,进而延伸产业链,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培植果蔬产业,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培植粮食加工产业,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植畜禽养殖产业;培植餐饮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以“盱眙龙虾”为鲜明特色的餐饮服务业,来带动旅游和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金湖县可以依据资源优势打造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特色产业。涟水县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地方特色农产品“高沟捆蹄”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参与制定该项标准,并积极申报其为省级地方标准,着力把这一特色产品打造成为涟水食品行业中的支柱产业。并与林牧等部门多方配合,精心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如制定 “浅水藕”、“苏北草鸡”等系列农产品操作规程,建立“生猪养殖”、“苏北草鸡”等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些措施将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发展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抑制当前通胀压力、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制度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段云霞.不同区域农民非农收入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冯虹.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4、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 [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构成;农民收入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农村问题作为最重要课题,提出了2020年使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思想。研究和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专业人士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一、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工资性收入。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出卖劳动力而得到的收入。
家庭经营性收入。指农村住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包括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工业收入、建筑业收入、交通运输业收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租赁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货币、农村外部亲友赠送、救济金、保险赔偿收入、退休金、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
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在地区经济中占重要的成分,农业人口占74.3%。近年来淮安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仍然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同苏南地区相比差距甚大。2008年上半年,淮安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7元,增长17.8。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在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但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一)人均GDP
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水平与当地的人均GDP有较强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与农民收入增长是良性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快,劳力需求旺,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增多工资收入增加,各方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多,需求增多引发农产品价格上升,收入增加的农民,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这又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平均城市化率为50%,亚洲地区如日本、韩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城市化率超过了70%。而我国仅为39%,城市化率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平均水平。
要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就要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直接带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农村投资与财政转移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农民增收的宏观经济调节及分区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对于农村的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快慢又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均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4。正如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一样,我国农村面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四)人均受教育水平
农民的增收与农民个人的素质是分不开的,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专家分析,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人口受教育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幅度提高。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途径,这已经为国外的学者研究所证实。我国农民收入之所以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农村教育落后有直接关系。
(五)体制与政策原因
主要表现在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土地征用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关的。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极大地拓展了农民的增收空间,农民收入再次呈现高速、稳定的增长。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增长是很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体制的影响。
三、实现农民增收的策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要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增加经济资源总量
在这方面,主要是要大量增加对于农村建设的投入,一方面农民自己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要增加对于农村建设投入,要确保用于农村建设投入增长比例大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这样综合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走科技兴农之路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不提高农民素质,“三农”问题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各级政府应制定周详计划,大面积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这是确保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同时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农业科技人才对农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这部分人进行农业科技培训,让其先富裕起来,然后逐步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农民学技术、学文化,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克服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
中国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国家土地及其财产政策正确而有保障,什么时候农民的积极性就高,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用法律确定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举措。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要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健全制度,按规范的程序进行。通过市场力量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征收土地使用权流转税作为风险基金的来源,在土地转出者、转入者以及管理者之间合理分配收益和风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稳定。
3、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问题。
4、健全农业补贴制度。这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农业补贴是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给予特定对象、特定环节的导向性支出,是实现特定目标的财政支农政策手段,也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方式。
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突出发展中小银行,发展农村贷款担保公司,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为“三农”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对于促进增粮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和保障作用。
(四)不断提高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农村、农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国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已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利用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产业
我们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一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充分做到,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和全国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方面已经有反面的实例。如2007年初期,地处江南水乡富庶之地的太湖之滨,尽管当地人民非常富裕,然而由于不注意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的有效合理科学利用,使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太湖。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如地处苏北的淮安发挥洪泽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了休闲渔业、休闲运动业、餐饮美食业、康体疗养业、旅游商品业、休闲游艇业的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的提高。其他县区也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淮安盱眙县可以依据地域、物产等优势,培植特色产业,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如培植龙虾产业。根据水滩面积大、鱼虾资源丰富和“盱眙龙虾”品牌效应,积极筹措资金,成立龙虾研究所暨虾苗繁殖基地,鼓励广大农户大面积养殖龙虾,进而延伸产业链,推进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培植果蔬产业,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种植产业,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同发展;培植粮食加工产业,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植畜禽养殖产业;培植餐饮服务产业,大力发展以“盱眙龙虾”为鲜明特色的餐饮服务业,来带动旅游和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金湖县可以依据资源优势打造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特色产业。涟水县相关部门可以针对地方特色农产品“高沟捆蹄”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参与制定该项标准,并积极申报其为省级地方标准,着力把这一特色产品打造成为涟水食品行业中的支柱产业。并与林牧等部门多方配合,精心制定农业标准化工作方案,如制定 “浅水藕”、“苏北草鸡”等系列农产品操作规程,建立“生猪养殖”、“苏北草鸡”等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些措施将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定发展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对于抑制当前通胀压力、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制度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2、段云霞.不同区域农民非农收入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冯虹.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4、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 [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