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主要放在建立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突出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党的十七大描绘的新蓝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新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见,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关键词:民生大计;十七大;“两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一、中国民生大计的历史回顾
(一)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思考
旧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思想。对民生一词的理解,孙中山曾解释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认为:民生有4个基本需要。他指出:“民生的需要,从前经济学家都是说衣、食、住3种,照我的研究,应该有4种,于衣、食、住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行”,“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把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孙中山还曾指出: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注重研究学理,还要注重实行事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发展中国的《实业计划》,认为不仅要推翻封建制度、创建共和制国家,而且要发展实业和实施“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等重大的社会改革政策,才能“振兴中华”,改善民生。
(二)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
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很多方面。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认为,要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进而创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政权,由此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从此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又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毛泽东认为,要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在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中,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总之,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思路,主要放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等方面。
(三)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
1977年,邓小平第3次复出。他响亮地喊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1992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观点,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
(四)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
历史进入2000年,中国怎样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江泽民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还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中国解决民生大计的新对策、新展望
(一)十七大解决民生大计的新战略
党的十七大,把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其战略思想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的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性措施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又启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使过去5年,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的改善。
1、在教育方面,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
2、在卫生方面,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5年累计6294亿元,比前5年增长1.27倍。国家规划免疫预防的疾病由7种扩大到15种,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786所县医院、285所县中医院和534所县妇幼保健院,为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200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3、在就业方面,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统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4、在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5年累计1.95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41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中央财政5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5亿元。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比2002年增加近1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4140亿元,比2002年增加2898亿元。
(三)展望新蓝图,民富国强有保障
1、2008年召开的“两会”,从组织措施上保障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新战略的有力实施。
2、从财政、税收政策上进一步改善民生。如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3、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入手,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5、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主要采取4项措施: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
三、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价降下来
对照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就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的设想,经过近10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4个方面,至少“衣、食、行”3各方面已经“很便宜”;“住”,在农村,农民的自建房也很便宜;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房价过高,但建筑质量并不见得高,处于“很不便宜、很昂贵”的质次价不一定高的状态。因此,政府下一步的民生工作目标,最主要的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的房价降下来。房价降不下来,孙中山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目标就没有实现。
总之,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两会”描绘的新蓝图,让我们看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思路、措施已经基本明确,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新期待,放在了党和国家的工作日程上。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能采取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可以预见,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仁坤,刘兴华.孙中山民生史观新探[J].北方论丛,2007(4).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03-05.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作者为副教授)
关键词:民生大计;十七大;“两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一、中国民生大计的历史回顾
(一)孙中山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思考
旧中国,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思想。对民生一词的理解,孙中山曾解释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认为:民生有4个基本需要。他指出:“民生的需要,从前经济学家都是说衣、食、住3种,照我的研究,应该有4种,于衣、食、住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行”,“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把这4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孙中山还曾指出:解决民生问题,“不但是要注重研究学理,还要注重实行事实”。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新旧三民主义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发展中国的《实业计划》,认为不仅要推翻封建制度、创建共和制国家,而且要发展实业和实施“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等重大的社会改革政策,才能“振兴中华”,改善民生。
(二)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
毛泽东解决民生大计的理论思路,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很多方面。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认为,要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进而创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政权,由此可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从此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又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毛泽东认为,要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来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在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中,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总之,毛泽东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思路,主要放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等方面。
(三)邓小平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手笔
1977年,邓小平第3次复出。他响亮地喊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中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1992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新观点,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轨道。
(四)江泽民解决民生大计的大智慧
历史进入2000年,中国怎样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不变,江泽民以非凡的远见卓识,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还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中国解决民生大计的新对策、新展望
(一)十七大解决民生大计的新战略
党的十七大,把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其战略思想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国的社会建设。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性措施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二)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改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又启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使过去5年,中国民生问题有了巨大的改善。
1、在教育方面,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
2、在卫生方面,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5年累计6294亿元,比前5年增长1.27倍。国家规划免疫预防的疾病由7种扩大到15种,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786所县医院、285所县中医院和534所县妇幼保健院,为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医疗设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200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
3、在就业方面,坚持实施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五年累计666亿元。统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完成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4、在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5年累计1.95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41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比2002年增加5400多万人;中央财政5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5亿元。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比2002年增加近1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已扩大到全国86%的县,参合农民达到7.3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4140亿元,比2002年增加2898亿元。
(三)展望新蓝图,民富国强有保障
1、2008年召开的“两会”,从组织措施上保障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新战略的有力实施。
2、从财政、税收政策上进一步改善民生。如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和用药安全,控制药品价格上涨;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3、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入手,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5、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主要采取4项措施: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同时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综合运用税收、信贷、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依法查处闲置囤积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为。
三、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价降下来
对照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解决民生大计的战略目标,就是把“衣、食、住、行”这4种弄到很便宜,并且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的设想,经过近10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4个方面,至少“衣、食、行”3各方面已经“很便宜”;“住”,在农村,农民的自建房也很便宜;当前中国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房价过高,但建筑质量并不见得高,处于“很不便宜、很昂贵”的质次价不一定高的状态。因此,政府下一步的民生工作目标,最主要的是必须把城市商品房的房价降下来。房价降不下来,孙中山在20世纪初提出的目标就没有实现。
总之,党的十七大和2008年“两会”描绘的新蓝图,让我们看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思路、措施已经基本明确,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把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这些新期待,放在了党和国家的工作日程上。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能采取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来解决民生问题,可以预见,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仁坤,刘兴华.孙中山民生史观新探[J].北方论丛,2007(4).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03-05.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报编辑部。作者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