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尔邦”,音译自阿拉伯语“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尔德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70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穆斯林举行古尔邦节与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有重要的关系。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易卜拉欣是生活在今巴勒斯坦希伯伦一带的先知,他一生遵守誓言,为了信仰安拉独一,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和荣华富贵,曾冒着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耗尽了青春年华。在他80多岁时,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为此,他向安拉祈求,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他非常感谢安拉赐予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和人类社会做出点贡献。
在经历许多的磨难之后,易卜拉欣又接受了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据说有一天夜里,他梦见真主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作献祭,以此来证明他对安拉的忠贞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忠贞。《古兰经》记载,易卜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将儿子带到麦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当举刀宰杀儿子时,天使哲伯衣勒(基督教称加百列)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目举行宰牲,宰牲结束后,就意味着朝觐者朝觐功修的圆满。其他各国各地区的没有朝觐的穆斯林从这天开始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穆罕默德顺从真主之命,效仿易卜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633年规定每年的12月lO日为会礼,即今古尔邦节。
我国穆斯林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最早在唐朝人杜环的《经行记》中已有记载,他特别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与开斋节一样,古尔邦节这天,成年穆斯林要沐浴净身,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会礼结束后,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就要宰羊、牛、骆驼等。伊斯兰教法规定,经济条件较好的穆斯林,每人要宰一只羊,7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规定:一是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不满3岁的小牛犊和不满6岁的骆驼: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三是宰牲时居家者亲临现场是佳美的行为;四是宰牲时应徐徐捆缚,轻轻地推倒,将牲畜面向西,必用快刀,宰牲时应割断其三管,即气管、血管(两根)、食管,若少断一管,即不合法;五是宰牲时间在会礼后3日内有效;六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剥皮者或买钱购物自用-,要施散给穷人或卖钱济贫为可嘉;七是所宰的肉要分成3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贽节。大部分穆斯林群众还邀请阿訇到家里做知感、念经,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全家平安。
宰牲的意义可分四点:一是学习易卜拉欣父子对安拉敬畏、顺从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济贫民,使穷人也能感觉到节日的喜庆和快乐;三是抑制私欲,培养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仅对主能生敬畏,而且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亲、爱、公、善。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个伟大的考验,能体会到宰牲的真正意义,珍惜今世时光,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处、互敬互爱,达到名副其实的穆民的标准。
伊斯兰教重大节日之一的古尔邦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伊斯兰精神的弘扬,对信念的树立和巩固,对人们相互帮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增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邪恶作斗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在古尔邦节一般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各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参加。国家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穆斯林群众放假一天,并给城镇户增供羊肉、香油、粮粉等,予以特殊照顾。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还和各族群众一起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穆斯林节日幸福、快乐,增进了民族团结,给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穆斯林举行古尔邦节与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有重要的关系。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易卜拉欣是生活在今巴勒斯坦希伯伦一带的先知,他一生遵守誓言,为了信仰安拉独一,放弃了古老的祖传宗教信仰和荣华富贵,曾冒着火刑之险走上流亡之途,致力宣扬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耗尽了青春年华。在他80多岁时,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为此,他向安拉祈求,安拉满足了他的要求,赐予他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他非常感谢安拉赐予的恩惠,十分喜爱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希望他成年后能为安拉的正教和人类社会做出点贡献。
在经历许多的磨难之后,易卜拉欣又接受了安拉对他的一项考验。据说有一天夜里,他梦见真主命令他亲自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作献祭,以此来证明他对安拉的忠贞是否超越了他对周围事物忠贞。《古兰经》记载,易卜拉欣坚定地接受了安拉对他的考验,将儿子带到麦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当举刀宰杀儿子时,天使哲伯衣勒(基督教称加百列)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羊以代替牺牲。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举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目举行宰牲,宰牲结束后,就意味着朝觐者朝觐功修的圆满。其他各国各地区的没有朝觐的穆斯林从这天开始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安拉降示:“我确己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穆罕默德顺从真主之命,效仿易卜拉欣宰牲献主,于伊斯兰教历633年规定每年的12月lO日为会礼,即今古尔邦节。
我国穆斯林在斋月吃肉、在古尔邦节宰牲的这种习俗,最早在唐朝人杜环的《经行记》中已有记载,他特别点出这两件事,说是“食肉作斋,以杀牲为功德”。
与开斋节一样,古尔邦节这天,成年穆斯林要沐浴净身,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会礼结束后,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就要宰羊、牛、骆驼等。伊斯兰教法规定,经济条件较好的穆斯林,每人要宰一只羊,7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规定:一是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不满3岁的小牛犊和不满6岁的骆驼:二是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三是宰牲时居家者亲临现场是佳美的行为;四是宰牲时应徐徐捆缚,轻轻地推倒,将牲畜面向西,必用快刀,宰牲时应割断其三管,即气管、血管(两根)、食管,若少断一管,即不合法;五是宰牲时间在会礼后3日内有效;六是所宰之牲的皮、骨、角等物,不可作宰者、剥皮者或买钱购物自用-,要施散给穷人或卖钱济贫为可嘉;七是所宰的肉要分成3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贽节。大部分穆斯林群众还邀请阿訇到家里做知感、念经,以此缅怀先人,祈求全家平安。
宰牲的意义可分四点:一是学习易卜拉欣父子对安拉敬畏、顺从的大无畏精神;二是把宰牲肉分散救济贫民,使穷人也能感觉到节日的喜庆和快乐;三是抑制私欲,培养坚忍不拔的高尚品德;四是不仅对主能生敬畏,而且对于任何人或任何事物能做到亲、爱、公、善。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个伟大的考验,能体会到宰牲的真正意义,珍惜今世时光,与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共处、互敬互爱,达到名副其实的穆民的标准。
伊斯兰教重大节日之一的古尔邦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伊斯兰精神的弘扬,对信念的树立和巩固,对人们相互帮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增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邪恶作斗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在古尔邦节一般都要举行招待会,邀请各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参加。国家还明文规定,古尔邦节给穆斯林群众放假一天,并给城镇户增供羊肉、香油、粮粉等,予以特殊照顾。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人还和各族群众一起参加节日庆祝活动,畅叙情谊,祝贺穆斯林节日幸福、快乐,增进了民族团结,给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