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 作文20题佳作选登(六)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
  ——苏珊·桑塔格
   灾难就像一个试剂盒,会让一切更鲜艳耀眼。其实这些平时也在那里。
  ——微博网友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电影《流浪地球》台词
   疫情、地震、台风……中国经历过各种灾害。作为这个国家的年轻公民,面对灾难,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这道题的三则材料指向共同的话题——灾难,要求同学们以一名年轻的中国公民的角色来思考灾难。
  审题第一步,对灾难进行多角度的设问分析,比如:我们遇到过哪些灾难?灾难会产生哪些影响?灾难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步,从三则材料出发,思考与灾难有关的方方面面。
  材料一引导我们思考灾难之中有关个人思考和判断的问题。此处的“疾病”是灾难的具体形式之一,疾病引发的想象比疾病本身更可怕,表明比起带给人肉体上的影响,灾难带给人精神上的影响更大。
  材料二引导我们思考灾难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提醒我们:灾难如同“试金石”,检验出人或事物的本质。它也像一只手,掀开笼罩在日常生活或人身上的面纱,使之露出真容。
  材料三引导我们思考灾难之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提醒我们灾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第三步,联系现实。同学们可以联系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汶川大地震等灾难,思考身为这个国家最富生命力的一员,在整体性的灾难中应有怎样的觉悟和表现。
  瑞安中学 曹伟芳
  参考素材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意大利文学家 彼得罗·阿雷蒂诺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英国散文家、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英國军事理论家 富勒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
  恩格斯
  国之领导者,在参战,筑起精神防线;国之脊梁者,在参战,筑起科学防线;国之冲锋者,在参战,筑起攻坚防线;国之守卫者,在参战,筑起身边防线。
  如今,谣言 恐慌,俨然已成最大“次生灾害”。科学防控、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才是抗击疫情最好的疫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疫情面前,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是防线。
  新华网《华龙两江评|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
  叶志平是四川安县桑枣初级中学校长,自1995年担任学校领导起,叶志平曾多次组织对校内危楼进行修整。2005年开始,他要求全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起初,学生当演习是娱乐,也有不少人认为没必要,但他依然坚持。后来,学生和老师逐渐习惯了演习,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周边的建筑几乎全部坍塌,而校内的八栋教学楼只部分坍塌。全校2300多名师生按照平时的疏散要求,从不同的教学楼有序跑到操场,仅用时1分36秒就集合完毕,无一人伤亡。
  王星鹭 供稿
其他文献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当下许多年轻人看不起乡土,觉得其土气陈腐,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乡土,是基于一种人类最初始的情感与最深刻的理性的集合形态,在新时代中依然有着其特殊的意义。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乡土”是人类的物质家园。其中表现的对土地、村庄、故乡的怀念,又转化为一种对物质家園的精神追求,因此,“乡土”也成了文明发源地。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
“从2008年开始,浙江省的作文题向新材料作文转型。”  “我认为,今后几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仍将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要题型。”  “我对2013年和2014年两年全国共36套高考语文卷进行过简单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多数作文题适合写议论文。”  过去: 话题作文一统天下,淡出高考只因“套话作文”泛滥。  2004年,浙江省实行高考自主命题。从那时起到2007年,使用的四套作文题都是话题作文,它们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乡土养育文化,乡土创造精神,乡土催生情感,乡土凝结力量。   你对“乡土”有怎样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在外来时尚潮流席卷、“乡土本色”渐渐失语的背景下,这个作文题立足“乡土根脉”,包蕴着桑梓情浓的人文情愫,体
奥尔多·利奥波德是一个生态学家,也是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是20世纪美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或许你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或许知道他的自然哲学随笔《沙乡年鉴》。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城市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他对大自然细心敏锐的观察以及他对土地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沉思。他用极具艺术感的语言,描绘出
说起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除了真正接触过这个专业的人,其他人大概都是一头雾水,或许都跟我爸一样,认为“社保就是管发放社会保险金的,以后在政府上班,是公务员呢”!这种认识偏差说到底是因为社保专业“太年轻”,跟我们打交道的时间太短。  即便是从源头算起,社保专业在中国也才兴起30多年。最初只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开设,前身是劳动经济专业。随着学科的细分和研究的深入,1999年教育部把劳动经济专业拆分
一千三百年前,长安城。一条宽一百五十米的大道纵横绵延。   它名唤作朱雀。这里,来华贸易的商人络绎不绝,上朝进谏的大臣接踵而至,远道而来的使者源源不断。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廪俱丰实。”那是一个华夏文明蓬勃繁盛的年代,当你放眼长安城,经过朱雀街道,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大唐一派盛景。何哉?在于上者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内,听取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诤言;对外,开放贸易文化交流的渠道,大唐“贞观之治
提问: 老师上课的时候说“零概率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也未必是必然事件”,我觉得这句话明显与我的常识相悖,究竟要怎么理解?  回答: 我们知道,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但这两句话反过来都是不成立的.  高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概率模型,那就是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是: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如
伴随着一丝闷热的风,时间的指针指向了6月,高考终于到来了。考前这一周,同学们都期待着,渴望着。有的同学依旧一丝不苟地按计划复习;有的同学猛开夜车,以期通过“最后一搏”取得高分;有的同学一边放松心情,一边因为不知这一周该做些什么而迷惘;还有的同学想看书却又看不进去,不看又怕会因这几天的松懈而名落孙山……    小哈说:  我觉得自己平时复习得还比较充分,知识点基本都掌握了,习题也都能做对,只是偶尔有
Last Sunday, I made a survey at the serious near-eye-sight problem among my classmates. I found a amazing result.   In my class, there are 50 student. But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ho are nearsighted ar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来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能在18世纪说出如此震惊四座的言论,可见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一个合法的国家必须由一个一个自由人通过社会契约构建而成,缔结契约的每个人,不再像之前那样“野蛮”,他们既享受着权利,同时要履行各自的義务。  “财产是公民订立契约的真正保障。”一个国家,需要资本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缴纳税款便成了一把门锁。锁住了利己主义的肆无忌惮,框定了个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