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小学阶段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难度加大,为了在小学教育中规正小学生的行为,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水平,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渗透,以便利用德育教育内容的提前渗透,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小学生的思想与个人行为产生改变。按计划编排语文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减少固有教学内容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限制,拓宽学生的思想深度,加强德育相关内容的教育培养,可为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课堂中学习的学生,提供维度更广泛的教育内容。基于此,文章就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的德育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 引言
  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教育课堂不利于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枯燥的学术会伤害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削弱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保证教学课堂中的知识容量,并扩大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思维形态的影响,达到提高小学生德育思想观念的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强调知识的丰富度外,保护小学生的创造性。可见,教师选取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小学生提升德育水平的基石,也是拓宽学生学习范围的有力保障。利用更具教育价值的教学工具进行德育内容渗透,是进行知识传输的关键,也是教师增加教学丰富性的主要途径。最后,扩充教育内容的范围,并增加相关的教学活动,降低过多的知识概念,可让小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里得到更多的德育内容渗透,并在知识学习与教师的语言引导中得到良好的德育发展。因此,从小学语文教材开始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变化,可在知识内容传导时,通过更为多变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小学教师的德育教育提供相关的内容支持。也就是说,重新进行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可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一)智育与德育的教育关注差异明显
  通过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传输进行德育教育是具有科学价值的,因为德育教育内容与智育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成绩出发判定小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具备合理性,这是德育与智育教育的评价方法不同所致。可见,根据智育教育的知识转化效果,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无法收集更为可靠的教学数据,转变德育渗透方法,更无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会产生以成绩为标准进行教学判断的问题,进而使小学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波动,改变相关的教学策略,这导致了整个教学课堂缺乏德育相关的教育内容。可见,由于教育关注方向的差异,会产生教学课堂中德育教育内容缺失的问题,在教育中一旦忽视德育渗透相关的内容,就会降低学生思维发展的整体性,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课堂中德育与智育之间的教学比重是影响其能力发展与思维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举措缺乏
  德育渗透的效果与教学的整体节奏相关,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德育相关内容的融入,可使小学生在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得到德育相关内容的渗透。只有改变传统课堂中的教学结构,让小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才能使德育教育的语文教学渗透成为可能。然而,当前的教学课堂节奏更强调知识内容的丰富性,这不仅会导致小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还会使小学生的德育发展受到限制。可见,课堂中教育主体的变化会影响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只有根据小学生年龄组成的不同,控制教学结构渗透德育知识,才能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为其德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带来显著的变化。为此,教师在改变教学主体时,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并根据知识内容的变化,引入相关的德育教育内容,提升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外,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媒介,引发学生的共情,可使教学课堂以小学生为主体,通过知识内容的解释与德育知识的类比渗透,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动力。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德育知识传授
  语文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文化覆盖性,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研究可在教学中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使知识内容逐渐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根据语文教材内容的实例,易于对抽象的德育教育内容加以具现化举例,并在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思想的延伸,能够对小学生不良的个人行为加以预防,使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帮助。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完成知识教育的延伸,便于教师使用教材内容所展示的实例解释德育思想,以此减少德育渗透的阻碍,使小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时间中,根据教师提供的德育实例获得更好的发展。综合以上对语文教育因素的分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其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发展尚不成熟,其对于德育教育中内容的敏感度也会更高,以此为基础思考语文教学的更多可能,可使德育教育借助知识教育的进行得到持续的渗透。最后,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研究更多德育教育的教学融合途径,以便发挥德育教学渗透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理论知识教育时应极尽所能渗透品德相关的概念,让小学生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文化的学习中得到更多德育知识的渗透。
  (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德育教育缺失使得小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变得迟缓,现在手机等智能设备对小学生思维思想的影响相当大,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不仅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带来了改变,也对德育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思想时,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德育思想的养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德育与智育的双重培养策略,能够加强教学内容的教育层次感,开展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互联系的德育教育活动能在具体实践中,减少德育与智育教育之间的差异性,打破两者间的教育界限。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同时,为了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制订出详细的德育培养路线,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時,促进知识课堂中的内容丰富度,教师应利用智育教育内容的研究,改变智育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教育界限,使知识教育内容成为德育思想渗透的载体,以便在小学生性格、价值观念、个人品格等方面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使小学生的成长路线更为全面。   (三)实现师生平等交流
  为了在小学生的成长中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塑造出更为健康的品格,教师首先应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营造出平等交流的教育氛围。与此同时,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中,利用完整的教学脉络,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德育问题,可在思维发展层面满足素质培养的要求。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师的身份不再只是教师,而是一个可交流的“朋友”,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对等,能够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思想,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的教育交流形式能够提升德育教学的质量,使用更具现代化的师生相处模式,降低学生的学习抗拒感,令小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师生交流中,认识到正确德育思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价值。同时,这样的教育模式也是独具特色的,以师生关系的增强作为德育渗透的起始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真实感,并且可帮助教师探究小学生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创造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堂外,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能够在个人层面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在德育思维层面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德育教育内容,根据中国经典的文化故事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同时,利用翻转课堂,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听学习体验,便于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的授课模式。当教师以此方法进行德育内容渗透的时候,可使小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得到大大的增加,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同时,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德育教育内容,通常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教学融合,为了在提取教材中具备德育教育价值内容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置换为小学生爱听的课题,教师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生活化的教学事例,以便小学生在精彩的教学故事中维持学习热情,提升个人素质水平。例如,挖掘《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德育教育内容时,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与理解程度,挖掘父亲喜欢亲近大自然的原因,帮助小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可完成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减少孩子在学习中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抗拒感,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人文思考。其次,教师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精彩的故事进行引导,并提取教育内核,可使小学生能够在文章写作情感的表达中,对德育思想進行充分的体会。可见,通过教学文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易于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文本人物的行为举止与思想情感中展开德育渗透,可以有效激发出小学生的德育思想,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德育水平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
  因为德育教育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随时更换教学课堂的主题,让知识课堂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更为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才能在基础教育条件下,解决当下小学生在学习德育内容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将富有德育教育意义的知识,通过置换教育主题的方式展开,可扩充学生的学习视角,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小学生在内容饱满的课堂中实现德育思想的内化,这种教学融合方法,利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课文教育中获得相关的德育渗透。例如,利用《升国旗》一文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播放相关的音频文件,便于小学生感受到其中庄严的氛围。同时,在文章中的阅读中拓展相关的生字,并在教学引导中改变学生的思考角度,可在德育方面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见,具备教学情境的课堂,越到课堂讲解的后期,其能够引发的情感共鸣更为深刻。最后,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人生百态,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与德育观念同样深厚。不同文体内容中的故事线路通常不同,根据教材中人物视角的转变,在思想层面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会,使小学生在视角的转变中获取文体知识,在交叉思考中得到德育思想的完善。
  (三)围绕识字教学,渗透德育
  教师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更换教育方式,以汉字的形成与发展为核心,进行德育渗透与知识延伸,会使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按照字体与笔画的书写逻辑,帮助学生进行生词的记忆,并在书写习惯的培养方面,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才能以文化的发展为根基,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字的情感体会,易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最终通过中国文字文化的映射,加深学生的德育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传导层面,减少智能手机等设备对小学生书写态度的影响。其次,在汉字学习的过程里,加强德育渗透效果,能够带给小学生更多的学习乐趣,减少小学生陷入书写误区问题的发生。再次,为了利用更为体系化的教育方法,化解小学生识字困难的教育危机,教师首先要对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方法进行分类,利用类比教学方法,启发小学生对文字书写内容的相关性思考,不仅能够解决规范小学生书写时的字体摆放问题,还能在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高品质渗透。最后,根据规整的字体结构,进行教育话题的拓展,从字体形态的变化中,更换教育思路,可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只有字体结构之间能够协调组成,才能在书写中得到完美的展现。字体的书写表达透露了人生的发展,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与规正字体的教育过程并无较大的差异,只有小学生能够爱家人、爱学习、为人真诚,才能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实现自身的理想。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对当代的小学生来说,实践活动和教育渗透是两个方向的教育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课堂的空间限制,教师需要利用实践活动,加强小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热爱,使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并赢得其他人的信赖。通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内容,通常有两个关键环节,一个是加强语文内容与德育实践的关联,另一个是利用积极向上的活动设计展示道德思想。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认知层面的提升,例如,为了强化《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教师可开展相关的环保实践活动,以校园环境的保护为主题展开活动内容,使学生在保护班级环境的过程中,还不忘整个校园,不忘生活在一个校园中的其他学生。以此帮助小学生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能够明白助人为乐的快乐。最后,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典范,小学生通常会以教师为榜样,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兴奋的、积极向上的、更是听话懂事的好学生,这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带来的教育影响,也是德育教育在实践互动中取得培养成果的体现。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成绩判定小学生的德育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为德育教育内容与智育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明显。因而,为了在小学生的成长中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塑造出更为健康的品格,教师首先应在整个班级范围内,营造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并在语文知识的教育中,帮助小学生认识德育问题,最终在思维发展的层面,满足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素质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国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苗雨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58-59.
  [3]李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9(6):105-106.
  [4]陈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18 120.
  作者简介:
  马世霞,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市靖远县若笠乡富民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促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主动投入到化学学习中,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科思维。文章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和探究,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阶思维;初中化学;实践探究  一、 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具
摘 要:线下课程转化为线上课程,尤其初中化学在面临新授课与复习课的同时,如何在缺少操作、实验、实践等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呈现学习方法与过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是对教学智慧的挑战。文章通过整合化学工具、善用生成资源、推进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实践操作阐述了《初识酸和碱》单元的线上教学智慧。  关键词:初中化学;线上教学;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由线下转化为线上,尤其初中化学学科在面临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同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该门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优势,加强对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针对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培育策略,希望对初中生
期刊
摘 要: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及探索精神。文章以此为目的,以“实验复习——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为例,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载体,以发现问题为动力,引导学生亲自体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提升起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亲历体验;实验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中非
近年来,情境交际写作成为作文教学变革的方向,并开始出现在某些地区的中考作文中,如江苏、浙江等省份的情境写作试题已经非常成熟,广东、长沙等考区也紧随其后.但情境作文究
期刊
语文知识教学本身具有多样的教学职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考虑德育教学的因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样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精神思想、文化内涵得以
在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学校教育追求引领学生共同生活,在生活阅读中共读共写,这也是当前创新素质教育实验发展的最基本理念体现,它为学生呈现了一种美丽的邂逅、合作方式,让
【摘要】《游子吟》是我国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读的古诗词经典篇目,该诗中饱含着深切的母子之情,其对于教育当代小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作者孟郊的人生经历、《游子吟》的情感内涵以及《游子吟》在我国“孝”文化中的应用这三个方面对《游子吟》的文化价值进行明晰,并讨论了《游子吟》对于小学生的亲情教育以及文学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古诗教育;游子吟;亲情教育;伦理教育;小学生  
观察与记录rn1 看到图上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方法?rn2 首先,用螺丝刀在罐子的顶端和底部各凿一个对应的小洞;其次,用胶带把电池粘在橡皮筋的中间,并将其放入罐子内部;最后,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