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有幸担任了2013年无锡市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的评委工作。本次课堂教学比赛的内容为命题组自编的教材——编织,用四年级学生上《秘鲁结》,五年级学生上《雀头结》。教学效果喜人,精彩纷呈,亮点不少。笔者就两天的所见所闻,谈谈如何实现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本次大赛的参赛教师都能根据自编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尝试练习——突破难点,巩固练习——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分享成果,评价反馈——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其中,中间的四个环节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出彩的。
一、重视尝试探究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必须在新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实现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建构体现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学生再跟着做,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这只是低级劳动。记得赛格纳斯曾经说过“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和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思想的劳作”,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在劳技课上学生的劳动是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来思想、来发挥。本次大赛的参赛老师改变了填鸭式的灌输技能,取而代之以教前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等其发现问题后再顺势帮助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技术”为“会学技术”。如有一位老师教学《雀头结》时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1.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上的图片,自学雀头结的编法,尝试编一个雀头结。2.在尝试过程中,你觉得哪些操作步骤让你觉得比较困难?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练习后发现了编雀头结可以分两步走:从上往下穿,拉成前半结,再从下往上穿,拉成后半结。不过,学生对于先从上往下穿还是从下往上穿容易搞混,于是教师就因势利导,归纳出八字口诀:“上压、下挑、下压、上挑”,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一边默念口诀,一边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织雀头结的基本技能。
二、重视突破难点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要求,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欢乐与幸福。”因此,教师要突破教学上的难点、重点就必须花大力气。本次大赛,教师们突破难点、重点这个环节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位老师指导编秘鲁结巧妙地借助了一段一寸长的吸管,捏住线的一头在吸管上绕三圈,然后把线头由后往前穿过吸管,再轻轻抽去吸管,用力均匀地拉紧线,稍作整理,一个秘鲁结就编好了。这样,“绕”、“穿”、“拉”这个教学难点、重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参赛老师匠心独具。
三、重视发挥创造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性的熏陶与感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大赛,参赛教师都能牢牢地把握住两大板块——基本技能的教学扎实有效,创新精神的激发开放有序。整堂课不再是单一地传授基本操作技能,更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一位教师在学生掌握了编织雀头结,并编织了一段好看的链子后,给学生戴在手上,问:好看吗?如果大家都做成一样的,你觉得怎么样?那怎样才能让你的作品与众不同呢?同桌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交流时,教师再展示相应的作品实物,并总结出添饰物、变造型、多色彩、巧结合……等创新方法。这一环节教师教给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创新技巧,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需求打下基础。
四、重视评价反馈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本次大赛,参赛教师都能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就提出完成作品的要求——编结步骤准确,抽线用力均匀,作品平整美观,造型设计新颖,文明安全操作,团结互助合作。此要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完成作品的标准,让学生对照要求做,再对照标准评,就能明白自己的得失,从而扬长避短。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秘鲁结》一课时是这样把评价贯串教学始终的。第一次:学生观察图片及制作视频后,尝试制作第一个秘鲁结,教师有目的地评价了做得成功的秘鲁结,并让这位学生现身说法,做小老师示范给同学看。教师给做成功人数最多的小组晋级时,特意表扬了没有虚报成果,实话实说的小组。第二次:学生再次尝试后,教师着重评价做得不太成功的作品,看一看,这个秘鲁结还存在什么问题呢?及时地纠正操作中的失误,以提高基本技法的正确率。第三次:开展秘鲁结制作大比拼活动,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多又好。竞赛规则:步骤准确,抽线均匀,作品美观。竞赛结束,小组长汇报成果,教师再次给优胜的小组晋级。第四次:小组合作,用秘鲁结制作银柳。分工:两人做秘鲁结,一人剪秘鲁结,三人组合成银柳。温馨提示:分工协作,安全操作,及时整理。作品完成后,教师让组长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给心目中的优秀作品投票,并且谈谈如果这个作品好,好在哪里?如果作品有问题,可以怎样改进?最后,教师再次给优秀作品最多的两个小组晋级。同时还评出单项奖:纪律标兵、安全标兵、协作标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仅关注作品,也关注其他,像这样从多角度开展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
总之,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劳动与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作者单位:宜兴市阳羡小学 江苏】
本次大赛的参赛教师都能根据自编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这样几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尝试练习——突破难点,巩固练习——展开想象,发挥创造——分享成果,评价反馈——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其中,中间的四个环节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出彩的。
一、重视尝试探究
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必须在新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实现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建构体现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先讲,学生再跟着做,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这只是低级劳动。记得赛格纳斯曾经说过“避免愚蠢和枯燥的劳作和没有意义的不需要思想的劳作”,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在劳技课上学生的劳动是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需要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来思想、来发挥。本次大赛的参赛老师改变了填鸭式的灌输技能,取而代之以教前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等其发现问题后再顺势帮助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技术”为“会学技术”。如有一位老师教学《雀头结》时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1.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上的图片,自学雀头结的编法,尝试编一个雀头结。2.在尝试过程中,你觉得哪些操作步骤让你觉得比较困难?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练习后发现了编雀头结可以分两步走:从上往下穿,拉成前半结,再从下往上穿,拉成后半结。不过,学生对于先从上往下穿还是从下往上穿容易搞混,于是教师就因势利导,归纳出八字口诀:“上压、下挑、下压、上挑”,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一边默念口诀,一边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织雀头结的基本技能。
二、重视突破难点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要求,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欢乐与幸福。”因此,教师要突破教学上的难点、重点就必须花大力气。本次大赛,教师们突破难点、重点这个环节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位老师指导编秘鲁结巧妙地借助了一段一寸长的吸管,捏住线的一头在吸管上绕三圈,然后把线头由后往前穿过吸管,再轻轻抽去吸管,用力均匀地拉紧线,稍作整理,一个秘鲁结就编好了。这样,“绕”、“穿”、“拉”这个教学难点、重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参赛老师匠心独具。
三、重视发挥创造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性的熏陶与感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次大赛,参赛教师都能牢牢地把握住两大板块——基本技能的教学扎实有效,创新精神的激发开放有序。整堂课不再是单一地传授基本操作技能,更注重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一位教师在学生掌握了编织雀头结,并编织了一段好看的链子后,给学生戴在手上,问:好看吗?如果大家都做成一样的,你觉得怎么样?那怎样才能让你的作品与众不同呢?同桌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交流时,教师再展示相应的作品实物,并总结出添饰物、变造型、多色彩、巧结合……等创新方法。这一环节教师教给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创新技巧,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需求打下基础。
四、重视评价反馈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本次大赛,参赛教师都能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就提出完成作品的要求——编结步骤准确,抽线用力均匀,作品平整美观,造型设计新颖,文明安全操作,团结互助合作。此要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完成作品的标准,让学生对照要求做,再对照标准评,就能明白自己的得失,从而扬长避短。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秘鲁结》一课时是这样把评价贯串教学始终的。第一次:学生观察图片及制作视频后,尝试制作第一个秘鲁结,教师有目的地评价了做得成功的秘鲁结,并让这位学生现身说法,做小老师示范给同学看。教师给做成功人数最多的小组晋级时,特意表扬了没有虚报成果,实话实说的小组。第二次:学生再次尝试后,教师着重评价做得不太成功的作品,看一看,这个秘鲁结还存在什么问题呢?及时地纠正操作中的失误,以提高基本技法的正确率。第三次:开展秘鲁结制作大比拼活动,时间5分钟,比一比,哪一组做得又多又好。竞赛规则:步骤准确,抽线均匀,作品美观。竞赛结束,小组长汇报成果,教师再次给优胜的小组晋级。第四次:小组合作,用秘鲁结制作银柳。分工:两人做秘鲁结,一人剪秘鲁结,三人组合成银柳。温馨提示:分工协作,安全操作,及时整理。作品完成后,教师让组长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给心目中的优秀作品投票,并且谈谈如果这个作品好,好在哪里?如果作品有问题,可以怎样改进?最后,教师再次给优秀作品最多的两个小组晋级。同时还评出单项奖:纪律标兵、安全标兵、协作标兵。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仅关注作品,也关注其他,像这样从多角度开展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
总之,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劳动与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作者单位:宜兴市阳羡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