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t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农业区位选择一节的教学,对于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进行总结归纳,并列出地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如何得到体现。
  【关键词】初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农业区位;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75-02
  一、案例呈现
  《农业区位选择》的教学设计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来设计的,紧扣教材,尤其是教材活动和案例展开问题的研究,课件提供图片、资料,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去探索、思考,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巧妙点拨,师生互动,强调形成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实践力。
  (一)选定案例
  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PPT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种植业和华北平原的种植业)。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为什么这个地区要选择这种类型呢?一块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虑的呢?怎样考虑呢?这就是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二)针对案例进行讨论
  思考一:广西钦州市引进罗非鱼失败了,而荒漠植树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
  结论:气候(板书)
  思考二:两个举动撇开自然条件不考虑,有没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响这种行为呢?
  结论:政策、市场
  思考三:广西钦州是否就无法养殖罗非鱼了?有哪些办法呢?
  结论: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加强防灾减灾(板书)
  (三)总结反思
  分析一:
  1.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深刻影响农业区位,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分析二:
  1.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塞罕坝的转变就是政府决策的结果,罗非鱼的引进也是政府的决策。
  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和和社会两大部分──PPT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补充其他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跟踪训练:思考双季稻生产、小麦种植的例子,比较区位因素的不同。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精选案例材料。设计案例、分析学生案例教学成功与否,案例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材料选择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教材提供。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2.生活采集。生活中的案例,与学生较为贴近,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易懂、真实可信,运用起来学生主动性强,参与度高,便于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原理,并能根据所提供案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媒体报道。媒体报道的内容,能使我们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拓宽视野,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以这些材料为案例,贴近社会现实,也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成效。
  (二)课堂实施
  1.案例导入。教师需要将话题引导到已充分准备的案例的讨论中来。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通常与下列问题联系在一起:案例中的问题是什么?案例中哪些信息有价值?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决策最适宜?怎样实施计划?如何评价?
  案例讨论时,居核心地位的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或提出具体解决策略,讨论通常分为四步:(1)引导问题。(2)讨论疑难问题。一般要花费一定时间讨论疑难问题的特征,这是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依据。(3)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对每个方案的利弊进行综合分析,由此选定一个最佳方案。(4)讨论如何实施方案。由学生自主讨论出多个方案,最后选出最行之有效的方案。
  3.总结反思。这个阶段,不仅要对案例呈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总结,更要揭示案例中包含的深层次内涵,这是对案例深入,也是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
  三、“地理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区域认知。从区域认知来看,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案例中提到的信息,有效加深学生对某一区域的独特认知。
  (二)綜合思维。从综合思维来看,地理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从案例的选取,到典型问题的讨论,从个别现象的分析,到理论层面的提高,始终都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开放性。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案例利弊的同时,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三)地理实践力。从地理实践力看,案例都来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地联系,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地理案例,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能够思考、分析和探索实践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
  四、“地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切不可用案例教学来代替其他的一切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足够的教学经验及智慧,能及时调整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并能在学生未知的创新意识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方向以及讨论热情。
  3.“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存在不稳定性,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效组织相配合,课程设置的时间往往难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深入。深入有效地讨论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本就是矛盾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案例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在公开课中被见到,目前这一教学方法已初显成效,尤其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仍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用地理的思维利用好这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爱萍.浅谈对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08,(4).
  [2]张翔.浅谈新课标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案例化教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张子怡(1994—),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王月(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中学地理教学研究;李颖(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市育源中学东部校区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从教学现场以及教学研讨中发现,部分幼儿有饮食习惯不佳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课程的正常进行及其他幼儿,所以希望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改善这个让人困扰的问题。经教学研究发现,通过营造用餐情境,实施良好饮食习惯养成方案和建立家园合作机制,能有效培养和落实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幼儿;饮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
期刊
【摘要】“阿拉6班”是我们班的番号,指“我的6班”或者“我们6班”。就用“阿拉”这样响亮亲切的称呼,在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心里,形成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促进家长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相互配合、合作育人。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平凡的工作,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它是一种平和含蓄的行为,更是一种坚持,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循序渐进。①对学生倾注感情,用心关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优生还是待进生,你的爱就是学生最好的力量。作为中学班主任,是班级团队的组织者,在学生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要学生信任、尊重老师了,那老师的教育、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了。一个班主任,只有让学生感到并且接受老师的爱与关心,他才能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情感态度二级要求学生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等。小学生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专注听认真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美,从而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礼仪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是对常规教学的一种改进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与应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上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命状态,注重学生的自学,对学和群学,以导促学,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都能学得好,都能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奠基。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模式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89-02  当前,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在此背景下,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1)卷政治试题,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热点素材构建试题情境,以检验学生的生活体验、社会参与,考核学生的信息提取、理性分析、有序参与的能力
期刊
【摘要】语法教学在初高中的英语教学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初高中英语教师不循环流动的现状,导致高中教师不了解初中的语法体系,不了解初中的语法课堂。再加上初高中英语教材在语法编排上的差异,导致初高中语法教学在衔接方面出现就很多漏洞。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语法教学,提升高中学生英语成绩?笔者将对比英语课程标准中初高中语法知识目标,分析初高中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预习环节,或课堂预习,或课前预习,于预习中以学定教,于预习中因材施教,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效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预习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62-01  “凡事预则立,不预
期刊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有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的强烈意识,创新活动主题,选择开展灵活多样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本文通过“我读名著”、“唱响秋之曲”、“短信文化”、“庙桥踏青”四个主题活动,把握文本特点,整合学科资源,融入时尚元素,挖掘地方特色,以此来创设丰富多彩语文课堂,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