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移民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但在今天的许多地区,尤其是欧洲、北美洲的部分人群,依旧将移民视作—种新兴现象甚至是威胁。移民所带来的影响及改变究竟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还是像少数持反移民态度的群体所说是—种文化的倒退?或许,荷兰摄影记者卡德·凡·罗胡森(Kadir vanLohuizen)的攝影项目“穿越泛美公路”(Via PanAm)正在给我们做出解答。
关于美洲移民的可视化报告
过去的几十年中,罗胡森在世界各地拍摄了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冲突等题材的照片,但移民始终是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罗胡森看来,移民现象的存在非常正常,迁徙本应是人类应有的权利。人类历史因迁徙变得更加久远,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因迁徙变得丰富而多元。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由殖民主义者和大批移民塑造的国家,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欧洲或者非洲人的后裔。”罗胡森说:“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或是躲避冲突与战乱,从一个地区迁徒到另一个地区,有时跨越边境,有时仅仅是更换一个区域生活。然而,现在许多国家都为移民设置了诸多限制,这些标准从何而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罗胡森以调查摄影记者的身份花费整整一年时间从智利南部的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出发,经过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是贯穿整个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它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全长约48000公里——编者注)一路北上,最终抵达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记录了沿途2.5万公里、15个国家的移民境况及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气候、农作物等情况,形成一份客观、详实的美洲移民可视化报告,并整理出版了《穿越泛美公路》(Via PanAm)。
罗胡森发现,气候变化、战争、社会冲突或经济问题都会成为影响人们迁徙的因素。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美洲的移民轨迹应当是从南向北,美国理所当然是移民目的地的首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很多南美洲的迁徙发生在邻国之间,或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这也许是源于南美洲部分国家,尤其是南部国家经济状况良好,而且人们知道美国的移民法非常严厉,迁徙的旅程也异常危险,随时都会面临逮捕、驱逐,甚至死亡。
但在中美洲和美国边境地区,情况却略有不同,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试图逃往美国寻求安全的生活,这些人大多来自瓜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萨尔瓦多。
罗胡森曾跟随他们坐上从墨西哥开往美国的火车车顶,踏上危险的旅程。“他们决定去美国,通常是因为他们在美国有家人或朋友。但行程中充满各种难以置信的危险,简直就像是一场自杀之旅。”罗胡森回忆说;“当火车停下,—部分人遭遇了绑架,另一些人则被杀害。很多人仅有的财务被抢劫一空,许多女性也难逃性侵犯的魔爪。但是他们仍旧愿意冒这个风险,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地区情况更加糟糕。”
无论是拍摄南美洲,还是记录中北美洲的的移民之路,罗胡森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可视化报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洲的移民现象。
讲述迁徙的故事
在长达432页的《穿越泛美公路》一书中,罗胡森通过不断变换的主题、上万张图片与详实的调查文字,向人们讲述了不同以往的、关乎迁移者个体的真实故事。
1990年代末以来,智利一直是秘鲁人寻找工作的热门地区。对于大多数秘鲁人来说,在智利工作一星期的收入胜过在秘鲁工作一个月,许多人不惜花费一个月的工资来达成非法越境。目前,仅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就有超过8万名秘鲁移民。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离开家园和孩子的妇女,她们主要从事家政服务、照看孩子等工作,挣的钱也几乎全部寄回秘鲁。
罗胡森说,在项目拍摄的一年时间里,很多故事让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对移民群体的认知,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工作在智利圣地亚哥的保姆,她们几乎都来自秘鲁。“我所拍摄的两位保姆都在圣地亚哥工作,只能利用短暂的假期回到秘鲁探望家人。我之前从未意识到她们所做的牺牲——她们离开亲人、朋友和孩子,只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和未来。”
厄瓜多尔虽然以印第安文化而闻名,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黑人生活在厄瓜多尔北部焦达山谷(Chota Valley)那些远离人烟的地方。这些居民是殖民时代非洲奴隶的后裔,相传16世纪,一艘从巴拿马运送黑人奴隶到秘鲁的船只在厄瓜多尔海域沉没,几十位幸存者在一名基督传教士的带领下逃到山里,从此便在那里定居。
萨尔瓦多附近的克萨尔特佩克监狱(Quezaltepeque Pri-son)最初只为400名囚犯而设计,但目前却容纳了近1200人。这些罪犯中大多数是“野蛮萨尔瓦多人”(Mara Salvatrucha,是4-由中美洲小国前游击队员发起的帮会组织——编者注)和“18街帮”(18th Street,是在与黑帮“野蛮萨尔瓦多人”的对抗中产生,大约有5万名成员分布在中美洲——编者注)两个帮派的成员。1990年代,美国加紧驱逐犯罪的移民,那些被驱逐的帮派成员将他们的恶习带到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一些执法不力、司法系统不健全的国家。迫使这些国家的人民为了寻求更安稳的生活,不得不穿越墨西哥广袤的国土前往美国。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万至20万中美洲非法移民被美国和墨西哥驱逐出境,但也有很多人在被驱逐途中从边境溜走。
有趣的是,中美洲一些国家却是富裕的北美人最喜爱的旅游地之一。许多退休北美人为了寻求一个安静、消费便宜的地方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便选择在尼加拉瓜定居。尼加拉瓜虽然北临洪都拉斯,但却被联合国认可为中美洲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罗胡森说,迁徙的故事从未停止。生活在美洲大陆的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上演着自己的移民故事,而他想做的,就是通过影像将这些故事展现给全世界。多媒体传播
在项目拍摄前,罗胡森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来整理资料与筹备资金。最终获得了荷兰Paradox基金会的支持,该基金会经常赞助支持像“穿越泛美公路”这样的长期摄影项目。
除了出版书籍,和传统报道摄影不同的是,罗胡森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多媒体传播形式。他将“穿越泛美公路”做成可在iPad上观看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每天以日志的形式向受众展示他的调研数据与拍摄成果,这也是他第一次将照片、视频、音频和文本以有机的形式结合起来。开发应用程序的想法让他更容易地找到了支持资金,也让他的报道传播得更广。
在多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照片之外,罗胡森还拍摄了大量的视频,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数据,它们让人物故事更为丰满。而且,为了尽量保持每个故事的真实性,罗胡森还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听取不同方面的观点与意见,并将它们整合在最终报道里。
罗胡森的照片、视频和文字报道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真实的美洲移民生活,他为我们展示出人口迁徙的多面性,在他看来,移民既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与犯罪率的提升,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产业壮大。罗胡森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向我们传达这样一种观念:移民并不是一种新兴现象,它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我们不应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一现象。他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不论历史如何发展,移民始终是全球化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
关于美洲移民的可视化报告
过去的几十年中,罗胡森在世界各地拍摄了许多政治、文化、经济、冲突等题材的照片,但移民始终是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罗胡森看来,移民现象的存在非常正常,迁徙本应是人类应有的权利。人类历史因迁徙变得更加久远,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因迁徙变得丰富而多元。
“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由殖民主义者和大批移民塑造的国家,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欧洲或者非洲人的后裔。”罗胡森说:“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或是躲避冲突与战乱,从一个地区迁徒到另一个地区,有时跨越边境,有时仅仅是更换一个区域生活。然而,现在许多国家都为移民设置了诸多限制,这些标准从何而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罗胡森以调查摄影记者的身份花费整整一年时间从智利南部的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出发,经过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是贯穿整个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它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全长约48000公里——编者注)一路北上,最终抵达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记录了沿途2.5万公里、15个国家的移民境况及当地的政治环境、经济、气候、农作物等情况,形成一份客观、详实的美洲移民可视化报告,并整理出版了《穿越泛美公路》(Via PanAm)。
罗胡森发现,气候变化、战争、社会冲突或经济问题都会成为影响人们迁徙的因素。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美洲的移民轨迹应当是从南向北,美国理所当然是移民目的地的首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实际上,很多南美洲的迁徙发生在邻国之间,或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这也许是源于南美洲部分国家,尤其是南部国家经济状况良好,而且人们知道美国的移民法非常严厉,迁徙的旅程也异常危险,随时都会面临逮捕、驱逐,甚至死亡。
但在中美洲和美国边境地区,情况却略有不同,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试图逃往美国寻求安全的生活,这些人大多来自瓜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萨尔瓦多。
罗胡森曾跟随他们坐上从墨西哥开往美国的火车车顶,踏上危险的旅程。“他们决定去美国,通常是因为他们在美国有家人或朋友。但行程中充满各种难以置信的危险,简直就像是一场自杀之旅。”罗胡森回忆说;“当火车停下,—部分人遭遇了绑架,另一些人则被杀害。很多人仅有的财务被抢劫一空,许多女性也难逃性侵犯的魔爪。但是他们仍旧愿意冒这个风险,因为他们所生活的地区情况更加糟糕。”
无论是拍摄南美洲,还是记录中北美洲的的移民之路,罗胡森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可视化报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洲的移民现象。
讲述迁徙的故事
在长达432页的《穿越泛美公路》一书中,罗胡森通过不断变换的主题、上万张图片与详实的调查文字,向人们讲述了不同以往的、关乎迁移者个体的真实故事。
1990年代末以来,智利一直是秘鲁人寻找工作的热门地区。对于大多数秘鲁人来说,在智利工作一星期的收入胜过在秘鲁工作一个月,许多人不惜花费一个月的工资来达成非法越境。目前,仅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就有超过8万名秘鲁移民。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离开家园和孩子的妇女,她们主要从事家政服务、照看孩子等工作,挣的钱也几乎全部寄回秘鲁。
罗胡森说,在项目拍摄的一年时间里,很多故事让他逐渐改变了自己对移民群体的认知,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工作在智利圣地亚哥的保姆,她们几乎都来自秘鲁。“我所拍摄的两位保姆都在圣地亚哥工作,只能利用短暂的假期回到秘鲁探望家人。我之前从未意识到她们所做的牺牲——她们离开亲人、朋友和孩子,只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和未来。”
厄瓜多尔虽然以印第安文化而闻名,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黑人生活在厄瓜多尔北部焦达山谷(Chota Valley)那些远离人烟的地方。这些居民是殖民时代非洲奴隶的后裔,相传16世纪,一艘从巴拿马运送黑人奴隶到秘鲁的船只在厄瓜多尔海域沉没,几十位幸存者在一名基督传教士的带领下逃到山里,从此便在那里定居。
萨尔瓦多附近的克萨尔特佩克监狱(Quezaltepeque Pri-son)最初只为400名囚犯而设计,但目前却容纳了近1200人。这些罪犯中大多数是“野蛮萨尔瓦多人”(Mara Salvatrucha,是4-由中美洲小国前游击队员发起的帮会组织——编者注)和“18街帮”(18th Street,是在与黑帮“野蛮萨尔瓦多人”的对抗中产生,大约有5万名成员分布在中美洲——编者注)两个帮派的成员。1990年代,美国加紧驱逐犯罪的移民,那些被驱逐的帮派成员将他们的恶习带到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一些执法不力、司法系统不健全的国家。迫使这些国家的人民为了寻求更安稳的生活,不得不穿越墨西哥广袤的国土前往美国。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0万至20万中美洲非法移民被美国和墨西哥驱逐出境,但也有很多人在被驱逐途中从边境溜走。
有趣的是,中美洲一些国家却是富裕的北美人最喜爱的旅游地之一。许多退休北美人为了寻求一个安静、消费便宜的地方度过他们的晚年生活,便选择在尼加拉瓜定居。尼加拉瓜虽然北临洪都拉斯,但却被联合国认可为中美洲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罗胡森说,迁徙的故事从未停止。生活在美洲大陆的人们,因为不同的原因上演着自己的移民故事,而他想做的,就是通过影像将这些故事展现给全世界。多媒体传播
在项目拍摄前,罗胡森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来整理资料与筹备资金。最终获得了荷兰Paradox基金会的支持,该基金会经常赞助支持像“穿越泛美公路”这样的长期摄影项目。
除了出版书籍,和传统报道摄影不同的是,罗胡森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多媒体传播形式。他将“穿越泛美公路”做成可在iPad上观看的多媒体应用程序,每天以日志的形式向受众展示他的调研数据与拍摄成果,这也是他第一次将照片、视频、音频和文本以有机的形式结合起来。开发应用程序的想法让他更容易地找到了支持资金,也让他的报道传播得更广。
在多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照片之外,罗胡森还拍摄了大量的视频,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数据,它们让人物故事更为丰满。而且,为了尽量保持每个故事的真实性,罗胡森还会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听取不同方面的观点与意见,并将它们整合在最终报道里。
罗胡森的照片、视频和文字报道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真实的美洲移民生活,他为我们展示出人口迁徙的多面性,在他看来,移民既可能造成社会问题与犯罪率的提升,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产业壮大。罗胡森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向我们传达这样一种观念:移民并不是一种新兴现象,它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我们不应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一现象。他希望人们能够意识到,不论历史如何发展,移民始终是全球化社会不可分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