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情操的陶冶都有赖于阅读。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正是通过阅读这一媒介达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我校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弱,课外知识面普遍狭窄,课外阅读的习惯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较不足。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科地增多相当多的学生称作业太重,时间不够用,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仅占15%,随便翻翻的占25%,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的占60%,到了初三更是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等到初中毕业能真正完成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的人屈指可数。
2.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质量不高。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看课外书,多数学生只是一目十行看两头(开头和结尾),阅读范围也以卡通、漫画、言情、武打等大众读物为主,80%学生视课外阅读为娱乐和消遣,更有甚者把作文书作为主要的课外读物,捧着《作文大全》、《中学生作文选》等不放。
3.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态度不好。调查显示,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读书和积累知识的方法,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摄取的知识量是有限的,30%的学生对借阅的书只是粗略看一遍,不懂得精读和范读,更不懂作读书笔记,70%的学生认为现在学习这么紧张,课业负担这么重,哪有闲情逸致去看课外书?再加上大多数家长两眼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调查显示35%家长不赞成孩子看课外书,65%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少看课外书,绝大多数家长热衷于为孩子购买教材辅导书、习题集之类,另有10%的学生有过被收缴课外书的经历,原因是怕影响学习成绩。
4.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少。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课外书的习惯,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习题集、参考书之类,课余时间几乎被电视、电脑游戏所垄断,电视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语言文字。调查显示,每周花在看电视方面达10小时的比例为24%,节假日上网打游戏的占20%。
三、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种种,改变现状、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文学殿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一项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下面是我们初二备课组两年来为改变学生的阅读状况而开展的实践活动,以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1.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意义。全社会都应更新观念,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一方面,通过教代会提案的方式,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其他学科老师的认可,并建议学校加大对图书的投入,开放图书室、学生阅览室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语文教师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名家和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的事例,帮助他们认识到广泛高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
2.挖掘资源,保障课外阅读资源。为了方便与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初一第一学期一开学就着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学生捐赠、班级购买等方式充实书源,同时,语文老师向班主任推荐、征订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倡导“节约零用钱,购买好图书”的行动,鼓励学生相互调剂、资源共享。也可向家长宣传某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图书,适当购买一部分,并督促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量。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有用信息,进行网上阅读,特别是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教师更应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发挥优势迈上正当的网络学习之路,并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网站,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尤其是有多媒体的班级。
3.寻找途径,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靠自觉,而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篇及与之相关的奇闻轶事,或留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以激起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欲望。教师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及时向学生推荐知识丰富、情节感人、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外书籍,如徐志摩的诗歌,朱自清、丰子恺的散文,茅盾的小说等;《读者》、《小说月报》、《杂文选刊》等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刊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绝好材料,既能培养语文的运用能力,又能放松心灵调节生活;此外一些经典的中外作品也应成为课外阅读的选择,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师还应及时搭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平台,可结合班会开展一系列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加强指导,传授阅读方法。为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将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之中,根据学生阅读心理及教材编排的特点,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安排,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制订出学期阅读计划,科学地、有计划地阅读一批有品位的书。其次,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掌握浏览、精读、速读、研读、诵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自主选择。如对名家名著可研读,报刊杂志可浏览,诗歌散文则应诵读。第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适当作些摘录,写一些随笔、读后感等,为日后课外阅读活动课进行交流准备素材。从“量变到质变”,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对自己教育最深,感触最大,最精彩的语段、名言警句摘录下来或剪贴在读书笔记上,针对这些摘录,写一些赏析及感想。老师们往往不在形式及内容上作过高的要求,学生会把它作为一种快乐来做,当一本本读书笔记在同学们的精心布置下,令人赏心悦目时,老师们会让本子在同学中传阅,在学校橱窗栏中展出。
5.合理利用,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午餐后20-30分钟为阅读时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全部向学生开放,每星期二下午三、四两节课老师开会,学生阅读。此外,每两周基本上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开展如佳作欣赏、佳作推荐、读书报告会等。
6.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古典文学的阅读与积累。祖先留下的文言诗文,忠实的记录着前人的思想和灵魂,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发展,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甚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正在整理、编写一本古诗文校本读物,里面将会涉及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历代散文选读、文言短文阅读指导等。全校推广后势必会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7.开展多种活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全方位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充分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以活动促阅读。
(1)课前3分钟“经典一句”,以每日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3分钟轮流摘录一句最精彩的语句与同学分享,并进行相关介绍,以达到“以说促思、以思促读”的目的。
(2)定期举行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班级每月可进行一次全班的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交流近期阅读过的书籍,从内容到写作特色及读后的感受等,也可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此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或深或浅的解读,不求完美,保证学生能畅所欲言。
(3)组织各类课外阅读竞赛。如知识竞赛、朗读演讲比赛等,对优胜者及时给予鼓励,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学期举办一到二次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认真观摩,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让优胜者介绍经验,以带动其他同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校语文组全体老师针对阅读而展开地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要全面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才能引领学生感悟到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2001年7月版.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版.
[3] 杨宏杰.《读书 积累 发展》,《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0期.
[4] 毛荣富.《中学生读写导引》,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5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荔港学校)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及情操的陶冶都有赖于阅读。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正是通过阅读这一媒介达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但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吕叔湘先生曾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内所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规定,“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因此,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就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我校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弱,课外知识面普遍狭窄,课外阅读的习惯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较不足。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科地增多相当多的学生称作业太重,时间不够用,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半小时以上的仅占15%,随便翻翻的占25%,基本没有课外阅读的占60%,到了初三更是埋头于课本、题海而无暇他顾,根本无心也无力进行课外阅读。等到初中毕业能真正完成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的人屈指可数。
2.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质量不高。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孜孜以求地去看课外书,多数学生只是一目十行看两头(开头和结尾),阅读范围也以卡通、漫画、言情、武打等大众读物为主,80%学生视课外阅读为娱乐和消遣,更有甚者把作文书作为主要的课外读物,捧着《作文大全》、《中学生作文选》等不放。
3.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态度不好。调查显示,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读书和积累知识的方法,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摄取的知识量是有限的,30%的学生对借阅的书只是粗略看一遍,不懂得精读和范读,更不懂作读书笔记,70%的学生认为现在学习这么紧张,课业负担这么重,哪有闲情逸致去看课外书?再加上大多数家长两眼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调查显示35%家长不赞成孩子看课外书,65%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少看课外书,绝大多数家长热衷于为孩子购买教材辅导书、习题集之类,另有10%的学生有过被收缴课外书的经历,原因是怕影响学习成绩。
4.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少。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购买课外书的习惯,即使购买,也只是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习题集、参考书之类,课余时间几乎被电视、电脑游戏所垄断,电视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语言文字。调查显示,每周花在看电视方面达10小时的比例为24%,节假日上网打游戏的占20%。
三、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种种,改变现状、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文学殿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一项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下面是我们初二备课组两年来为改变学生的阅读状况而开展的实践活动,以供大家参考与指正。
1.转变观念,明确课外阅读意义。全社会都应更新观念,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一方面,通过教代会提案的方式,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其他学科老师的认可,并建议学校加大对图书的投入,开放图书室、学生阅览室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语文教师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名家和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的事例,帮助他们认识到广泛高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
2.挖掘资源,保障课外阅读资源。为了方便与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初一第一学期一开学就着手建立班级图书角,通过学生捐赠、班级购买等方式充实书源,同时,语文老师向班主任推荐、征订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倡导“节约零用钱,购买好图书”的行动,鼓励学生相互调剂、资源共享。也可向家长宣传某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图书,适当购买一部分,并督促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量。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有用信息,进行网上阅读,特别是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教师更应加强教育,引导他们发挥优势迈上正当的网络学习之路,并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网站,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尤其是有多媒体的班级。
3.寻找途径,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靠自觉,而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篇及与之相关的奇闻轶事,或留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以激起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寻求答案的欲望。教师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及时向学生推荐知识丰富、情节感人、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课外书籍,如徐志摩的诗歌,朱自清、丰子恺的散文,茅盾的小说等;《读者》、《小说月报》、《杂文选刊》等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刊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绝好材料,既能培养语文的运用能力,又能放松心灵调节生活;此外一些经典的中外作品也应成为课外阅读的选择,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教师还应及时搭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平台,可结合班会开展一系列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4.加强指导,传授阅读方法。为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首先,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将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之中,根据学生阅读心理及教材编排的特点,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安排,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并制订出学期阅读计划,科学地、有计划地阅读一批有品位的书。其次,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掌握浏览、精读、速读、研读、诵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自主选择。如对名家名著可研读,报刊杂志可浏览,诗歌散文则应诵读。第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适当作些摘录,写一些随笔、读后感等,为日后课外阅读活动课进行交流准备素材。从“量变到质变”,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对自己教育最深,感触最大,最精彩的语段、名言警句摘录下来或剪贴在读书笔记上,针对这些摘录,写一些赏析及感想。老师们往往不在形式及内容上作过高的要求,学生会把它作为一种快乐来做,当一本本读书笔记在同学们的精心布置下,令人赏心悦目时,老师们会让本子在同学中传阅,在学校橱窗栏中展出。
5.合理利用,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午餐后20-30分钟为阅读时间,图书室、学生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全部向学生开放,每星期二下午三、四两节课老师开会,学生阅读。此外,每两周基本上设一节阅读指导课,开展如佳作欣赏、佳作推荐、读书报告会等。
6.编写校本教材,注重古典文学的阅读与积累。祖先留下的文言诗文,忠实的记录着前人的思想和灵魂,见证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发展,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甚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正在整理、编写一本古诗文校本读物,里面将会涉及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历代散文选读、文言短文阅读指导等。全校推广后势必会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7.开展多种活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全方位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充分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以活动促阅读。
(1)课前3分钟“经典一句”,以每日一句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3分钟轮流摘录一句最精彩的语句与同学分享,并进行相关介绍,以达到“以说促思、以思促读”的目的。
(2)定期举行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班级每月可进行一次全班的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交流近期阅读过的书籍,从内容到写作特色及读后的感受等,也可向大家推荐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此时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或深或浅的解读,不求完美,保证学生能畅所欲言。
(3)组织各类课外阅读竞赛。如知识竞赛、朗读演讲比赛等,对优胜者及时给予鼓励,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学期举办一到二次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认真观摩,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让优胜者介绍经验,以带动其他同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是我校语文组全体老师针对阅读而展开地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要全面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才能引领学生感悟到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2001年7月版.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版.
[3] 杨宏杰.《读书 积累 发展》,《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0期.
[4] 毛荣富.《中学生读写导引》,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5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荔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