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低碳大会上,政学商界领袖共探低碳发展新模式
历时5天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于2011年11月15日在南昌圆满闭幕。本届大会由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务院国资委和江西省政府联合主办。
大会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围绕“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园”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为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经济转型出谋划策,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的发展模式正走近人们生活。
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路子
苏荣(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今世界,以智能、低碳、绿色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共识。江西生态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职业教育在全国领先,新材料、新能源等是江西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发展新兴产业开发、培养、储备了一定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江西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不仅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国务院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一难题,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鹿心社(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近年来,因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十二五”时期,江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在保护生态中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力争到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16%。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经济。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三是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发展水权、林权、碳汇、排污权交易市场。
江西低碳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解振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制度。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在南昌开展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并在10个市县开展了省级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江西的探索对促进全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苏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6%,低于预期目标,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
“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积极跟踪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服务市场化发展。
中央财政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贺邦靖(财政部清洁基金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十二五”时期,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大力推广使用成熟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财政部将建立稳定增长的绿色财政投入机制,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两项专项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拉动节能环保产品内需,支持低碳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助力节能减排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税收制度,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超3万亿元
吴晓青(环保部副部长):我国将推动环保产业由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向以环境服务业为主转变,重点发展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大力推进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服务业。加强对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完善环境标志认证认可体系,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加快实施环保重点工程,继续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等减排项目建设。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超3万亿元,环保产业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环保产业产值可达4.9万亿元左右。
实行更高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
杜鹃(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当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8%,并且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势头。面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住建部积极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一五”期间,加大了技术标准规范实施的监管力度,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
今后,我国将实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在不同的气候区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在省域和市域范围内集中连片地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节约化石能源,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组织和指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指标体系的制定、技术示范等工作,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
国企要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杜渊泉(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国有企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万元产值(可比价)综合能耗下降20.28%,为国家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央企业大力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2009年,中央煤炭企业的煤炭采收率达到76%~82%,中央石油企业贫油层原油采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要完成“十二五”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任务,需要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环保水平,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低碳经济买不来,要靠中国人创造
张景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其意义非常重大。低碳经济是不可能买来的,要靠中国人的智慧去创造,而且从世界购并也不可能,联想购并IBM也没有购并来核心技术。所以,只有创新才能强国,靠科技、靠创新、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我们的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真正需要创新的资本市场还不够。中国年轻人办的小企业是成千上万,普遍长不大,都是因为资金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创新,是大企业的摇篮,即使在美国80%新开发的技术也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外的数据表明,约有50%的小企业创办3年内就死亡了,剩下的50%也熬不到5年就消失了。最后剩下1/4,也只有少数能熬过经济萧条的严冬。
我国创办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有20万家左右,大多数都是秉承低碳经济的理念。但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迫切需要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资本市场是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资本市场将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梁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司司长):当今世界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消耗能源却占80%以上。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城市正呈现人口数量激增,规模越来越大的加速发展趋势,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所能承载的界限。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频发的气候灾害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其本职就是要将城市发展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包括政府管理、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政府对低碳发展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高度,而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在低碳发展中则发挥主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完善,人员利用效率的提高也是降低排放的主要手段。
低碳与生态经济需要金融支持
赖小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和血液。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离不开广大金融机构的支持,需要包括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租赁、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中介、咨询等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相关产业。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能耗的低碳产业、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依托中小企业信贷、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租赁、信托等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为低碳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在信贷政策上,要优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环保、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信息化助推低碳城市建设
李正茂(中国移动副总裁):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与26省(市、区)、160多个城市签署无线城市合作协议,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减少消耗、降低排放。“十二五”将继续发挥信息化优势,助力社会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移动改变生活”战略愿景。
对内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运营过程和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持续推进网络集中化、云计算、IP化技术应用,建设绿色通信网络;加强技术创新,推广成熟基站和机房节能技术应用,建设一批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对外发挥信息化优势,提升个人和行业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强移动互联网关键基础能力,加快手机多媒体业务发展。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整合公众服务信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在远程监控、指挥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推动全社会实现低碳发展。
依靠智慧创新,建设绿色家园
范宇(IBM全球副总裁):IBM倡导与政府及企业合作, 依靠智慧创新来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产业水平的提高。信息科技的进步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用新的思维来建设绿色家园。IBM从全球800多个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感知以管理,整合以创新,优化以转型。
感知以管理:通过物联网实施收集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提升管理能力。整合以创新:光有数据并不够,必须把数据整合到一起,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到深刻的洞察,从而得以创新。优化以转型:我们有了数据,有了洞察,就可以采取行动来优化我们的系统和行为,通过这种优化,我们就能实现转型。
历时5天的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于2011年11月15日在南昌圆满闭幕。本届大会由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务院国资委和江西省政府联合主办。
大会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围绕“扩大低碳合作·发展生态经济·共建绿色家园”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为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经济转型出谋划策,一种充满希望的新的发展模式正走近人们生活。
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路子
苏荣(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当今世界,以智能、低碳、绿色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普遍共识。江西生态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职业教育在全国领先,新材料、新能源等是江西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发展新兴产业开发、培养、储备了一定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江西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不仅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9年国务院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相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一难题,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鹿心社(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近年来,因温室气体过度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十二五”时期,江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在保护生态中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一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巩固和提升生态优势。力争到2015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16%。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做大做强生态经济。加快构建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三是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持续发展。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发展水权、林权、碳汇、排污权交易市场。
江西低碳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
解振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识和认证制度。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在南昌开展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并在10个市县开展了省级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江西的探索对促进全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希望本次论坛的举办成为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苏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6%,低于预期目标,未来的任务非常艰巨。
“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积极运用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低碳化技术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积极跟踪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服务市场化发展。
中央财政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贺邦靖(财政部清洁基金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十二五”时期,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大力推广使用成熟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财政部将建立稳定增长的绿色财政投入机制,为节能减排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通过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两项专项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用于拉动节能环保产品内需,支持低碳和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助力节能减排新兴产业发展。完善税收制度,扶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超3万亿元
吴晓青(环保部副部长):我国将推动环保产业由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向以环境服务业为主转变,重点发展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大力推进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环境服务业。加强对清洁生产的技术指导,完善环境标志认证认可体系,拓宽环保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加快实施环保重点工程,继续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等减排项目建设。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超3万亿元,环保产业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环保产业产值可达4.9万亿元左右。
实行更高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
杜鹃(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当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8%,并且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势头。面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住建部积极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一五”期间,加大了技术标准规范实施的监管力度,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
今后,我国将实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在不同的气候区开展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在省域和市域范围内集中连片地开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节约化石能源,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组织和指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指标体系的制定、技术示范等工作,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
国企要履行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杜渊泉(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国有企业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万元产值(可比价)综合能耗下降20.28%,为国家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央企业大力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2009年,中央煤炭企业的煤炭采收率达到76%~82%,中央石油企业贫油层原油采收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要完成“十二五”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任务,需要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环保水平,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低碳经济买不来,要靠中国人创造
张景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其意义非常重大。低碳经济是不可能买来的,要靠中国人的智慧去创造,而且从世界购并也不可能,联想购并IBM也没有购并来核心技术。所以,只有创新才能强国,靠科技、靠创新、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我们的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真正需要创新的资本市场还不够。中国年轻人办的小企业是成千上万,普遍长不大,都是因为资金问题。所以,中小企业的创新,是大企业的摇篮,即使在美国80%新开发的技术也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外的数据表明,约有50%的小企业创办3年内就死亡了,剩下的50%也熬不到5年就消失了。最后剩下1/4,也只有少数能熬过经济萧条的严冬。
我国创办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有20万家左右,大多数都是秉承低碳经济的理念。但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迫切需要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资本市场是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资本市场将对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梁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与技术司司长):当今世界有50%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消耗能源却占80%以上。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全球特别是中国的城市正呈现人口数量激增,规模越来越大的加速发展趋势,使得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所能承载的界限。城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频发的气候灾害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必然趋势。其本职就是要将城市发展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系统建设,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包括政府管理、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积极参与,低碳城市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政府对低碳发展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高度,而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在低碳发展中则发挥主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完善,人员利用效率的提高也是降低排放的主要手段。
低碳与生态经济需要金融支持
赖小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和血液。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离不开广大金融机构的支持,需要包括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租赁、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中介、咨询等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高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地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相关产业。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能耗的低碳产业、生态产业、绿色产业,依托中小企业信贷、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租赁、信托等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为低碳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在信贷政策上,要优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环保、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信息化助推低碳城市建设
李正茂(中国移动副总裁):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与26省(市、区)、160多个城市签署无线城市合作协议,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减少消耗、降低排放。“十二五”将继续发挥信息化优势,助力社会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移动改变生活”战略愿景。
对内深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运营过程和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持续推进网络集中化、云计算、IP化技术应用,建设绿色通信网络;加强技术创新,推广成熟基站和机房节能技术应用,建设一批绿色节能数据中心。对外发挥信息化优势,提升个人和行业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增强移动互联网关键基础能力,加快手机多媒体业务发展。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整合公众服务信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物联网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在远程监控、指挥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推动全社会实现低碳发展。
依靠智慧创新,建设绿色家园
范宇(IBM全球副总裁):IBM倡导与政府及企业合作, 依靠智慧创新来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产业水平的提高。信息科技的进步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用新的思维来建设绿色家园。IBM从全球800多个成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思路:感知以管理,整合以创新,优化以转型。
感知以管理:通过物联网实施收集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提升管理能力。整合以创新:光有数据并不够,必须把数据整合到一起,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到深刻的洞察,从而得以创新。优化以转型:我们有了数据,有了洞察,就可以采取行动来优化我们的系统和行为,通过这种优化,我们就能实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