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46-0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我们构建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那就是在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創新力。
一、师生情感,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关注这点,并且要充分地让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使学生免除种种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像显露出来。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由此而压抑创新能力的萌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例如,教“1000-537=”时,我不急着教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做一做。学生都做好以后,我校对一下结果,让对的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让错的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以后应注意什么,等等。这样老师讲的少,听的多;学生讲的多,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便营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教《角的认识》,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特点;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角的特征。当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再叫学生用小棒搭几个图案,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角。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拼的图案种类很多,别具一格。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又如:在教学“直角”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直角,并讲一讲直角的作用,等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发,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练习,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性习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解题过程多样化,学生就必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着思维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确判断。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当我读完题目后)生1(迫不及待地):10人。
众多生:10人、10人、不,11人……(学生分两派开始争辩起来)
师(假装不解地问):究竟是几人呢?
生2(激动地):11人,因为还要加小红自己。
“对、对、对,”学生纷纷点头赞同,教室中的争辩开始停了下来。
师:那么,你能用画圆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答案吗?
(学生画:○○○○○○●○○○○。)
紧接着我又拓展了下面一题: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5人,小红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人?
学生纷纷回答:10人。
(另一部分学生若有所思,不敢轻易下结论。)
师:是不是10人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生:用画圆的方法。(生开始画圆。)
我将学生的两种方法画在黑板上,指着两种画法(①○○○○●○○○○○;②○○○●○○○○):究竟哪一种画法对呢?你们能上来说说理由吗?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3:第一种画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从前面数,小红成了第5人了。
生4:对,小红的前面应该是3个,那么小红才是第4个。
……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两道类似的排队题,学生通过自己画圆(并且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答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了解题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我们构建了数学教育的新理念,那就是在传授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形成稳定持久的創新力。
一、师生情感,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关注这点,并且要充分地让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使学生免除种种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像显露出来。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由此而压抑创新能力的萌芽。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例如,教“1000-537=”时,我不急着教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做一做。学生都做好以后,我校对一下结果,让对的学生讲一讲思考过程,让错的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以后应注意什么,等等。这样老师讲的少,听的多;学生讲的多,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便营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在教《角的认识》,我首先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再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特点;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角的特征。当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再叫学生用小棒搭几个图案,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角。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拼的图案种类很多,别具一格。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又如:在教学“直角”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直角,并讲一讲直角的作用,等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发,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设计练习,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性习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解题过程多样化,学生就必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着思维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确判断。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出示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当我读完题目后)生1(迫不及待地):10人。
众多生:10人、10人、不,11人……(学生分两派开始争辩起来)
师(假装不解地问):究竟是几人呢?
生2(激动地):11人,因为还要加小红自己。
“对、对、对,”学生纷纷点头赞同,教室中的争辩开始停了下来。
师:那么,你能用画圆的方法来证明你们的答案吗?
(学生画:○○○○○○●○○○○。)
紧接着我又拓展了下面一题: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5人,小红站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人?
学生纷纷回答:10人。
(另一部分学生若有所思,不敢轻易下结论。)
师:是不是10人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生:用画圆的方法。(生开始画圆。)
我将学生的两种方法画在黑板上,指着两种画法(①○○○○●○○○○○;②○○○●○○○○):究竟哪一种画法对呢?你们能上来说说理由吗?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3:第一种画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从前面数,小红成了第5人了。
生4:对,小红的前面应该是3个,那么小红才是第4个。
……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两道类似的排队题,学生通过自己画圆(并且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答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提高了解题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