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归因是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原因上的知觉判断,会对行为者产生暗示,进而影响行为。中职生由于某些限制,对学业成败归因存在一定的偏差。本研究抽取了N市M中职校一、二年级被试对象对中职生学业成绩归因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中职生 学业成绩 归因
一、概念界定
“中职生”指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学业成绩”指学生在学校的课业中所取得的收获,本研究中使用中职生市级统考成绩数据。
二、文献综述
海德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以主观的感受与经验为起点,对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认知过程。研究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八原因归因模式,认为行为成败的原因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有关。基于能力和努力等内因成功时,学生会感到高兴、有信心;基于任务简单和好运等外因成功时,学生感受相反。
归因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根据个体的归因倾向去预测该个体可能的行为。研究发现,学生会将学业成绩的成败归因于不同维度的不同因素。这可以帮助教育者根据学生归因倾向来预测学习动机。
韩仁生长期对中小学生学业归因进行研究。他发现,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年级差异明显,性别差异不明显。失败后,学生产生的期望显著高于成功后产生的期望,成功后,情感反应上主要会感到感激、自豪、欣慰,失败后主要感到内疚、自卑。成功后情感反应更强烈一些。
三、存在问题
首先,归因研究针对中职生的很少。其次,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一般或总体学业成绩的归因,已有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却表明学生学业成绩的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研究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成败归因有不同倾向。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转折期,情绪起伏,是烦恼频发期。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就业为主的职业教育转变。初中学业挫折,家庭、学校、社会压力使不少中职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信心。
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如果归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自己会很生气,如果没有办法换老师,自己又会感觉无助;如果归因于自己智力,会没有信心;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会很后悔。如何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学业成绩,培育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师需把握好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五、研究的方法
抽取N市M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共588人为被试对象,兼顾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类别等各方面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孙煜明教授主持编定的《中学生考试成绩归因量表》为调查工具,包括成功和失败两个分量表,均由原因知觉、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三部分组成。
六、研究的程序
首先,收集被试的学业成绩数据。一年级以入学前某市中考成绩中语、数、外成绩为来源;二年级以入学后某市期末统考科目中语、数、外及某统考专业课成绩为来源。然后,组织被试填写《中学生考试成绩归因量表》,收集有效问卷。最后,将所有数据使用SPSS分析。
七、结论
调查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学业成绩归因表现出以下特点:对学业成功的原因知觉,存在着专业、性别、生源地差异;对学业失败的原因知觉,存在着年级、专业差异;学业成绩归因中的期望变化不存在个别差异;学业成绩归因中的情感反应存在着专业、性别差异。
八、建议
基于中职生学业成绩归因现状,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加强指导:
一是充分利用中职校以往优秀的毕业生成功典型,让在校生看到成功的路就在脚下,只要像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一样去做,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优秀,使其内心产生目标。
二是当中职生自信满满的时候,教育者就要认真辅导他们,及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放眼未来,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并规划自己如何实践。
三是先进人物都是教育者可以利用的素材。要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坚持的重要性,引领他们积极寻找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赢取以后的成功。
四是让中职生们尽早熟悉就业环境,将有利于明确学业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业成绩十分重要,使学生自身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积极性。
五是课堂学习之余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思想上树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从情感上增强其对归因的积极认识。
六是教师要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个别谈话、问题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的问题,并争取能与家长同时展开对中职生的归因辅导。
参考文献:
[1]邹敏.初中生的考试成败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成人)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中职生 学业成绩 归因
一、概念界定
“中职生”指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学业成绩”指学生在学校的课业中所取得的收获,本研究中使用中职生市级统考成绩数据。
二、文献综述
海德提出的归因理论是以主观的感受与经验为起点,对行为原因进行推论的认知过程。研究韦纳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八原因归因模式,认为行为成败的原因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有关。基于能力和努力等内因成功时,学生会感到高兴、有信心;基于任务简单和好运等外因成功时,学生感受相反。
归因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根据个体的归因倾向去预测该个体可能的行为。研究发现,学生会将学业成绩的成败归因于不同维度的不同因素。这可以帮助教育者根据学生归因倾向来预测学习动机。
韩仁生长期对中小学生学业归因进行研究。他发现,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年级差异明显,性别差异不明显。失败后,学生产生的期望显著高于成功后产生的期望,成功后,情感反应上主要会感到感激、自豪、欣慰,失败后主要感到内疚、自卑。成功后情感反应更强烈一些。
三、存在问题
首先,归因研究针对中职生的很少。其次,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一般或总体学业成绩的归因,已有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却表明学生学业成绩的归因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研究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认知发展水平,成败归因有不同倾向。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转折期,情绪起伏,是烦恼频发期。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就业为主的职业教育转变。初中学业挫折,家庭、学校、社会压力使不少中职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信心。
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如果归因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自己会很生气,如果没有办法换老师,自己又会感觉无助;如果归因于自己智力,会没有信心;如果归因于努力不够,会很后悔。如何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学业成绩,培育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是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教师需把握好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五、研究的方法
抽取N市M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共588人为被试对象,兼顾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类别等各方面可能的影响因素。
采用南京师范大学孙煜明教授主持编定的《中学生考试成绩归因量表》为调查工具,包括成功和失败两个分量表,均由原因知觉、期望变化和情感反应三部分组成。
六、研究的程序
首先,收集被试的学业成绩数据。一年级以入学前某市中考成绩中语、数、外成绩为来源;二年级以入学后某市期末统考科目中语、数、外及某统考专业课成绩为来源。然后,组织被试填写《中学生考试成绩归因量表》,收集有效问卷。最后,将所有数据使用SPSS分析。
七、结论
调查研究表明,中职生的学业成绩归因表现出以下特点:对学业成功的原因知觉,存在着专业、性别、生源地差异;对学业失败的原因知觉,存在着年级、专业差异;学业成绩归因中的期望变化不存在个别差异;学业成绩归因中的情感反应存在着专业、性别差异。
八、建议
基于中职生学业成绩归因现状,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加强指导:
一是充分利用中职校以往优秀的毕业生成功典型,让在校生看到成功的路就在脚下,只要像那些优秀的毕业生一样去做,自己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优秀,使其内心产生目标。
二是当中职生自信满满的时候,教育者就要认真辅导他们,及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放眼未来,确立一个可行的目标,并规划自己如何实践。
三是先进人物都是教育者可以利用的素材。要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坚持的重要性,引领他们积极寻找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赢取以后的成功。
四是让中职生们尽早熟悉就业环境,将有利于明确学业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业成绩十分重要,使学生自身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积极性。
五是课堂学习之余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思想上树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从情感上增强其对归因的积极认识。
六是教师要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个别谈话、问题咨询,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的问题,并争取能与家长同时展开对中职生的归因辅导。
参考文献:
[1]邹敏.初中生的考试成败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南京市职业教育(成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