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立春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物转星移,周而复始,大自然用它美丽的四季打扮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春山含翠,夏木阴阴,秋水明净,冬雪皑皑,在这四季中,又蕴含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年尾接年头,依时来去,不弃不离。
  充满巧思与智慧的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便是取节气和候应中各一字而成。
  早在西周时代的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用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它是农事活动的依据,也是重要的民间传统节令,在农村家喻户晓,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规划农事生产,安排日常生活。
  清明、谷雨、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清美优雅,如诗胜画,加之丰富淳厚的民俗文化,每一个节气的来去,都是大自然与人世间的一场盛会。它们引领我们的精神方向,让我们的心贴合自然,俯向大地,情感更为细腻,灵感由此生发,心灵得到浸润与滋养。
  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表示开始。立春,也就是春季的到来,代表一年季候变迁的开始。
  在周朝,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在东汉,“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车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仪式中,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东方,又暗合五行之木,代表万物生长。青色,代表四季的春天,表示万物欣欣向荣的状态。
  东汉县邑以下:“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
  还有作土牛送寒兆春耕的习俗,表示“顺气应时”,春耕来临。
  《东京梦华录》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府前左右,百姓卖小春牛,往往花装栏坐,上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献遗。
  清人《燕京岁时记》这样描写:“……立春前一日,顺天府民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据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立春这天祭祀芒神,鞭打土牛,民众争夺打碎的土牛块放在牲口圈内以图吉利。这天如天晴就预示着丰收,若遇雨则预示年景不佳。有歌唱道:“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打春仪式中的鞭春牛是一种策励农耕的节仪,人们怕牛在休息了一个冬天后,变得懒惰了,所以用彩鞭木棍打打它。众村民轮流鞭打,预先牛肚子里装有五谷,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预示丰收。
  过了立春,农耕就要开始了。农谚说道:“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天气晴,百物好收成。”“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误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
  俗语说:春打六九头,春打五九尾。立春,不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六九的头一天,而五九六九,可是沿河看柳的时候了。
  万物于季节最是体察细微,感受独特。
  立春有三候:初候东风解冻,春天已到,东风送暖,大地解冻,万物苏醒。二候蛰虫始振,五天后,蛰居的虫儿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从朦胧的睡眠中惊醒,开始准备向外界活动了。三候鱼陟负冰,再五天后,气温回升,水面坚冰融化,鱼儿们也纷纷游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
  “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之时,天气变得暖和,草木最先知道春的消息,东风送暖,春水荡漾,绿色处处,生机盎然。此时看柳梢鹅黄,草尖嫩绿,水面鹅鸭成群,春江水暖,春气勃发。
  辛弃疾有两首词,写到立春。其一为《汉宫春》作于1162年立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立春风俗,妇女们剪彩为燕形小幡,戴在鬓边。立春节候,尚有余寒,作者离别家乡,生活未稳,以至未能置办春盘以应节令。
  另一首作于1188年正月初一,刚好是立春,为《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这首词中的节日气氛甚浓。整整,是稼轩宠爱的吹笛婢,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少女们,在椒盘中取出彩胜簪在鬓边,春风吹拂,别有风致。
  立春之日,饮春酒,食春盘,朱淑真的《立春》说:“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就是用饼卷了菜吃。明清时的春饼又叫作咬春,一定不能少了生萝卜,北京有小贩叫卖萝卜时,还会将萝卜削成一朵红牡丹,以装饰春盘。
  另一个应景的习俗,就是女子的头饰,南朝时的立春,“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带之,贴‘宜春’二字”。充满生活趣味。这种头饰,多做成燕子形状,上面写上“宜春”二字,故也叫宜春字、宜春髻子等。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春香插白:“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指的正是杜丽娘戴着春燕。小时候看村里姑娘将柳条围成一圈戴在头上,煞是好看,却原来那也是迎春的一种美好的方式。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立春时节,养生要晚睡早起,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养生方法。立春以后,天气回暖,阳气上升,白昼变长,晚上变短,我们的作息时间要随之调整,《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多吃一些补充阳气的食物,如大枣、柑橘、蜂蜜、花生等。《本草纲目》载“正月葱,二月韭”,初春时节韭菜最佳。少食酸冷,多食甘辛类蔬菜,如大葱、香菜等。另外需注意春捂防寒,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应保持愉快的心情,衣着宽松舒适,去郊外散步,与户外的春气相呼应,散步时可合擦双手,揉摩胸腹,拍打全身等动作,以利于疏通气血,生发阳气。饮食上也宜多食养肝食物,如动物肝脏、鸭血、乌梅、豆制品、鸡蛋等。
  又是一年,又将相遇美丽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让我们把时光轻轻地放,慢慢地数,在万物萌生的春天里,伸出双手,接下节令带来的慷慨馈赠:满怀的天地清气,满眼的明媚鲜妍。
其他文献
诗中之意非常明确,就是艺术高于一切。这个以诗言志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书法大师米芾。  米芾,字元章,生于1051年,殁于1107年,一生痴于书法艺术,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他的字,淋漓畅快、奇变纵横。传世墨迹颇多,其中尤以长卷及小品为最重。  米芾自幼即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但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不大。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先生的态度让
期刊
卫鞅是卫国的公子,姓公孙,名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领导下做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有才能,还未来得及推荐他,他就得了重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公叔痤,说,你病得这样,不能主持政事,咱们国家如何是好。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然不大,很有才能,希望你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领导。魏惠王不以为然而冷笑。公叔痤在魏惠王临走的时候,偷偷告诉惠王,王上不用公孙鞅,一定得杀了他,不让他出境。惠王答应了。公叔痤又召见了
期刊
文言汉语本来是成熟语言,言简意赅,一字一意。可惜所谓白话文运动把汉语推回到幼稚阶段,用两个字组成的同义词(字)、近义词(字)甚至是反义词(字)取代原来的一个字。啰里啰唆不说,可恶的是,经常这么用,导致后世模糊了近义词的区别,互相取代乱用,甚至把反义词当同义词用,造成汉语失去了严谨的内涵,使得人们交流出现众多歧义,更使人在阅读古籍时出现偏狭,最终使得人的思维变的浅薄粗糙。  比如说“身体”。在今人看
期刊
宋代诗人陈抟是个十足的归隐者,他在《归隐》一诗中写道:“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在他看来,惟有归隐,才能拥有心灵自由,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最自然、最朴素、最本真的生命时光。  文学上颇负盛名“竹林七贤”,个个好酒。有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
期刊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不仅以《聊斋志异》闻名于世,而且对医术也颇有研究,著有《药崇书》《草木传》等医学书籍。在漫长艰辛的一生中,蒲松龄虽抑郁不得志,却很少生病,最后竟活到了76岁,这与他懂医术,饮药茶,有规律的锻炼和生活,始终保持了充沛的精力不无关系。他的养生秘籍,值得世人学习。  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八股文,闲暇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医药书籍。所以,他的《聊斋志异》虽多借写鬼妖狐仙来鞭挞
期刊
决计去拜访他是因为圆光。  乙未暮春之际,在时代美术馆参加《禅心七韵》雅集,遇见圆光。圆光长身玉立,着了藏灰长衫,清秀的脸上尽是不俗之气,尽管还那么年轻,却着了老调,眼神干净清澈之外有了仓凛之气。  他修佛,听禅乐。人亦有禅意。  他知我要自驾车去皖南,便推荐了一音禅师。“您会欣赏他的,他才是真正的空谷幽兰。已隐居两年,隐在皖南深山的一山僧,陪伴的只有清风、明月、溪水、幽兰。”  我当下起意拜访,
期刊
昨天和朋友聊到制香、取药计量,发现大家对于克重换算并不确切了解。中医抓药,做香合方,采用的皆是古制。“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
期刊
每到春节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称为“压岁钱”,是希望用这些零花钱换来平安吉祥,让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压岁钱”源于北宋时期。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的京城,春节的时候,全城官员纷纷庆贺,热闹非凡。  王韶的小儿子名叫南陔出了一件事。  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却不慎,他竟然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
期刊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
期刊
引子:重走商鞅变法之路的缘起  一直以来,“作法自毙”作为一个专属于商鞅的词,都是以贬义的内涵存在,成为人们诟病商鞅的一大理由。然而,真正了解了这个词的来源之后,却会对他生出无比敬意:一个制法执法者,能将法治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能让法律的权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甚至自身也要受法律约束,这是一种何等的成功!  也许另一个鸡汤故事可以佐证我们更好的理解商鞅变法:据说二战后,斯大林遇到丘吉尔,幸灾乐祸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