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要杜绝这种无意义的语言描写,把更多的笔墨放到情节的关键之处,让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情感通过他们的具体的语言流露出来。在使用心理描写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么两点:一是尽量少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描绘具体感受,二是要把此时此景下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具体的展现出来。适当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首先是在情节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其次是在刻画人物上使用对比和衬托等方法,再次是采用恰当的叙述顺序。
【关键词】语言;心理;情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学生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故事情节的处理上做不到位。通过分析和梳理,我发现这几种常见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语言描写无意义,心理描写缺少感染力和表现力,情节平淡、老套等。
语言描写无意义主要表现为作文中的对话描写篇幅过大,且描写的内容往往无关人物性格品质刻画或者不能表达文章中心感情,大多是将和文章主题无关或者原本三言两语就能表述清楚的内容用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张三,就问他:“你写完作业了吗?”他回答说:“写完了,不到八点就写完了。”我说:“我也是。咱们一起走吧!”他说:“行。”我们俩就一起上学去了。
姑且不看后文要写什么,单看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想一想,它能表现什么呢?我想除了凑字就没有别的作用了吧。这个例子也许夸张,但看看我们的作文,类似的情况是不是也存在呢?中学生作文一般就600多字,本身篇幅就有限,这样一写,重要的内容哪还有展开的余地。我们要知道,作文中的语言描写,开展故事情节只是一方面(在小说体裁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到),更重要的作用是要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要杜绝这种无意义的语言描写,把更多的笔墨放到情节的关键之处,让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情感通过他们的具体的语言流露出来。进行语言描写时要结合人物身份和个性特点,契合具体的情境,结合动作、神态等其他描写手法展开。这样,人物才能刻画形象鲜明,禁得起读者的品味。教材中《背影》《老王》等文章就是很好的范例。
簡单直接的表白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感,缺少细腻的思想活动的具体展开刻画,这是造成心理描写缺少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主要原因。如动不动就写“我感动极了”“我非常伤心”之类的话。如此处理不仅使人对文章有了虚情假意之感,而且也无益于文章思想情感和中心的深刻表达。因此,在使用心理描写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么两点:一是尽量少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多使用一些修辞手 法来描绘具体感受,即把你情感的状态用一些具体可感形象表现出来;二是要把此时此景下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具体的展现出来,即交代清楚自己为什么动情的原因或者自己有了什么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等。下面这段描写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些基本的要求,值得大家借鉴。
我站在舞台上,听着台下响亮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快慰了。我演的是“小丑”,可我的心灵是美的。我给了大家欢乐,大家给了我幸福。我想:我是幸运的。内心的喜悦一下子涌遍了全身,真的心花怒放了。
在情节的处理上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把情节写得比较简单、平淡、空洞,甚至程式化了,缺少了起伏和曲折之感。这样不仅使故事丧失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幼稚可笑,就更不用说影响作文情感的表达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首先是在情节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文章情节变得曲折,行文有了起伏之感,而且在前后的对比中使感情抒发得真挚自然,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散文大家杨朔先生把这种写法运用的就灵活自如,他的名篇《荔枝蜜》《挑山工》等是大家学习的很好的范文。林清玄先生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高手,并且有了自己的创造。“抑”可以不是简单的贬抑,可以是暂时的疑惑等。文章的主体就是解疑惑的过程。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文章,如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小思的《蝉》等。当然,这种方法还可以推而广之,可以用来表现自己思想的成长,认识的成熟等主题。如“没有感受到爱——经历事情(促进自己认识转变的事件)——感受到了深深的爱”等。
其次是在刻画人物上使用对比和衬托等方法。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首先丰富了文章的人物形象,就避免了总是唱“独角戏”的情况。人多了,故事情节自然就丰富了,情节的转换和发展上也就自然了。再加上这些人物和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不同角度的关系,情节也就曲折起伏了。其次,这些人物的使用不但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而且也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下面两段话:
我发现有一群人在那围观着,就跑了过去。原来是个老人倒在地上。我就想:我扶不扶他呢?如果扶了他,他讹我怎么办?如果不扶他,老人真有危险了怎么办?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来不及多想了,就赶快把他扶起来了。
我发现有一群人在那围观着,就跑了过去。原来是个老人倒在地上。就听有人说:可别过去扶啊,讹上你怎么办?没看电视上的报道啊!就看有个小伙子正要上前去扶,却被他的女朋友训斥着拽走了。这时候老人还在痛苦地呻吟着……
很明显第二段的情节性更强,表现的内涵更丰富。
再次是采用恰当的叙述顺序。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尝试使用倒叙和插叙。倒叙的作用,能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紧凑而曲折。《羚羊木雕》一文就是很好的借鉴。
以上方法都容易入手,如果能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其中的一二,定能为你的文章增添不少光彩。当然,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只要大家在阅读中认真领会,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和反复训练,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言;心理;情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很多学生在写人叙事的作文中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故事情节的处理上做不到位。通过分析和梳理,我发现这几种常见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语言描写无意义,心理描写缺少感染力和表现力,情节平淡、老套等。
语言描写无意义主要表现为作文中的对话描写篇幅过大,且描写的内容往往无关人物性格品质刻画或者不能表达文章中心感情,大多是将和文章主题无关或者原本三言两语就能表述清楚的内容用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上学的路上,我遇到了张三,就问他:“你写完作业了吗?”他回答说:“写完了,不到八点就写完了。”我说:“我也是。咱们一起走吧!”他说:“行。”我们俩就一起上学去了。
姑且不看后文要写什么,单看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想一想,它能表现什么呢?我想除了凑字就没有别的作用了吧。这个例子也许夸张,但看看我们的作文,类似的情况是不是也存在呢?中学生作文一般就600多字,本身篇幅就有限,这样一写,重要的内容哪还有展开的余地。我们要知道,作文中的语言描写,开展故事情节只是一方面(在小说体裁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到),更重要的作用是要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在写作中,我们要杜绝这种无意义的语言描写,把更多的笔墨放到情节的关键之处,让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情感通过他们的具体的语言流露出来。进行语言描写时要结合人物身份和个性特点,契合具体的情境,结合动作、神态等其他描写手法展开。这样,人物才能刻画形象鲜明,禁得起读者的品味。教材中《背影》《老王》等文章就是很好的范例。
簡单直接的表白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感,缺少细腻的思想活动的具体展开刻画,这是造成心理描写缺少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主要原因。如动不动就写“我感动极了”“我非常伤心”之类的话。如此处理不仅使人对文章有了虚情假意之感,而且也无益于文章思想情感和中心的深刻表达。因此,在使用心理描写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么两点:一是尽量少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多使用一些修辞手 法来描绘具体感受,即把你情感的状态用一些具体可感形象表现出来;二是要把此时此景下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具体的展现出来,即交代清楚自己为什么动情的原因或者自己有了什么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等。下面这段描写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些基本的要求,值得大家借鉴。
我站在舞台上,听着台下响亮的掌声、欢快的笑声,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快慰了。我演的是“小丑”,可我的心灵是美的。我给了大家欢乐,大家给了我幸福。我想:我是幸运的。内心的喜悦一下子涌遍了全身,真的心花怒放了。
在情节的处理上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把情节写得比较简单、平淡、空洞,甚至程式化了,缺少了起伏和曲折之感。这样不仅使故事丧失了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让人觉得不真实,甚至幼稚可笑,就更不用说影响作文情感的表达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首先是在情节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文章情节变得曲折,行文有了起伏之感,而且在前后的对比中使感情抒发得真挚自然,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散文大家杨朔先生把这种写法运用的就灵活自如,他的名篇《荔枝蜜》《挑山工》等是大家学习的很好的范文。林清玄先生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高手,并且有了自己的创造。“抑”可以不是简单的贬抑,可以是暂时的疑惑等。文章的主体就是解疑惑的过程。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文章,如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小思的《蝉》等。当然,这种方法还可以推而广之,可以用来表现自己思想的成长,认识的成熟等主题。如“没有感受到爱——经历事情(促进自己认识转变的事件)——感受到了深深的爱”等。
其次是在刻画人物上使用对比和衬托等方法。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首先丰富了文章的人物形象,就避免了总是唱“独角戏”的情况。人多了,故事情节自然就丰富了,情节的转换和发展上也就自然了。再加上这些人物和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不同角度的关系,情节也就曲折起伏了。其次,这些人物的使用不但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而且也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例如下面两段话:
我发现有一群人在那围观着,就跑了过去。原来是个老人倒在地上。我就想:我扶不扶他呢?如果扶了他,他讹我怎么办?如果不扶他,老人真有危险了怎么办?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来不及多想了,就赶快把他扶起来了。
我发现有一群人在那围观着,就跑了过去。原来是个老人倒在地上。就听有人说:可别过去扶啊,讹上你怎么办?没看电视上的报道啊!就看有个小伙子正要上前去扶,却被他的女朋友训斥着拽走了。这时候老人还在痛苦地呻吟着……
很明显第二段的情节性更强,表现的内涵更丰富。
再次是采用恰当的叙述顺序。在写作训练中可以尝试使用倒叙和插叙。倒叙的作用,能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而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紧凑而曲折。《羚羊木雕》一文就是很好的借鉴。
以上方法都容易入手,如果能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其中的一二,定能为你的文章增添不少光彩。当然,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只要大家在阅读中认真领会,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和反复训练,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