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是德育工作回应时代挑战的首要武器,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呼唤。
一、 德育工作呼唤心理素质教育支持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地位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核心要素,是最稳定的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与动力作用,是其它素质存在的载体。如中学生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常常能唤醒他们的进取心,激发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为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中介条件。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生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德育是在整个心理背景上进行的。应当把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德育工作离不开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有德这一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成分,并且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都需要上述几种心理成分得到相应的发展,不可偏废。例如:要求中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就应该让学生知晓校规校纪有哪些,遵守校规校纪的意义,这就是“知”;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是光荣的,违反校规校纪是可耻的,即“情”;在实践中努力抑制自己不去违反校规校纪,即“意”;最后要表現出遵守校规校纪的“行”。因此,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三)德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思想品德和人的任何品质一样,只能在与人的完整个性相互关系中,在他的行动中,在他对现实态度、观念和信念的体系中存在。思想品质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不能离开个性的形成发展。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本意所在,只有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心理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德育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二、 德育工作呼唤心理素质教育支持的现实依据
(一)时代发展的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现时世界纷繁复杂,多种思想文化激荡,新旧价值观冲突,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巨变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中学生的心灵,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致使其认知失调、行为失范。因此,要想确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就应该首先利用心理辅导等途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懂得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行的道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提高中学生对各种问题及社会现象的应付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外来刺激、打击面前,依靠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会学生选择”的时代性德育任务。
(二)中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阶段,人们常把这个阶段叫做“第二反抗期”。他们独立感、成人感不断发展,但又不成熟;他们既有表达情感的愿望,又想把情感封闭起来;他们既有异性接近感,又有社会压力。致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往往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仔细对学生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心理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三)德育途径方法的转变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传统德育教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改革,改革的途径要求德育模式的开放化,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向社会生活;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不是权威而是顾问;要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不言而教”。与此相应的德育方法的采取就必须建立在如下两个基础条件上:一是开放、民主、隐蔽的途径取向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高了,必须以教育、心理知识为基础,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润物细无声”;二是具体方法的采用离不开心理知识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心理教育的理解支持原则、疏导启发等原则,结合德育目标,恰当地给学生设立“心理支点”。另外,还可以选择心理活动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三、新时期德育工作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在实践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来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呢?
一是提高认识,要使德育工作者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把德育工作有意识地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并努力利用心理知识做好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二是加强管理,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把德育工作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结合起来,发挥心理辅导的指导作用;建立有序的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三是提高素质,应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德育工者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是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保证。
四是结合实践,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利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做好德育工作。
(上接16页)学校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让能走的走得更稳,让能跑的跑得更快,让能飞的飞得更高。为了让师生享受到更多、更优的现代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着力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到辽源市实验中学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名校的网络教学,提高教师制作开发和应用课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五、班级求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书育人的共识。教师的班级管理经验主要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专门的培训少之又少。到名校学习、交流、探讨,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教师尽快成长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出优秀班主任,我们把教师派往辽源市实验中学,进行一对一地全天候跟踪学习,从跟踪的班主任到校的那一刻起,时刻不离左右,参与班级管理、教育学生、处理班级事务,学习育人案例,讨论解决棘手问题,交流经验与心得。我们还把所有班主任派往东丰四中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班主任的眼界。对获得“文明班级” 的班主任,我们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
六、信息求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自从与市实验中学结对子以来,两所学校在教学工作上实行了“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要求统一。大型测试试题及平时的跟踪习题都能共享,省一级联谊校的试题资源也向我们开放。我们与名校的教学质量抽测做到了同步,名校也把抽测的结果发给我们,供我们参考比较,让我们在比较中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使我们的教师明白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的“以名校为依托,‘六求式培训’为途径”的师培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德育工作呼唤心理素质教育支持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特殊地位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核心要素,是最稳定的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与动力作用,是其它素质存在的载体。如中学生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常常能唤醒他们的进取心,激发出坚韧不拔的毅力,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为其它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中介条件。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生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因此,德育是在整个心理背景上进行的。应当把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德育工作离不开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有德这一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成分,并且任何一种品德的形成都需要上述几种心理成分得到相应的发展,不可偏废。例如:要求中学生要遵守校规校纪,就应该让学生知晓校规校纪有哪些,遵守校规校纪的意义,这就是“知”;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校规校纪是光荣的,违反校规校纪是可耻的,即“情”;在实践中努力抑制自己不去违反校规校纪,即“意”;最后要表現出遵守校规校纪的“行”。因此,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心理素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三)德育和个性教育的关系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思想品德和人的任何品质一样,只能在与人的完整个性相互关系中,在他的行动中,在他对现实态度、观念和信念的体系中存在。思想品质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不能离开个性的形成发展。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本意所在,只有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心理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德育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二、 德育工作呼唤心理素质教育支持的现实依据
(一)时代发展的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现时世界纷繁复杂,多种思想文化激荡,新旧价值观冲突,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巨变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中学生的心灵,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致使其认知失调、行为失范。因此,要想确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就应该首先利用心理辅导等途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懂得机遇与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行的道理,培养学生耐挫能力,提高中学生对各种问题及社会现象的应付能力。使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各种外来刺激、打击面前,依靠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会学生选择”的时代性德育任务。
(二)中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阶段,人们常把这个阶段叫做“第二反抗期”。他们独立感、成人感不断发展,但又不成熟;他们既有表达情感的愿望,又想把情感封闭起来;他们既有异性接近感,又有社会压力。致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往往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仔细对学生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进行心理教育,以防患于未然。
(三)德育途径方法的转变使德育工作需要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传统德育教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改革,改革的途径要求德育模式的开放化,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向社会生活;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不是权威而是顾问;要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不言而教”。与此相应的德育方法的采取就必须建立在如下两个基础条件上:一是开放、民主、隐蔽的途径取向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高了,必须以教育、心理知识为基础,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才能“润物细无声”;二是具体方法的采用离不开心理知识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心理教育的理解支持原则、疏导启发等原则,结合德育目标,恰当地给学生设立“心理支点”。另外,还可以选择心理活动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三、新时期德育工作需要在实践中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
在实践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来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呢?
一是提高认识,要使德育工作者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从而把德育工作有意识地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并努力利用心理知识做好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二是加强管理,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把德育工作部门与心理辅导部门结合起来,发挥心理辅导的指导作用;建立有序的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三是提高素质,应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德育工者的心理素质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是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保证。
四是结合实践,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利用心理素质教育的支持做好德育工作。
(上接16页)学校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让能走的走得更稳,让能跑的跑得更快,让能飞的飞得更高。为了让师生享受到更多、更优的现代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强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着力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到辽源市实验中学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名校的网络教学,提高教师制作开发和应用课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五、班级求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班主任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书育人的共识。教师的班级管理经验主要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专门的培训少之又少。到名校学习、交流、探讨,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教师尽快成长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出优秀班主任,我们把教师派往辽源市实验中学,进行一对一地全天候跟踪学习,从跟踪的班主任到校的那一刻起,时刻不离左右,参与班级管理、教育学生、处理班级事务,学习育人案例,讨论解决棘手问题,交流经验与心得。我们还把所有班主任派往东丰四中参观、学习,进一步开阔班主任的眼界。对获得“文明班级” 的班主任,我们给予更多的学习机会。
六、信息求交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自从与市实验中学结对子以来,两所学校在教学工作上实行了“三个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和要求统一。大型测试试题及平时的跟踪习题都能共享,省一级联谊校的试题资源也向我们开放。我们与名校的教学质量抽测做到了同步,名校也把抽测的结果发给我们,供我们参考比较,让我们在比较中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使我们的教师明白必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实践证明,我们的“以名校为依托,‘六求式培训’为途径”的师培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