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美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引导想象,尊重个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和思考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相互启发,打开思路。教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讨论,抓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积极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即使对于学生不符合常理的大胆幻想,我们也不要否定。否则,很容易把学生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记得在一次画《我的爸爸》的作业中,一个学生把太阳画成了绿色,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时,他说因为我画的是爸爸正在室外工作,我怕火辣辣的太阳晒坏爸爸,就画成绿色的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画他们自己的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他们的世界。
二、提倡创新,培养个性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作画,甚至拿自己的一些“范作”让学生去借鉴或者临摹。这样,学生的画面可能工整了,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以至于他们作品中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其实,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由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成人不一样,因此他们作品中的形、色、空间就有其独特的创造,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他们个人的感受。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所采用的形式和材料,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创新,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鼓励求异,挖掘个性
我们教儿童学习美术并不是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总会在无意中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画面,这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而某些教师却错误地把这些看成是“异想天开”,对他们的作品不是投去赞许的目光,而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低年级美术课时,教的是《好朋友》一课,学生画着画着,突然有一位小男生站起来指着同桌说:“老师,他没有画他的好朋友,他画的是小书包。”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学生画的是一个卡通的小书包和他一起做游戏的场面。这时,我并没有指责这个画画的学生,而是叫他说说为什么。他说:“我觉得小书包天天和我在一起,和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啊!”多么独特的想法啊!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作画,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好朋友”。这样,一幅幅既具有个性特色又不失天真烂漫的画面就一一展现出来了。
四、合理评价,发展个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评价准则,而是要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具有独特性。同时,还要注意挖掘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地表扬。如:“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想法真奇妙!”“你画的线条真流畅!”……这样,能够进一步激起他们表现的欲望。其实,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引导想象,尊重个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和思考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各种方式的交流,相互启发,打开思路。教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讨论,抓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积极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的个性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即使对于学生不符合常理的大胆幻想,我们也不要否定。否则,很容易把学生的个性扼杀在摇篮里。记得在一次画《我的爸爸》的作业中,一个学生把太阳画成了绿色,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时,他说因为我画的是爸爸正在室外工作,我怕火辣辣的太阳晒坏爸爸,就画成绿色的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画他们自己的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他们的世界。
二、提倡创新,培养个性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作画,甚至拿自己的一些“范作”让学生去借鉴或者临摹。这样,学生的画面可能工整了,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以至于他们作品中出现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其实,艺术创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式。由于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成人不一样,因此他们作品中的形、色、空间就有其独特的创造,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他们个人的感受。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所采用的形式和材料,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创新,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鼓励求异,挖掘个性
我们教儿童学习美术并不是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总会在无意中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画面,这正是他们的魅力所在。而某些教师却错误地把这些看成是“异想天开”,对他们的作品不是投去赞许的目光,而是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记得有一次我在上低年级美术课时,教的是《好朋友》一课,学生画着画着,突然有一位小男生站起来指着同桌说:“老师,他没有画他的好朋友,他画的是小书包。”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学生画的是一个卡通的小书包和他一起做游戏的场面。这时,我并没有指责这个画画的学生,而是叫他说说为什么。他说:“我觉得小书包天天和我在一起,和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他也是我的‘好朋友’啊!”多么独特的想法啊!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都露出了羡慕的目光。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参与创造性作画,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好朋友”。这样,一幅幅既具有个性特色又不失天真烂漫的画面就一一展现出来了。
四、合理评价,发展个性
我们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评价准则,而是要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具有独特性。同时,还要注意挖掘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地表扬。如:“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想法真奇妙!”“你画的线条真流畅!”……这样,能够进一步激起他们表现的欲望。其实,我们要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