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也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效应,并从外部性理论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外部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
外部性最初在经济学领域提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此承担义务或取得回报的现象。根据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对外部性进行分类。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可以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外部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影响,但它并没有得到补偿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不利影响,且它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的现象。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概况。高等学校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高校扩招使得高校特殊学生群体问题日渐突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尤为严峻。本文所指的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全日制学生。经济困难是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往往会让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孤僻,不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还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是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对其本人以外的其他个人及组织产生的影响。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乐观,勇于直面生活的困难,自立自强型,另一类是备受经济困难压力,自卑孤僻,直接影响到学习和身心健康,脱离校园生活“主流圈”型。前一类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主要是正外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自立自强的榜样,发挥榜样作用。(2)有利于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带动周围同学奋发进取,共同进步。(3)利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困工作的开展,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4)前者往往会在兼顾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校内外兼职来增加自我收入,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后一类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大多会因为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拮据,吃穿用度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其外部性主要是负外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周围同学,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群体效应。(2)增加了老师及学校的工作,老师及学校除了要对其进行经济帮扶,还需要特别解决其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等其他方面的问题。(3)加重家庭负担。
三、建议措施
首先,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资困的正外部性。高校建立完善的资困体系是资困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學、临时补助等的作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有助于他们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生活。其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外部性。加强广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提高心理素质,引导他们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困难弯腰,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除此之外,还要多给他们人文关怀,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其所需和真实想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怀感恩之心,乐观面对生活。再次,发挥自立自强学生的正外部性。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中充分挖掘自立自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广大贫困生学习。再次,发挥家庭的正外部性,减少家庭负外部性。加强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资困工作情况告知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协助学校的教育管理,通过高效暖心的家校联动来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减少经济困难学生负外部性。坏习惯、消极氛围较之好习惯、积极氛围更容易形成和发挥作用,因此要特别关注已经存在“恶性循环”的经济困难学生,减少其负外部性的影响,通过资助、谈心谈话、学习帮扶、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将其负外部性转变为正外部性。
参考文献:
[1] 乐志强. 论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含义、特征与表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
关键词:高校;外部性;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
外部性最初在经济学领域提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此承担义务或取得回报的现象。根据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可对外部性进行分类。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效果,可以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外部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有利影响,但它并没有得到补偿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不利影响,且它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的现象。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概况。高等学校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高校扩招使得高校特殊学生群体问题日渐突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尤为严峻。本文所指的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全日制学生。经济困难是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心理压力往往会让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孤僻,不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还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是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对其本人以外的其他个人及组织产生的影响。经济困难学生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乐观,勇于直面生活的困难,自立自强型,另一类是备受经济困难压力,自卑孤僻,直接影响到学习和身心健康,脱离校园生活“主流圈”型。前一类经济困难学生的外部性主要是正外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自立自强的榜样,发挥榜样作用。(2)有利于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带动周围同学奋发进取,共同进步。(3)利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困工作的开展,利于学校的教育管理。(4)前者往往会在兼顾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校内外兼职来增加自我收入,有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后一类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大多会因为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生活拮据,吃穿用度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有很大差距,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其外部性主要是负外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周围同学,部分同学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群体效应。(2)增加了老师及学校的工作,老师及学校除了要对其进行经济帮扶,还需要特别解决其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等其他方面的问题。(3)加重家庭负担。
三、建议措施
首先,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资困的正外部性。高校建立完善的资困体系是资困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學、临时补助等的作用。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有助于他们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生活。其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外部性。加强广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自立自强、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提高心理素质,引导他们不向生活低头、不向困难弯腰,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除此之外,还要多给他们人文关怀,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其所需和真实想法,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心怀感恩之心,乐观面对生活。再次,发挥自立自强学生的正外部性。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中充分挖掘自立自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引导广大贫困生学习。再次,发挥家庭的正外部性,减少家庭负外部性。加强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资困工作情况告知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让家长协助学校的教育管理,通过高效暖心的家校联动来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减少经济困难学生负外部性。坏习惯、消极氛围较之好习惯、积极氛围更容易形成和发挥作用,因此要特别关注已经存在“恶性循环”的经济困难学生,减少其负外部性的影响,通过资助、谈心谈话、学习帮扶、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将其负外部性转变为正外部性。
参考文献:
[1] 乐志强. 论高等教育外部性的含义、特征与表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