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语文殿堂的钥匙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崔峦老师认为对低年级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实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我认为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要一环。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我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一、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坚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是多样的、复杂的,但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掌握字音、理解字义。在初读时我注意教会学生随文识字读准字音的基本步骤,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开始时,我通常先范读或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找出生字,听准生字的读音。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借助汉语拼音,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有哪些不会的用铅笔作上小记号,真正做到带问题学习。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句、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之一”。在新课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意情感体验”。而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可见,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要求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读课文、去感受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
  1.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丰富多彩的插图,这些插图紧扣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边读边找。例如,《雨点》一课,让学生边读边观察插图,小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找出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对于理解生字词都是很有帮助,同时又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再如,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说说人有哪两个宝?由于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具有暗示性,学生轻易就找到了答案。在理解“双手会做工”中“做工”一词时,我再次出示书中插图,让学生看着图说说什么是“做工”,学生纷纷举手:拉琴、打字、植树、制作模型……就这样在图像信息中解惑,将图画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2.读演结合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到做一个动作演示一个词语,到将课文的故事情节编成课本剧,全体参与。例如,在讲《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时,用动作理解“托起来”,用表情和动作演示“惭愧”。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学生自己制作了头饰,甚至从家里拿来了篮子,表演地惟妙惟肖。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法也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方式。
  3.根据所学内容画一画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在所学字词有限的情况下,画画是他们表达思想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常常会给这位老师画一幅画。在教学《家》一课时,我让孩子画一画你喜欢的各种事物的家,学生的想象力太惊人了,有各种动植物的,海洋生物的,甚至于外星人的家都有,有的学生还配上自己写的小诗。生活在他们的眼中既神奇又多姿多彩,图画简直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语言理解眼中的世界,教师应该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通过初读,细读的过程,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情境,低年级学生不需要像高年级的学生那样深入感悟,只要能通过有效的朗读,能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即达到目的。
  三、以点带面,爱上阅读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由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引发学生去寻找相关故事,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故事。学习了《小河与青草》让学生找一找植树种草的好处,学习了邓小平,陈毅的故事,找一找他们有关的故事。在班级里进行比赛,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除了在课堂上让孩子充分读书,利用晨读时间,一天五分钟故事会,刚开始是老师讲故事,慢慢学生自己讲故事,评出“一周故事大王”,这些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强烈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读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培養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引导,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打开想像的空间,享受阅读的快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266300)
其他文献
课本剧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小学生直观思维强,通过对课本剧的编排展示,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对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课本剧将平淡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进行学习,教学效果显著。  一、精选课本剧演绎素材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往往不放过任何细节,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效果不好。教师不妨采用课本剧
期刊
我国是诗歌盛产地,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唐诗宋词的辉煌,奠定了我国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诗歌之所以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与其丰富的意象、深远的意境,厚重的意蕴等分不开,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在小学诗歌教学中,不少诗歌教学还沿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思路,诗歌教学停留在串讲阶段,没有充分根据诗歌创作的一般特点,采取适宜诗歌文例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停留在语言理解的浅层次
期刊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在实际写作中,部分学生往只看材料的表面意思,对提示材料的背景语有所忽略,导致文章审题出现问题。所谓审题,就是正确揣摩命题者的“指令”,仔细阅读已给的材料,推敲出其中的含义和要求,明确命题者的提示。审题正确,就像把握住重心,吸引有效素材,所寫文章符合文题的要求,胜券在握。审题不当,偏离题道,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全盘皆输。以下就以平时练习的几篇作文题为支架,谈谈学生写作中存
期刊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的手段发生了改变,慢慢向更加精炼、快捷和高效的方向发展,进而与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创新学习的需求相适应。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让语文教师享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而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可使小学语文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得到满足,因而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中的一项热门话题。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微课是指结合新课标内容,以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整合教学过程中某个重
期刊
李海林先生在其著作《言语教学论》中曾提到:“作为语文课程的对象——言语,本是人的主观产物,一旦被人创造出来,就转化为一种客观存在,由内容存在转化为一种形式存在。”从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进行文字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随着课文进行的言语体验过程。这一过程,既有对课文内容的内化,也有与自己体验的碰撞与融合。如何把握语文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关联,使得学生真正实现“言语
期刊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是比较常见的题材。比如朱自清的《匆匆》、鲁迅的《少年闰土》,李汉容的《山中访友》等等,都是结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散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对语言的感知度。然而,纵观如今的小学语文散文教学,教师任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散文分析停留在识字、解词、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的阶段,并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
期刊
“同课异构”是由不同教师施教同一课题内容,其他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评课、议课,探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交流各自的经验;在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可以发现哪种教学结构更有效,剖析其不足之处。每位教师在比较中看到了各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优秀教师合作备课、听课、评课,
期刊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意思是教和学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教学要有方向和目标,但也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方法。笔者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能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效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是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并能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笔者以《把我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标强调了当代教育背景下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就让中华好诗词走进校园,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那就要切实把中华好诗词引入课堂,让学生做好诗词积累。  一、兴趣引领,美中悟情,自撷瑰宝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
期刊
心理学家朱智贤提出:大约在四年级,小学儿童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基于此,使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使得学生抽象、不可捉摸的思维过程以简明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且易于操作,保证每个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增强,提升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系统性,并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