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种“空调病”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用空调走进普通天津人的生活,大约不超过40年的时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可以靠天然冰解暑,八里台、水上公园一带有很多天然冰窖,后来就逐渐消失了。改革开放以后,我母亲所在的设计院因为效益好,所以夏天除了供应“免费”的雪糕之外,还有一大“创举”,就是给工作在一线的工程师的办公室安装了窗式空调,我印象大概是“日立”牌的。由于当年办公室的窗户是铝合金的,所以空调机与窗户共振的噪声非常大,我觉得甚至达到了影响专心工作的程度。不过,即便如此,工程师们都很开心,因为整个大楼只有他们所在的那几个办公室有这种“高级”待遇。作为家属,我自然是去蹭过空调的。第一感受就是进屋真爽;然而体验还没完,第二感受就是出屋后,浑身像穿上了棉花套。
  我记忆中,拆迁前的天津宾馆安装的是分体空调,好像是东芝牌的,没有遥控器,用线控开关。当年,无论窗机还是分体机,面板都是棕色木纹的,与后来所谓的“白色家电”尚有距离。
  不知是自身体验还是受中医的影响,直到今天,我母亲对空调还是非常抵触的,除非是极端炎热的天气,夏天尽可能用电扇消暑。还不时教导我们要少开空调,“寒气”对身体不好。如果我们举国外,尤其是美国空调大开的证据,她就会说中国人的体质与“外国人”不同,年轻时受风寒,老了会落下病根儿,等等。母亲的身体力行让我觉得她的话是真诚的,不会是因为怕电费高,而是真的笃信中医的说法。而我就不信压根儿不知空调为何物的古代名医会抵制空调。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现在的中医医院在夏天不开空调,肯定会遭到医生和患者共同抵制的。
  大概十几年前,或许跟提倡“绿色”“环保”相关,学术圈有很多人提出要抵制空调。有一次参加一个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那位学生说现在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热了。为了环保,现代中国人应该效法古人“顺应”自然,尽量不使用空调。他小的时候就没有空调可用,也并不觉得夏天热得难受。我提问,现在我们用过空调了,再不让用的话,热得受不了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可以做膀爷!我说,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翁同稣日记》里如何描述清末北京难耐的酷暑。再有,你有什么权力剥夺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便利呢?如果你率先读书使用油灯,出门全靠步行,我是会真心佩服你的。
  再有一些学者提出这样的谬论,说法国人特别讲究环保,所以你到巴黎,在大街上就看不到国内那样多的空调室外机掛在建筑外檐上。正好我在巴黎呆过两年,对这个问题还有所观察。其实真相根本不是法国人讲究环保,而是巴黎气候凉爽,家里几乎用不上空调。但如果你往南走,过了里昂,尤其是地中海周围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就会看到各种窗式与分体式空调了。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专门收集了很多欧洲如何在“古建筑”上安装空调、“隐藏”室外机的案例,有些方式已经应用在天津的市容整治上了。
  遗憾的是,最近几天,又有好事者提出以欧美为主的西方人家里不装空调不是因为气候凉爽,而是因为买得起机器付不起安装费和电费。所以他不得不回国享受物美价廉的空调生活。好在这个弥天大谎立刻被很多有头脑的大小V用科学和数据驳得体无完肤。
  真不知道今后还会突然冒出什么关于空调的惊人之言。空调啊,空调啊,你真是让人“病”得不轻!
  郭旺启荐自《天津日报》2019年8月12日
其他文献
88岁的韩羽先生走路拿着一根拐棍,之所以说“拿”而不说“拄”,是因为他走起路来步履矫健,步伐很快,这根拐棍纯粹就是一摆设,好像假洋鬼子手中的文明棍。我说,韩先生您拿着这棍儿没啥用啊,他呵呵一乐,用他那浓重的山东口音说,有用,打狗!  韩羽先生是一个趣人、妙人,面孔黝黑,前额凸出,天生异趣。跟他在一起聊天,只听他机趣横生,妙趣百出,室内的空气都飘着有趣儿!韩先生善谈,一开口即似江河决堤,滔滔不绝,你
期刊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新词汇,比如“尬舞”“尬聊”,推而广之,作为一个作者,是不是会有“尬写”的情况发生?  李白就遇到过。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有一次李白登黄鹤楼欲赋诗,猛抬头看到崔颢那首《黄鹤楼》浑然天成,“逼”得李白搁笔而去,“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当然,后来诗仙毕竟还是忍不住,送孟浩然的时候又路过此处,忍不住手痒还是写了几句。两首诗都是送别,但论起意境,崔的“白云千载空悠悠”
期刊
“老爸只能幫你到这儿啦!”等十三则
期刊
房子要装修,找了几家装潢公司,各有优势,颇难定夺。  其中一家装潢公司,来电最勤,而且,客气得不行,每次接电话,首先听到的,就是对方亲切的问候:“孙总,您好,我们是某某公司。”听听,孙总!我这大半辈子,就没做过什么总,自然也从没人喊我“孙总”。我得承认,这一声声无比亲切无比自然,也无比虚荣的“孙总”,慢慢俘获了我的心。  就是他家了。签合同,定设计图,付定金……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关键的是,无
期刊
接与送  江小鱼  周末去逛一个新开的小超市。超市在二楼,上楼时很方便,有扶梯;逛完,买了一堆东西,傻眼了——找扶梯找不到,问工作人员,说下楼只有楼梯。仔细一想,明白了:把人接进来,就可能买东西,当然给你以方便;离开,就无所谓了,反正已经买过了。  前不久,某县城里一重点中学搞百年校庆,邀请创建者七十多岁的孙子出席,隆重地追根溯源,为此次活动加分不少。活动结束,菜就凉了——大家一群人去机场接来的老
期刊
搬到新居后,妻说:“家里装修的气味太浓了,养些花吧!”  我于是到街上买了几个花盆,又到单位花房了讨了一包腐土,顺便揪了两株吊兰,这便准备妥当了。回到家里,开始装土栽花,我用手在土里一划拉,就觉得让什么东西给刺了一下,扒出来一看,是一个指头大小的物件,瘦骨嶙峋的,像一截树根。我抱怨了一声,顺手就把它扔到了一边。妻说:“垫在盆底透水孔上吧,省得漏土。”我于是又把它捡过来,撂在盆里,封土浇水,这就完事
期刊
小动物在溪水边举行联欢会,甲乙丙三只脏兔也来参加了。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对着溪水照镜子。  甲兔瞅着乙丙两兔,笑得前张后仰,边指边吆喝:  “大伙看看,这两个家伙满身是灰,真脏,真难看,真丢人!”  乙丙两兔连忙跳进水中洗搓起来。  小松鼠走过来,指着甲兔,说:“你身上比他俩还脏,也快下水洗洗吧。”  “我不洗。”甲兔嬉笑着,把嘴贴在小松鼠的耳朵上,悄悄地讲:  “我一说他俩脏,别人就不会注意我,不
期刊
明代巡抚吕坤在《实政录》一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在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的突出特点就是“滑”,乖巧玲珑,取巧图便,圆滑世故,人们戏称之为“琉璃蛋”,意思是滑到了极致。  清人魏源讽刺这种人:不担责任是成熟稳重,会踢皮球是聪明智慧,得过且过是办事得体。当时有一首词《一剪梅》更是写道:“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
期刊
快乐有许多种,兰姆的散文《漫谈读书》告诉我们,其中一种,是“在担惊受怕中寻求到的”。说的是他所在时代的英国,因没钱买书或租书看,只好站在街头书摊前读书的人:“书摊老板那冷冷的,充满了妒恨的眼神不时落在他们身上,心里暗自叽咕着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罢休。这些街头的多数人战战兢兢地一页页翻阅着手里的书,时时都在擔心着老板会不会下逐客令,可还是禁不住内心的渴望……”兰姆的好朋友、伦敦一位律师,小时候就以这种方
期刊
老同学聚会,大家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唯高阳郁郁寡欢,独坐一隅,捧着一杯泡着一片柠檬的温开水,时不时地抿两口,桌上的美酒佳肴,视若不见。  “你小子的豪爽劲哪去了?滴酒不沾,跟自己过不去是吧?”张跃跃不依不饶,平常都是高阳拽着他喝酒的,见高阳今天的怂样,自然不错过调侃的机会。  明人与高阳平时接触多些:“你一定是刚拿到体检报告吧?老朋友又来了?”这么一说,女同学阿娇“扑哧”笑出声来,立马又引起了大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