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诗经”观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勰著作的《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博采群言”,被称为中国文论史上里程碑式的巨著。其中大部分篇章都征引了《诗经》的内容,可见刘勰对《诗经》的肯定和继承。本文从刘勰肯定《诗经》为古代诗歌之本源,总结其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探寻《诗经》对刘勰文论的影响,深化对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诗经”观的理解。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诗经》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11-0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而南朝齐梁之际出现的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之作,《文心雕龙》对《诗经》的征引是全面而深入的,因此本文从《文心雕龙》征引《诗经》内容着手,来探求刘勰对《诗经》所持的态度,主要从古代诗歌之本源、艺术表现手法和后世影响等三方面展开论述,这对深入理解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诗经”观及《文心雕龙》的伟大成就,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文心雕龙》肯定《诗经》为古代诗歌之本源
  《诗经》是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源头,古诗的各种句式和诗体都可以溯源到《诗经》。
  (一)《诗经》是各种文体之源。
  诗、赋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两种文体,也是刘勰最为看重的部分,刘勰在《宗经》篇中说:“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充分肯定了《诗经》的重要地位,其作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奠定了中国几千年诗歌传统发展的基础。
  至于赋,《文心雕龙·诠赋》篇曰:“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诠赋》篇中从铺陈手法的赋,以及不歌而诵的赋,一直谈到发展到作为一种文体的赋。尽管刘勰是在论述“赋”这种文体,但始终承认赋与《诗经》的密切关系。
  颂这种文体同样与《诗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刘勰在《颂赞》篇首说:“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认为颂这种文体是在《诗经》“颂”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且还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或拟《清庙》,或范《駉》、《那》,岁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二)《诗经》是诗歌诸体的发源。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刘勰也曾评说《诗经》是“诗颂大体,以四言为诗”,他在《明诗》篇中说:“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刘勰在《明诗》篇中说:“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文心雕龙·章句》:“又诗人以‘兮’字入于句限。”可见,楚辞中常用的“兮”字,也可以在《诗经》中寻源。
  《诗经》开启了我国诗歌的源头,以上是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待刘勰《文心雕龙》通过征引《诗经》的方式,充分肯定了《诗经》为我国古代诗歌源头的重要地位。
  二、《文心雕龙》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
  刘勰在广泛征引运用《诗经》的同时,对《诗经》的艺术成就也做了不同的论述。
  (一)风雅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三次提到“四始”,《宗经》篇:“于是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明诗》篇:“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颂赞》篇:“四始之王,颂居其极。”这里的“四始”即是国风、小雅、大雅和三颂。刘勰所说的“四始”出自《毛诗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二)比兴手法。
  刘勰对“比兴”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文心雕龙·比兴》曰,“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其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刘勰在《文心雕龙》创作论中专设“比兴”篇,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比、兴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比、兴的全面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刘勰对《诗经》的赞颂及对后世的影响
  刘勰对《诗经》的论述构成了《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他从《诗经》出发所提的文艺理论观点及理论总结既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的重要成果,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刘勰通过《文心雕龙》来表现《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即《文心雕龙》可以看作是《诗经》从产生之日起,至六朝千余年,对《诗经》的接受的理论和历史总结。我们不难从刘勰对《诗经》引用化用中看出他对《诗经》的极其推崇,他对《诗经》的肯定,赞颂其自然天成来反对南朝时期的浮华雕琢,他寄意遥深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刘勰本人的诗经观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兴》篇:“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澹。”刘勰认为比兴的前提,首先是诗人要面对五彩缤纷的客观事物进行周密详细的观察,寻求客觀之物与主观之物之间的相似点,从而达到物物相似,情物相融的理想艺术境界,这就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形神、虚实、神韵、意境等文学理论批评范畴的形成与确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色彩斑斓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新风开始形成,并且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标志,《诗经》研究就呈现出特有的多彩风貌。刘勰以宗经观为本位,且注重《诗经》风雅颂、比兴手法的论述,加上刘勰本人行文骈散结合,语言隽永凝练,揭示出了《诗经》的文学色彩、艺术成就和深远影响。从刘勰对《诗经》的重新解读和创新,有助于我们领悟《文心雕龙》探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艺术方法,以及体大虑周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勰著,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M],山东:齐鲁书社,2009
  [2]佘斯大 陆理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经审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3]马洁:文心雕龙征引诗经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王晓庆(1992-),女,湖北宜昌,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唐宋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了心理状况调查,并深入剖析了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提出了分层次建立
本文主要对农村外来务工家庭的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出一些见解和解决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来到城市,这一部分群体有着本身的优点,也有着一些不好的缺点,笔
摘要:隐喻艺术,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理论,从思维的角度对艺术作品展开研究。通过已知的某一对象的个别属性来暗示或隐含另一对象相似属性,隐喻思维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及整合过程。隐喻即思维,艺术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造者用隐喻进行思维的过程。在叙事中研究隐喻艺术思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叙事;隐喻;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
一  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是非常非常低的。一句“红颜祸水”让女子成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的代名词。再加上孔圣人曾经说过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更是让女性的道德水准降到了最低。  当然,孔子的话现在被认为是误解,孔圣人根本就没有任何轻视女性的意思。孔子的本意是在教训他的一个名字叫做子贡的学生:“只有你这样的人(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离近了你看不顺眼,离远了又会埋怨。”人民日报出版社在20
期刊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因此,数学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这个"魂",从而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于教
期刊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必然。本文主旨在于阐述在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
日前, 商丘市人社局为扎实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 积极营造人人议创业、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创业的良好氛围,印制散发《致全市返乡人员的一封信慰问信》40万份,并通过微信、电
期刊
【摘 要】本论文阐述了如何在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目前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任务指导书的设计原则及课堂实施过程。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体化教学; 数控加工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指导书,让学生
思想引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能,共青团是联系党和青年学生的重要纽带,共青团员是共产党员的后备军,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
摘要:微博用户群十分庞大,信息传播快速、便捷、门槛低,同时谣言也大量滋生传播。谣言在微博上传播具有突出的特点,微博受众的心理特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受众对微博谣言的反应主要有好奇、信任、认同、焦虑与宣泄等四种;他们会表现出去个性化、从众和利他行为等群体心理特征。名人效应和信任效应是微博谣言传播的两个典型心理效应。  关键词:微博;谣言;受众;心理反应;群体心理  诞生于2006年的微博,发展十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