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用文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构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內容。实用性文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该如何操作?本文从三个维度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实用文;概念;误区;建议
一、如何定义实用文
1.实用文的界定
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文本,据学者刘晓钢先生的研究,实用文的出现只是近百年的事情。通常意义上我们讲的实用文,就是指文章体文本。我们讲的实用文教学是从阅读方式上来界定的,而不是从通俗的文体意义上界定的。从阅读方式上讲,文本阅读包括文学性文本和文章体文本两大类。前者是欣赏类文本,主要指各种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语言华丽,意味绵长。后者是实用性文本,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语言平实,规范直白。
我比较赞成王雪亘的观点,他在其硕士论文中将实用文分成五类:一是社科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二是科技类文本,指描述外在于人的物质、心理及自然现象,提示自然规律或原理的文章;三是媒体类文本,指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主要媒体来传播信息的文本;四是工作类文本,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时所使用的一类文本,主要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五是操作类文本,指边阅读边要求操作,着手于动手操作技能一类的文本。这样的划分是很科学的。
2.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按照上面的五类划分,我们可大致了解实用文教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在整个中小学语文学习中,这些实用文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安排在不同时期进行阶段教学的,要求学生阶段性掌握和运用。高中对实用文的教学要求较高,主要关注的是社科类文本、科技类文本和媒体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里,实用文文本的比例应该是很大的。这些文本对于学生未来走向更高学习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的误区
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际来看,明显存在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一面,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人们只认识到了文学文本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实用文本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高度
对教材中安排的实用性文本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日常中接触较多的新闻类,可能重视程度较高。对于与师生生活有些隔膜的文本,如:文艺评价、杂文、演讲辞,就不予重视,教学中只当作一般的文学性文本进行处理,着眼于文本的语言赏析与文本的课外拓展进行教学,而忽视文本自身的实用性和价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缺模式
实用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严重障碍,对于文体本体为何的认识,恰恰是正确解读文本的关键。由于对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本缺乏针对性的本体研究,导致在教学中都是以同一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深究文本、拓展研讨,其结果的确是展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互动,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高,甚至下降。
3.缺研究
语文教师不喜欢课程理论,大家都只关注师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对于学生在实用性文本的学习中,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模糊的;教师在学生学习实用性文本的过程中,一些必须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的不能变的东西,集体性地漠视。
4.缺评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并没有给语文教学带来一个温暖的春天,反而模糊了一些人的双眼,用错误的课堂教学评价来误导语文教师的教学。有一次外出学习,东道主安排《谈中国诗》的观摩课,在观课中,笔者发现,教师运用了多媒体“包装”自己的课堂,然后,整个一节课都在“创新教法”,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睿智幽默的比喻句,课堂上也因此而高潮不断。然而,这种做法却是置文本本身于不顾,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观众被愚弄了,学生也被愚弄了,但彼此并不知道,这种对实用文的教学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而观课老师因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生成,多半给出的是失当的评价。
三、对确定实用文教学内容的几点建议
1.定篇
在我们上面看到的五大类实用文里,并不是所有文本都要安排到课本里,作为课程来学习的。比如:应用文,有的小学时就要用的,有的初中阶段要用的,有的是要在以后工作中才用得上的。学习不过是为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个雏形。因此,在如此多实用性文本中,如果我们把它理出来,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学习难度系数,穿插安排到不同的学习时段,定下学习篇目并明确下来,这样,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不就明确了吗?
2.定内容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安排的文本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要学习的实用文主要是新闻、报告文学、演讲辞、论述性随笔、科普文章、杂文、文艺评论、自然科学小品文。从高中必修课程的教学安排来看,学生需要在1.25学年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对这几种实用文体的学习,每一个学期要学习一到两种。新版课标实际上已经点明了实用文的学习内容,但是,与教材上的选文比起来,还有很大的模糊性,不易理解和把握。比如:对报告文学、演讲辞、自然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具体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尚不明确。
3.定任务
只有学习内容明确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眉目可抓。在我们看来,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实用文本,并没有明确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教学任务,这才是导致将实用文的教学统统当作文学类文本来处理的重要原因。实用文教学以“实用”为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笼统地只局限于认识,也不能笼统地局限于新闻等几种应用性文体,应该最大可能地认识教材中的几种实用文体,比如:文艺评论和自然科学小品文,这将是学生未来进入科学研究的敲门砖,对于这些实用文体,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形式,如:文本语言的评析,还要尝试说理思维的开展和深入论证的写作。在高中实用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杂文、文艺评论,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实用性和价值,明确文体特征;对于新闻、论述性随笔、自然科学小品文,要让学生学习后,掌握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练习写作。
4.定标准
关于实用文教学的评价问题,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相应的阐述,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个评价的表述,实用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应该把握两点:一是对内容的准确解读;二是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至于语言风格和格式,不是教学重点。实用文写作教学,也要把握两点:一是认识文本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就是说,实用文本虽没有文学性文本耐读,但耐用;二是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这将确立写作的规范性,不能像文学性文本,写起来可以“天马行空”。
还有,实用文写作教学,高中阶段是缺失的,为什么会是这种现状呢?因为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安排实用文写作教学的任务,何况实用文阅读教学本身又不到位。这就决定了“课标”中规定的实用文阅读与写作评价形同虚设。因而说,重建科学的实用文教学评价标准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明坤.高中实用文活动课型及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
【关键词】实用文;概念;误区;建议
一、如何定义实用文
1.实用文的界定
实用文是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文本,据学者刘晓钢先生的研究,实用文的出现只是近百年的事情。通常意义上我们讲的实用文,就是指文章体文本。我们讲的实用文教学是从阅读方式上来界定的,而不是从通俗的文体意义上界定的。从阅读方式上讲,文本阅读包括文学性文本和文章体文本两大类。前者是欣赏类文本,主要指各种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语言华丽,意味绵长。后者是实用性文本,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语言平实,规范直白。
我比较赞成王雪亘的观点,他在其硕士论文中将实用文分成五类:一是社科类文本,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二是科技类文本,指描述外在于人的物质、心理及自然现象,提示自然规律或原理的文章;三是媒体类文本,指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主要媒体来传播信息的文本;四是工作类文本,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时所使用的一类文本,主要安排在初中语文教材;五是操作类文本,指边阅读边要求操作,着手于动手操作技能一类的文本。这样的划分是很科学的。
2.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的具体内容
按照上面的五类划分,我们可大致了解实用文教学的内容。我们知道,在整个中小学语文学习中,这些实用文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安排在不同时期进行阶段教学的,要求学生阶段性掌握和运用。高中对实用文的教学要求较高,主要关注的是社科类文本、科技类文本和媒体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里,实用文文本的比例应该是很大的。这些文本对于学生未来走向更高学习阶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实用文教学的误区
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实际来看,明显存在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一面,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人们只认识到了文学文本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实用文本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高度
对教材中安排的实用性文本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日常中接触较多的新闻类,可能重视程度较高。对于与师生生活有些隔膜的文本,如:文艺评价、杂文、演讲辞,就不予重视,教学中只当作一般的文学性文本进行处理,着眼于文本的语言赏析与文本的课外拓展进行教学,而忽视文本自身的实用性和价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2.缺模式
实用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严重障碍,对于文体本体为何的认识,恰恰是正确解读文本的关键。由于对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本缺乏针对性的本体研究,导致在教学中都是以同一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深究文本、拓展研讨,其结果的确是展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互动,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高,甚至下降。
3.缺研究
语文教师不喜欢课程理论,大家都只关注师生对文本的创新解读,对于学生在实用性文本的学习中,到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模糊的;教师在学生学习实用性文本的过程中,一些必须用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的不能变的东西,集体性地漠视。
4.缺评价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并没有给语文教学带来一个温暖的春天,反而模糊了一些人的双眼,用错误的课堂教学评价来误导语文教师的教学。有一次外出学习,东道主安排《谈中国诗》的观摩课,在观课中,笔者发现,教师运用了多媒体“包装”自己的课堂,然后,整个一节课都在“创新教法”,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睿智幽默的比喻句,课堂上也因此而高潮不断。然而,这种做法却是置文本本身于不顾,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观众被愚弄了,学生也被愚弄了,但彼此并不知道,这种对实用文的教学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而观课老师因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生成,多半给出的是失当的评价。
三、对确定实用文教学内容的几点建议
1.定篇
在我们上面看到的五大类实用文里,并不是所有文本都要安排到课本里,作为课程来学习的。比如:应用文,有的小学时就要用的,有的初中阶段要用的,有的是要在以后工作中才用得上的。学习不过是为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个雏形。因此,在如此多实用性文本中,如果我们把它理出来,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学习难度系数,穿插安排到不同的学习时段,定下学习篇目并明确下来,这样,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不就明确了吗?
2.定内容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安排的文本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学生要学习的实用文主要是新闻、报告文学、演讲辞、论述性随笔、科普文章、杂文、文艺评论、自然科学小品文。从高中必修课程的教学安排来看,学生需要在1.25学年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对这几种实用文体的学习,每一个学期要学习一到两种。新版课标实际上已经点明了实用文的学习内容,但是,与教材上的选文比起来,还有很大的模糊性,不易理解和把握。比如:对报告文学、演讲辞、自然科学小品文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具体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尚不明确。
3.定任务
只有学习内容明确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眉目可抓。在我们看来,高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实用文本,并没有明确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教学任务,这才是导致将实用文的教学统统当作文学类文本来处理的重要原因。实用文教学以“实用”为目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能笼统地只局限于认识,也不能笼统地局限于新闻等几种应用性文体,应该最大可能地认识教材中的几种实用文体,比如:文艺评论和自然科学小品文,这将是学生未来进入科学研究的敲门砖,对于这些实用文体,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文本的形式,如:文本语言的评析,还要尝试说理思维的开展和深入论证的写作。在高中实用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杂文、文艺评论,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实用性和价值,明确文体特征;对于新闻、论述性随笔、自然科学小品文,要让学生学习后,掌握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练习写作。
4.定标准
关于实用文教学的评价问题,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相应的阐述,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个评价的表述,实用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应该把握两点:一是对内容的准确解读;二是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至于语言风格和格式,不是教学重点。实用文写作教学,也要把握两点:一是认识文本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就是说,实用文本虽没有文学性文本耐读,但耐用;二是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这将确立写作的规范性,不能像文学性文本,写起来可以“天马行空”。
还有,实用文写作教学,高中阶段是缺失的,为什么会是这种现状呢?因为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安排实用文写作教学的任务,何况实用文阅读教学本身又不到位。这就决定了“课标”中规定的实用文阅读与写作评价形同虚设。因而说,重建科学的实用文教学评价标准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明坤.高中实用文活动课型及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