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东正教经书汉译与刊印活动述略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其他文献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代表了一个"好"社会理想的两端:公正是最低限度的好社会,而和谐是最大程度的好社会.对于社会的和谐运行来说,制度公正是基本要求,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
存在图是现代逻辑草创时期皮尔士在其关系演算和谓词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示逻辑句子和推理的图式系统,是皮尔士用来证明其形而上学的工具,它的重要性直到计算机表示的
在中国当代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断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心灵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佛教文化对解除这种困境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当
在发展中国家,公权和私产结合的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来分析这一现象。模型结论表明只要“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为政府官员所带来的政治升迁的收益足够高
东西方传统的德性伦理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传统德性论认为,德性是与生俱来的;西方传统认为,人的德性是后天养成的。中国的德性伦理不仅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人与
对语言的关注是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语言不应当是私人性的,一个思想者不可能脱离其语言,但他必须脱离他的话语,而问自己:谁在说话?并去倾听语言本身的言说。与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认为良心是人们对道德真理的意识.它可分为"具体的道德良心"和"一般的道德良心"两个层次.良心也可能会是错误的.每一个人都有服从良心的道德义务,即
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末民初由马启西创建于甘肃省临潭县旧城一个宗教社团.它的宗旨是"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由于社会变革,西道堂经历了
科学、哲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史上众多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布伦塔诺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表象入手对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作出区分:静态呈现的物理现象是科
主体间性是主体主义的一个附属问题,而主体是作为认识论转向之后,从世界中分离出来而作为世界呈现的接收者。中国哲学中的道德主体缺乏这种认识论的逻辑分化,因此其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