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小组合作共享的学习形式,探究真实的情景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逐步构建其内心的知识结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终身学习的热情及兴趣。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①”第一、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介绍我校高一语文备课组应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
一、文本推动
1.纵向延伸
例一:高中语文的开篇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气势雄浑,场面壮阔,尤其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染、透、争、击、翔、竞”等字用字精准,极大地增强了该词的表现力,也看出毛泽东作为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超卓性格与“炼字”功夫。要学好这一段,仅凭调动学生有限的中学积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增加有关“炼字”的知识。
告诉学生在“百度”中键入“炼字”一词,访问:
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ie=gb2312&bs=%D3%A2%CC%D8%B6%FB%CE%B4%C0%B4%BD%CC%D3%FD&sr=&z=&cl=3&f=8&wd=%C1%B6%D7%D6&ct=0
找到文章:《古人炼字炼句的例子》,有“一字师”等生动的事例。
找到文章:《作诗炼字法》,有很多具体的“炼字”技巧,使学生大开眼界。
有这两篇文章的知识作铺垫,纵向上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使学生懂得“炼字”是前人吟诗作文时非常注重的事情,不仅看出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体现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有了这些认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就不是一般的高度了,回过头来教师再对前面的加点词进行讲解,也会更生动更有内蕴。
2.横向拓展
例二: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时,为了说明拟人化动词的妙用,我们先让学生去网页上找杨万里的《秋山》二首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曲词及鉴赏,从“西风尽有东风手”、“乌臼平生老染工”的用法上去找源头,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境界中去体味抒情技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比较阅读
例三: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涉及到“现代格律诗”的概念,而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事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很多工夫。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非常便捷地享受他人的成果。比方说在“百度”中键入“格律诗”一词,“百度·百科”中就会把一些格律常识介绍得简洁明了。键入“现代格律诗欣赏”,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容量,如果学生的兴趣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延伸到课下,他们的生活也会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多媒体支持
1.图片
例四: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北方的学生对创作地点,也就是毛泽东年轻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湘江”、“橘子洲”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带学生欣赏了很多关于湖南长沙的新闻图片,碧水青天间领略产生伟人之地的风物人情,对毛泽东的英风豪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文正文上方,是影印的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但多有勾抹涂改之处而且残缺不全,因而我们又精心选取了毛泽东的一幅完整之作,使学生能在了解毛泽东宽广胸怀的同时领略其豪放的书法风格。
2.音频
例五: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欣赏名家朗读名作,可以体味一种再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学习《雨巷》时,我们给学生欣赏乔榛先生的配乐朗诵作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3.视频
例六:由文雅作词、李泉作曲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曲调优美,而词作又似乎对徐志摩的原作进行着婉转的解读,网上流传的视频制作精美流畅,在给学生播放时稍加点评,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列表归纳
高中语文①一、二单元信息任务矩阵图
严格地说,以上所归纳的信息任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触类旁通有意应用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备课前有目的搜罗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单元结束后补入;单元学习告一段落后,我们觉得它们中很多东西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更完满进行这两个单元学习的有力“支架”,有了这些信息的介入和充实,单元问题随之变得极富张力和厚重,以此为标志,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把“研究性学习”带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我们的尝试还非常肤浅和幼稚。
在应用和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已经广泛开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将培训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是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新课改给它的实践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实践起来,才是认可它的最好方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它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不是贬损,而是推动;不是灭亡,而是丰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吐故纳新的进化。
3.那种认为把教案移动到演示文稿上就等于信息化教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以演示文稿为提要的后台的网络支持才是最丰富的备课宝藏。“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处理教材的能力”应该包括“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化”的方向是把“课堂”最大化,他把学习者的思维向纵深拉动,把学习者的视野向更广阔的方向指引,并通过比较、鉴别、讨论、筛选和展示个性结论使研究性学习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4.在备课到授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灵感产生,那么随之而来的新的信息介入就会不断发生,所以请及时补充或更新班级的学科单元网页,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一、文本推动
1.纵向延伸
例一:高中语文的开篇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气势雄浑,场面壮阔,尤其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染、透、争、击、翔、竞”等字用字精准,极大地增强了该词的表现力,也看出毛泽东作为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超卓性格与“炼字”功夫。要学好这一段,仅凭调动学生有限的中学积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增加有关“炼字”的知识。
告诉学生在“百度”中键入“炼字”一词,访问:
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ie=gb2312&bs=%D3%A2%CC%D8%B6%FB%CE%B4%C0%B4%BD%CC%D3%FD&sr=&z=&cl=3&f=8&wd=%C1%B6%D7%D6&ct=0
找到文章:《古人炼字炼句的例子》,有“一字师”等生动的事例。
找到文章:《作诗炼字法》,有很多具体的“炼字”技巧,使学生大开眼界。
有这两篇文章的知识作铺垫,纵向上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使学生懂得“炼字”是前人吟诗作文时非常注重的事情,不仅看出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体现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有了这些认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就不是一般的高度了,回过头来教师再对前面的加点词进行讲解,也会更生动更有内蕴。
2.横向拓展
例二: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时,为了说明拟人化动词的妙用,我们先让学生去网页上找杨万里的《秋山》二首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曲词及鉴赏,从“西风尽有东风手”、“乌臼平生老染工”的用法上去找源头,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境界中去体味抒情技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比较阅读
例三: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涉及到“现代格律诗”的概念,而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事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很多工夫。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非常便捷地享受他人的成果。比方说在“百度”中键入“格律诗”一词,“百度·百科”中就会把一些格律常识介绍得简洁明了。键入“现代格律诗欣赏”,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容量,如果学生的兴趣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延伸到课下,他们的生活也会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多媒体支持
1.图片
例四: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北方的学生对创作地点,也就是毛泽东年轻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湘江”、“橘子洲”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带学生欣赏了很多关于湖南长沙的新闻图片,碧水青天间领略产生伟人之地的风物人情,对毛泽东的英风豪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文正文上方,是影印的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但多有勾抹涂改之处而且残缺不全,因而我们又精心选取了毛泽东的一幅完整之作,使学生能在了解毛泽东宽广胸怀的同时领略其豪放的书法风格。
2.音频
例五: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欣赏名家朗读名作,可以体味一种再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学习《雨巷》时,我们给学生欣赏乔榛先生的配乐朗诵作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3.视频
例六:由文雅作词、李泉作曲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曲调优美,而词作又似乎对徐志摩的原作进行着婉转的解读,网上流传的视频制作精美流畅,在给学生播放时稍加点评,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列表归纳
高中语文①一、二单元信息任务矩阵图
严格地说,以上所归纳的信息任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触类旁通有意应用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备课前有目的搜罗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单元结束后补入;单元学习告一段落后,我们觉得它们中很多东西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更完满进行这两个单元学习的有力“支架”,有了这些信息的介入和充实,单元问题随之变得极富张力和厚重,以此为标志,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把“研究性学习”带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我们的尝试还非常肤浅和幼稚。
在应用和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已经广泛开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将培训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是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新课改给它的实践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实践起来,才是认可它的最好方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它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不是贬损,而是推动;不是灭亡,而是丰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吐故纳新的进化。
3.那种认为把教案移动到演示文稿上就等于信息化教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以演示文稿为提要的后台的网络支持才是最丰富的备课宝藏。“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处理教材的能力”应该包括“信息处理的能力”。“信息化”的方向是把“课堂”最大化,他把学习者的思维向纵深拉动,把学习者的视野向更广阔的方向指引,并通过比较、鉴别、讨论、筛选和展示个性结论使研究性学习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4.在备课到授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灵感产生,那么随之而来的新的信息介入就会不断发生,所以请及时补充或更新班级的学科单元网页,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