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民营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快速倒闭的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制约民营企业本文通过探讨制约企业发展的的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对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安排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落”的三部曲。因此研究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民营管理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对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民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管理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权利制衡机制缺失。企业内部没有相当的职业经营者。或者虽从外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但其所有的经营举措都是在不违背企业主的意志或在其意志下做出的,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
(二)创新能力不足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基本上呈无序状态,使得那些开始创业的私营企业主,对于经营管理工商企业,还缺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不协调的东西。因而创新是企业所面临着的紧迫任务,目前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创新能力不足,在企业初创时期,可能由于主观条件的不完善,使企业制度始终未能上升到科学化、制度化阶段,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随着企业的逐步规范化,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则很难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对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目前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70~80年代国有企业的水平上,虽然企业也尝试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和自身生产设备的种种限制,民营企业在对传统工艺装备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力不从心。
(三)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并未能建立起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从日常营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没能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制度和程序。
从人力资本方面看,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企业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当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实行多元化发展时,就更离不开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了。
从企业文化方面看,现阶段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重视,不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发展“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企业文化与企业实质的“两张皮”现象。同时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只满足于打工赚钱,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意识不强。
(四)融资难问题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虽然不断拓宽,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与制约,使得民营经济的融资难成为久治不愈的“病疾”。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内部融资、滚雪球式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扩张,自筹资金已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正常运营和创新的突出问题之一。
(五)政府职能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稳定的外部环境,政府职能必然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国家一再强调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对企业管理转变为为企业服务,然而实际中有关职能还有待加强,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贯的工作作风导致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行政行为缺乏制约,交叉执法、越权执法的现象还存在,经常出现各部门给企业下达的任务和命令指标等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使的企业无所适从。
二、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和加强职业化的理念
民营企业公司要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必须先从思想上和管理层队伍上进行彻底的改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淡化人治,强化法治观念
要解决企业目前的“人治”问题,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放弃“人治”的思想,建立“法治”的观念,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凡事以制度规范,以工作能力定职位,以工作业绩定奖惩,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定晋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则要提倡并贯彻平等、公平、公正意识,教育和管理好所有关系员工,与企业其他成员真诚沟通、精诚合作、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和谐共处。
(2)加强职业化的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素质
民营企业要提高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新人进入公司要进行培训职业教育,只有通过了职业化教育和试用阶段,才能安排正式的工作岗位;对于公司内部的老员工,应加强日常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求各岗位编制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进行工作,将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模块化,从而保证每一个员工很快就可以熟悉本职工作而不必自己花费很多的心思去考虑应该怎么做。
(二)加快管理层队伍的改造
(1)尽快建立家族人员退出机制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存在一定的人治现象。要摆脱目前企业的局面,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制度的建设,而是如何安置家族成员或创业元老。这就要求家族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退出机制,妥善安置家族成员和元老。因此必须建立家族人员退出机制。
(2)建立科学的人才引入选拔机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依靠资本投资等传统方法,人力资本已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因此必须突破企业的封闭性,多渠道引进社会精英。要吸纳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和专家队伍,并给优秀的人才提供足够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企业文化在创业阶段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公司的壮大,问题出现了。所以创业阶段的企业文化必须向现代化文化转型。转型后的家族企业文化将不再带有浓厚的家族性,他将成为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制度化之后,重点就在于“执行落实”。民营企业中普遍有一种只摆架子、不执行管理制度的恶劣风气,无论是原则也好,制度也好,程序也罢,制定出来之后只停留在文件夹内,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四)建立高效率的管理运行机制
有事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效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现象。
管理中的低效率一直是民营企业这样一个民营企业挥之不去的魔影。大部分情况下企业里存在的状况是:出现问题后没有人牵头解决,即使有人组织开会,会场上也是众说纷纭,很难形成最后决议;而即使是形成决议,也很难真正执行到位;而即便是执行到位,由于决议本身的不合理和在执行中的偏差,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盂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陈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之探讨[J].宁夏党校学报,2006,(9).
[3]江良高.中国民营经济的八大贡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8).
[4] 郭立宏.家族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经济管理,2001,(4).
[5] 邵留成,国洪刚.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J].问题研究,2003,(1)
【关键词】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对社会贡献越来越大,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安排劳动力就业、增加税收、扩大外贸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上演着“创立、崛起、衰落”的三部曲。因此研究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民营管理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大对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控制权及其配置,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受企业的产权结构制约的。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阶段,集权式治理结构和民营管理,对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更有助于形成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但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管理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完全分离,权利制衡机制缺失。企业内部没有相当的职业经营者。或者虽从外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但其所有的经营举措都是在不违背企业主的意志或在其意志下做出的,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
(二)创新能力不足是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基本上呈无序状态,使得那些开始创业的私营企业主,对于经营管理工商企业,还缺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完善、不协调的东西。因而创新是企业所面临着的紧迫任务,目前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创新能力不足,在企业初创时期,可能由于主观条件的不完善,使企业制度始终未能上升到科学化、制度化阶段,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随着企业的逐步规范化,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则很难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民营企业对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目前大部分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70~80年代国有企业的水平上,虽然企业也尝试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和自身生产设备的种种限制,民营企业在对传统工艺装备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力不从心。
(三)企业管理基础薄弱,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从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并未能建立起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从日常营运、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没能形成一套规范、严谨的制度和程序。
从人力资本方面看,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企业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当企业从单一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向跨行业生产领域转型,实行多元化发展时,就更离不开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开拓人才了。
从企业文化方面看,现阶段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重视,不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发展“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企业文化与企业实质的“两张皮”现象。同时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只满足于打工赚钱,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参与意识不强。
(四)融资难问题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虽然不断拓宽,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限制与制约,使得民营经济的融资难成为久治不愈的“病疾”。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内部融资、滚雪球式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扩张,自筹资金已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在现行金融体制下,融资难已成为民营企业正常运营和创新的突出问题之一。
(五)政府职能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稳定的外部环境,政府职能必然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国家一再强调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对企业管理转变为为企业服务,然而实际中有关职能还有待加强,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贯的工作作风导致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淡薄,行政行为缺乏制约,交叉执法、越权执法的现象还存在,经常出现各部门给企业下达的任务和命令指标等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使的企业无所适从。
二、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和加强职业化的理念
民营企业公司要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必须先从思想上和管理层队伍上进行彻底的改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淡化人治,强化法治观念
要解决企业目前的“人治”问题,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放弃“人治”的思想,建立“法治”的观念,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中,凡事以制度规范,以工作能力定职位,以工作业绩定奖惩,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定晋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则要提倡并贯彻平等、公平、公正意识,教育和管理好所有关系员工,与企业其他成员真诚沟通、精诚合作、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和谐共处。
(2)加强职业化的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素质
民营企业要提高员工的职业化素养,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新人进入公司要进行培训职业教育,只有通过了职业化教育和试用阶段,才能安排正式的工作岗位;对于公司内部的老员工,应加强日常的职业教育培训,要求各岗位编制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进行工作,将个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模块化,从而保证每一个员工很快就可以熟悉本职工作而不必自己花费很多的心思去考虑应该怎么做。
(二)加快管理层队伍的改造
(1)尽快建立家族人员退出机制
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存在一定的人治现象。要摆脱目前企业的局面,首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制度的建设,而是如何安置家族成员或创业元老。这就要求家族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退出机制,妥善安置家族成员和元老。因此必须建立家族人员退出机制。
(2)建立科学的人才引入选拔机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依靠资本投资等传统方法,人力资本已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因此必须突破企业的封闭性,多渠道引进社会精英。要吸纳大量的社会人才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和专家队伍,并给优秀的人才提供足够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企业文化在创业阶段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公司的壮大,问题出现了。所以创业阶段的企业文化必须向现代化文化转型。转型后的家族企业文化将不再带有浓厚的家族性,他将成为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制度化之后,重点就在于“执行落实”。民营企业中普遍有一种只摆架子、不执行管理制度的恶劣风气,无论是原则也好,制度也好,程序也罢,制定出来之后只停留在文件夹内,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四)建立高效率的管理运行机制
有事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效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现象。
管理中的低效率一直是民营企业这样一个民营企业挥之不去的魔影。大部分情况下企业里存在的状况是:出现问题后没有人牵头解决,即使有人组织开会,会场上也是众说纷纭,很难形成最后决议;而即使是形成决议,也很难真正执行到位;而即便是执行到位,由于决议本身的不合理和在执行中的偏差,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盂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陈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之探讨[J].宁夏党校学报,2006,(9).
[3]江良高.中国民营经济的八大贡献[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8).
[4] 郭立宏.家族管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经济管理,2001,(4).
[5] 邵留成,国洪刚.民营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和对策[J].问题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