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感官参与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手段,幼儿身体与心理特征使得幼儿的各种感官都很灵敏,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一特征,引导幼儿通过多感官参与去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增强幼儿的音乐体验。本文介绍了多感官参与理念和意义,并提出了几条达成途径,以期能给予广大音乐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感官参与;幼儿;感知能力;音乐教学
一、 多感官参与理念概述
幼儿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是指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让幼儿在活动里获得更加多彩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并从中感知音乐之美。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多种形式活动,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口语表达,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与音乐表达中,增加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学习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仅靠大脑的思考是无法凭空实现音乐感知的,更应该通过眼睛去看,通过耳朵去听,通过嘴巴去唱,用手脚去跟进,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魅力。最终,幼儿通过动觉、触觉和操作、视觉辅助等提高听觉敏感性和音乐知觉,促进音乐的发展和学习,达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 多感官参与教学意义
1. 听觉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最直接条件。听觉的体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基础。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好的音乐欣赏也是建立在听音乐的基础上的。所以音乐欣赏活动是听力的基本体验,引导孩子的听觉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听音乐习惯,教孩子听音乐的方法,还能提高孩子听音乐的能力。
2. 在音乐欣赏中的视觉参与更容易吸引人们观看的兴趣,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包括音乐欣赏。视觉参与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空间的想象。如果你说“听”,是指引导孩子们去欣赏音乐。视觉可以深化幼儿对具体形象的联想,画面的生动形象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很容易引起儿童的联想,与他们产生共鸣。所以视觉参与的欣赏更容易让儿童理解作品。
3. 当人们欣赏音乐时,人的感官除了听觉视觉活动外,还具有运动性活动,它是身体的感觉,与音乐的节奏,音调的起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欣赏中,肢体的运动即节奏、身体的运动或节奏的感觉来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身体的感觉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 教学中面临问题
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多感官参与活动形式单一,更侧重要视听觉,同时活动开展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在设计时无法做到全面考虑学情,没有站在幼儿角度,而是过度注重自己目标的设置却忽略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学活动环节安排不合理,例如幼儿还没感知音乐的特征色彩,教师就直接安排幼儿利用身体的律动去表现音乐。
四、 多感官参与教学的达成途径
(一)利用听觉感知不同声音
可以说耳朵是音乐感知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感知就是耳朵的輸入,尤其是在失去视觉或者眼睛被遮挡时,听觉就会更加敏锐。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戴上眼罩,保持耳朵的注意力,教师进行音乐的演示,让幼儿去感知音乐的起伏变化。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水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幼儿去猜测。有水滴从房檐落下的声音,有雨滴不断落下的声音,小溪流的声音,江河奔流的声音,有海洋中波浪的声音,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去感知声音。
(二)通过双手去制造不同声音,感知音乐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教具或活动中的不同物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启发幼儿去感知声音的不同。随后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幼儿自主理解音乐的节奏,自己尝试利用手中物品发出类似声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也可以通过打拍子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伴着音乐打出节奏。
(三)利用身体的律动去感受音乐魅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或者让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去律动,可以拍手、跺脚,也可以身体去摇摆。通过肢体的动作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去积极表现,更加放松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都能参与活动,不再只是干巴巴地看别人,他们个个热情高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感知到音乐作品表达的心情。
(四)开展音乐情境表演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情境剧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色彩,这样既能在音乐中唱歌又能实现角色参演,吸引幼儿兴趣,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将幼儿分为洋娃娃和小熊以及小朋友三组,利用教师场地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在欢快的气氛中,幼儿很容易感知这首歌曲的所表达的欢乐心情。
五、 结语
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因此,要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要渗透多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帮助幼儿进行音乐体验和欣赏,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在节奏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让美好的音乐与他们终身为伴。
参考文献:
[1]沙莎.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马楠.5~6岁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陈哲舒,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
关键词:多感官参与;幼儿;感知能力;音乐教学
一、 多感官参与理念概述
幼儿多感官参与音乐活动是指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通过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让幼儿在活动里获得更加多彩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并从中感知音乐之美。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组织多种形式活动,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口语表达,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与音乐表达中,增加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学习能力。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仅靠大脑的思考是无法凭空实现音乐感知的,更应该通过眼睛去看,通过耳朵去听,通过嘴巴去唱,用手脚去跟进,在多感官的参与下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魅力。最终,幼儿通过动觉、触觉和操作、视觉辅助等提高听觉敏感性和音乐知觉,促进音乐的发展和学习,达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
二、 多感官参与教学意义
1. 听觉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最直接条件。听觉的体验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良好音乐欣赏习惯的基础。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好的音乐欣赏也是建立在听音乐的基础上的。所以音乐欣赏活动是听力的基本体验,引导孩子的听觉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听音乐习惯,教孩子听音乐的方法,还能提高孩子听音乐的能力。
2. 在音乐欣赏中的视觉参与更容易吸引人们观看的兴趣,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印象深刻,包括音乐欣赏。视觉参与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空间的想象。如果你说“听”,是指引导孩子们去欣赏音乐。视觉可以深化幼儿对具体形象的联想,画面的生动形象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很容易引起儿童的联想,与他们产生共鸣。所以视觉参与的欣赏更容易让儿童理解作品。
3. 当人们欣赏音乐时,人的感官除了听觉视觉活动外,还具有运动性活动,它是身体的感觉,与音乐的节奏,音调的起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欣赏中,肢体的运动即节奏、身体的运动或节奏的感觉来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身体的感觉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 教学中面临问题
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多感官参与活动形式单一,更侧重要视听觉,同时活动开展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在设计时无法做到全面考虑学情,没有站在幼儿角度,而是过度注重自己目标的设置却忽略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学活动环节安排不合理,例如幼儿还没感知音乐的特征色彩,教师就直接安排幼儿利用身体的律动去表现音乐。
四、 多感官参与教学的达成途径
(一)利用听觉感知不同声音
可以说耳朵是音乐感知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感知就是耳朵的輸入,尤其是在失去视觉或者眼睛被遮挡时,听觉就会更加敏锐。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戴上眼罩,保持耳朵的注意力,教师进行音乐的演示,让幼儿去感知音乐的起伏变化。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水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幼儿去猜测。有水滴从房檐落下的声音,有雨滴不断落下的声音,小溪流的声音,江河奔流的声音,有海洋中波浪的声音,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去感知声音。
(二)通过双手去制造不同声音,感知音乐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教具或活动中的不同物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启发幼儿去感知声音的不同。随后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幼儿自主理解音乐的节奏,自己尝试利用手中物品发出类似声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也可以通过打拍子的方式去引导幼儿伴着音乐打出节奏。
(三)利用身体的律动去感受音乐魅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或者让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去律动,可以拍手、跺脚,也可以身体去摇摆。通过肢体的动作去感知音乐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去积极表现,更加放松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儿童都能参与活动,不再只是干巴巴地看别人,他们个个热情高涨,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感知到音乐作品表达的心情。
(四)开展音乐情境表演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音乐情境剧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色彩,这样既能在音乐中唱歌又能实现角色参演,吸引幼儿兴趣,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他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一二一……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将幼儿分为洋娃娃和小熊以及小朋友三组,利用教师场地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在欢快的气氛中,幼儿很容易感知这首歌曲的所表达的欢乐心情。
五、 结语
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因此,要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要渗透多感官参与教学,从而帮助幼儿进行音乐体验和欣赏,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音乐素质,在节奏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让美好的音乐与他们终身为伴。
参考文献:
[1]沙莎.大班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马楠.5~6岁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陈哲舒,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