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过去的2017年,可谓是典型的价值投资之年,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为代表的优质蓝筹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而绩差股、题材股的炒作空前降温。
2017年,A股闯关MSCI(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成功,一批优质蓝筹股涨势如虹,纷纷创出历史新高,A股投资者终于看见了“时间的玫瑰”;也是在2017年,炒“壳”折戟的案例屡次发生,A股壳资源“不死鸟”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些只会玩套路、讲故事的无良企业,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感受到市值蒸发的重创。还有那些企图在市场中运用各种杠杆“空手套白狼”的名人明星们,一个个铩羽而归,有的人甚至遭到市场禁入的重罚……
对于普通投资者,这一年也算得上百感交集。各大主要指数看起来表现都还不错,但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只是少数。因为这一年,两市3000多只股票中,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年度涨幅为正数的仅有681只(剔除了当年上市新股),占比只有大约两成。
对此,笔者认为,“二八分化”现象可能会在2018年延续,市场的热点和赚钱效应仍然是围绕着白马股展开。白马股行情不单单是A股的现象,放眼全球,均呈现“二八分化”现象。例如美股三大股指不断创出新高,正是受科技股龙头的推动,如谷歌、亚马逊、阿里、苹果等,而一些小盘股、绩差股并未上涨。港股更加明显,龙头股腾讯控股已经突破4万亿港元市值,可以说全球股市都呈现蓝筹股强者恒强的特征。
过去说到A股市场的特色,许多老股民都认为,“炒概念”是一大法宝,甚至收益远超投资业绩优秀的公司。而在2017年,这一风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去年的A股市场虽然指数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个股层面却依然延续熊市格局,90%的个股依然处于熊市调整中。从2015年5178點大盘熊市以来,个股慢熊阴跌的熊市格局已经延续两年之久。A股似乎在形式上重演2003年到2005年的一幕,在长达两年的个股阴跌熊市后,A股市场2018年能否迎来类似2005年之后的大牛市呢?
其实,从2017年12月以来,日成交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个股家数急剧增多,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个股依然处于总体熊市格局中;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个股的熊市状态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而2018年初,道指创出年内第70次的历史新高,即使美联储推出耶伦任内第五次加息,也并未阻止美股走牛,道指和标普500的年内涨幅分别约为25%和20%,铸就跨度长达9年的超级牛市。唱多美股的理由大多雷同——美国全面税改增加企业利润、经济增长率有望达3%,以及美联储温和加息。最主要的是,去年股价增长35%的科技板块今年盈利仍将增长强劲。
回头看,A股表现大幅落后于美股,在2003至2005年曾经上演,主因也是宏观经济和股市同时去杠杆。在2001至2005年大熊市中,宏观背景是连续五年的微型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出现,一批金融保险券商倒闭,实体经济被动去杠杆,引发长通缩。2015年年中至今,宏观调控主基调是防风险,经济去杠杆和金融脱虚向实,本质上是降低社会总杠杆率,直接后果是资金成本上升。股市去杠杆成常态,全流通负利、IPO大扩容和全面从严监管已为A股结构性行情定下基调。
同样,在主流机构看来,“2018年A股仍是结构性牛市”。言外之意是今年无大行情,只看个股不看指数。纵观A股历史,系统性牛市必定是资金牛市,局部牛市则是差钱效应下机构抱团取暖的震荡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击违法金融活动”。攻坚战意味着要出重拳,2018年全社会资金面不乐观。A股政策市魔咒显示,调控亮红灯,资金贵且缺,股市无牛市。可预见的是,去年证券监管遏制五炒之风的力度还将升级,场外资金将继续观望,场内高估值题材股和问题股将频现闪崩,游资炒作潮速冻。壳概念股总市值底价已由2015年的30亿元降至目前的不足15亿元。
总体看来,2018年宏观调控取向是“稳中求进”,一手防风险,一手推动高质量发展。防风险要踩刹车,高质量发展需弃落后产能。由此推算,今年宏观经济是稳中趋缓,货币政策是中性偏紧,加息几率增大。反映在影响股市最大的宏观调控上,是去债务杠杆和去落后产能,优势企业提质增效股价上涨,落后企业限产停产股价缩水。
历史经验显示,A股盈利大超预期才能逆转趋势——就像2006至2007年的盈利暴增催生大牛市,2008年盈利剧减引发大熊市。去年下半年,业绩暴增的水泥钢铁煤炭板块一度疯涨,近期股价轮流高位跳水,主因是机构看淡来年周期股盈利前景,今年业绩由微利转暴利的增长难以再现。由于周期股的盈利暴增源自限产能拉价格,而不是产能出清,利润基石并不牢固。
既然资金牛、业绩牛和政策牛均难再现,2018年将是震荡市,择时交易成为关键,监管新政成为最大变数。证监会新近推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战略,今年制度创新将聚焦国际化和市场化,在扶持优质企业的同时打击炒风。这意味着2018年有望成为A股估值与国际接轨的元年,“炒绩差重组+炒高送转”的散户市风格式微,“买大蓝筹+绩优股”的机构市策略仍是主旋律。
笔者认为,今年上市公司的上涨动力是持续的业绩驱动,而不是概念,同板块的不同公司会继续因业绩而分化。在行业方向上,大消费、医药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是应该关注的侧重点。
消费领域中,更应关注大众消费品。大众消费品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是代表人民生活水平向品质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啤酒、调味品、植物蛋白饮料、休闲食品等领域的消费升级,将会带来下一个伊利和海天的机会。
医药领域中,在医药股的大逻辑下,市场最常说的是老龄化。以美国为例,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是花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人越来越少,从而加大医保基金的收支失衡,使医保控费被动强化。但换个角度看,那些医保基金不支付,或者支付比例很低的子行业,它们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如消费升级属性的名贵中药、一定程度上可自行提价的眼科手术和生长激素类产品等。此外,在我国目前4000多家医药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普药生产公司,存在的过剩问题导致同一药品品种甚至会出现近百家生产商。而鉴于一致性评价动辄需要上百万的费用,大量中小公司将会退出部分品种,这给留下的龙头公司预留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年销百万辆时代,业绩和估值有望双提升。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继2016年、2017年的销量分别突破50万辆、70万辆之后,2018年将突破100万辆,进入新的台阶。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显著受益于行业发展,业绩和市值会大幅提升。
随着政策推动结合产业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巨额补贴起步,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补贴适当退坡。《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2019年、2020年的新能源积分比例分别为10%、12%。长期而言,相关部门或将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车的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保驾护航以及产业自身进步的背景下,2018—2020年维持快速增长的确定性高。长期而言,随着更多优质产品入市,以及性价比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总之,业绩为王在今年震荡市中仍然属于较强的市场逻辑。一方面是现有业务有较好业绩的传统白马股;另一方面就是未来业务能释放出业绩的新白马股。传统行业白马股2017年主要表现在消费类为主的股票上,如白酒、家电、医药和食品饮料等;新白马股则要从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里选,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国产芯片等热点。笔者认为这些行业能在未来释放出业绩,且业绩较为确定。毕竟,选股要选行业龙头,因为龙头股会享受较大的估值溢价。
2017年,A股闯关MSCI(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成功,一批优质蓝筹股涨势如虹,纷纷创出历史新高,A股投资者终于看见了“时间的玫瑰”;也是在2017年,炒“壳”折戟的案例屡次发生,A股壳资源“不死鸟”的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些只会玩套路、讲故事的无良企业,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感受到市值蒸发的重创。还有那些企图在市场中运用各种杠杆“空手套白狼”的名人明星们,一个个铩羽而归,有的人甚至遭到市场禁入的重罚……
对于普通投资者,这一年也算得上百感交集。各大主要指数看起来表现都还不错,但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只是少数。因为这一年,两市3000多只股票中,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25日,年度涨幅为正数的仅有681只(剔除了当年上市新股),占比只有大约两成。
对此,笔者认为,“二八分化”现象可能会在2018年延续,市场的热点和赚钱效应仍然是围绕着白马股展开。白马股行情不单单是A股的现象,放眼全球,均呈现“二八分化”现象。例如美股三大股指不断创出新高,正是受科技股龙头的推动,如谷歌、亚马逊、阿里、苹果等,而一些小盘股、绩差股并未上涨。港股更加明显,龙头股腾讯控股已经突破4万亿港元市值,可以说全球股市都呈现蓝筹股强者恒强的特征。
过去说到A股市场的特色,许多老股民都认为,“炒概念”是一大法宝,甚至收益远超投资业绩优秀的公司。而在2017年,这一风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去年的A股市场虽然指数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个股层面却依然延续熊市格局,90%的个股依然处于熊市调整中。从2015年5178點大盘熊市以来,个股慢熊阴跌的熊市格局已经延续两年之久。A股似乎在形式上重演2003年到2005年的一幕,在长达两年的个股阴跌熊市后,A股市场2018年能否迎来类似2005年之后的大牛市呢?
其实,从2017年12月以来,日成交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个股家数急剧增多,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个股依然处于总体熊市格局中;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个股的熊市状态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而2018年初,道指创出年内第70次的历史新高,即使美联储推出耶伦任内第五次加息,也并未阻止美股走牛,道指和标普500的年内涨幅分别约为25%和20%,铸就跨度长达9年的超级牛市。唱多美股的理由大多雷同——美国全面税改增加企业利润、经济增长率有望达3%,以及美联储温和加息。最主要的是,去年股价增长35%的科技板块今年盈利仍将增长强劲。
回头看,A股表现大幅落后于美股,在2003至2005年曾经上演,主因也是宏观经济和股市同时去杠杆。在2001至2005年大熊市中,宏观背景是连续五年的微型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出现,一批金融保险券商倒闭,实体经济被动去杠杆,引发长通缩。2015年年中至今,宏观调控主基调是防风险,经济去杠杆和金融脱虚向实,本质上是降低社会总杠杆率,直接后果是资金成本上升。股市去杠杆成常态,全流通负利、IPO大扩容和全面从严监管已为A股结构性行情定下基调。
同样,在主流机构看来,“2018年A股仍是结构性牛市”。言外之意是今年无大行情,只看个股不看指数。纵观A股历史,系统性牛市必定是资金牛市,局部牛市则是差钱效应下机构抱团取暖的震荡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精神,“今后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击违法金融活动”。攻坚战意味着要出重拳,2018年全社会资金面不乐观。A股政策市魔咒显示,调控亮红灯,资金贵且缺,股市无牛市。可预见的是,去年证券监管遏制五炒之风的力度还将升级,场外资金将继续观望,场内高估值题材股和问题股将频现闪崩,游资炒作潮速冻。壳概念股总市值底价已由2015年的30亿元降至目前的不足15亿元。
总体看来,2018年宏观调控取向是“稳中求进”,一手防风险,一手推动高质量发展。防风险要踩刹车,高质量发展需弃落后产能。由此推算,今年宏观经济是稳中趋缓,货币政策是中性偏紧,加息几率增大。反映在影响股市最大的宏观调控上,是去债务杠杆和去落后产能,优势企业提质增效股价上涨,落后企业限产停产股价缩水。
历史经验显示,A股盈利大超预期才能逆转趋势——就像2006至2007年的盈利暴增催生大牛市,2008年盈利剧减引发大熊市。去年下半年,业绩暴增的水泥钢铁煤炭板块一度疯涨,近期股价轮流高位跳水,主因是机构看淡来年周期股盈利前景,今年业绩由微利转暴利的增长难以再现。由于周期股的盈利暴增源自限产能拉价格,而不是产能出清,利润基石并不牢固。
既然资金牛、业绩牛和政策牛均难再现,2018年将是震荡市,择时交易成为关键,监管新政成为最大变数。证监会新近推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战略,今年制度创新将聚焦国际化和市场化,在扶持优质企业的同时打击炒风。这意味着2018年有望成为A股估值与国际接轨的元年,“炒绩差重组+炒高送转”的散户市风格式微,“买大蓝筹+绩优股”的机构市策略仍是主旋律。
笔者认为,今年上市公司的上涨动力是持续的业绩驱动,而不是概念,同板块的不同公司会继续因业绩而分化。在行业方向上,大消费、医药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是应该关注的侧重点。
消费领域中,更应关注大众消费品。大众消费品是政策扶持的重点,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是代表人民生活水平向品质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啤酒、调味品、植物蛋白饮料、休闲食品等领域的消费升级,将会带来下一个伊利和海天的机会。
医药领域中,在医药股的大逻辑下,市场最常说的是老龄化。以美国为例,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是花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人越来越少,从而加大医保基金的收支失衡,使医保控费被动强化。但换个角度看,那些医保基金不支付,或者支付比例很低的子行业,它们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如消费升级属性的名贵中药、一定程度上可自行提价的眼科手术和生长激素类产品等。此外,在我国目前4000多家医药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普药生产公司,存在的过剩问题导致同一药品品种甚至会出现近百家生产商。而鉴于一致性评价动辄需要上百万的费用,大量中小公司将会退出部分品种,这给留下的龙头公司预留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年销百万辆时代,业绩和估值有望双提升。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一直保持较高增长。继2016年、2017年的销量分别突破50万辆、70万辆之后,2018年将突破100万辆,进入新的台阶。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企业显著受益于行业发展,业绩和市值会大幅提升。
随着政策推动结合产业进步,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将继续维持在高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巨额补贴起步,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补贴适当退坡。《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要求2019年、2020年的新能源积分比例分别为10%、12%。长期而言,相关部门或将研究制定禁售传统燃油车的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保驾护航以及产业自身进步的背景下,2018—2020年维持快速增长的确定性高。长期而言,随着更多优质产品入市,以及性价比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总之,业绩为王在今年震荡市中仍然属于较强的市场逻辑。一方面是现有业务有较好业绩的传统白马股;另一方面就是未来业务能释放出业绩的新白马股。传统行业白马股2017年主要表现在消费类为主的股票上,如白酒、家电、医药和食品饮料等;新白马股则要从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里选,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5G、国产芯片等热点。笔者认为这些行业能在未来释放出业绩,且业绩较为确定。毕竟,选股要选行业龙头,因为龙头股会享受较大的估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