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比传统的案例教学,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情境体验”教学法,强调情景的再现性、内容设置的精妙性以及问题引导方式的思辨性,对《基础》课教学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名校网络公开课;案例教学;情景体验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学生丰富的信息和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再通过单纯的说教方式灌输,而是以讨论分析的方法归纳知识脉络,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广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案例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现状
目前,《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例到理”,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种模式多用于课程的引入,让学生一上课就接触到现实鲜活的案例,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从理到例”,在教授给学生基本概念之后,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案例的实质,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多用于铺陈理论之后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于基本理论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进一步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以上两种案例教学模式归结起来,又都属于列举讲评式教学。教师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去解释理论,或者以理论知识来贯穿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讲评,总结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
這种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不用多言,但使用不当也会给教学造成一定困扰:首先,案例与生活的密切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在案例选择上必须慎而又慎。此外,传统案例教学全程由教师讲授,这种以第三方口吻讲述的故事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了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最后,在案例中,学生均以“他者”身份进行观察,这容易降低学生的体验感,产生一种与我无关的情绪。
要解决这些困扰,让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里、脑海里、心里,教学必须回归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中案例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改变教师灌输的常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这方面,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2.名校网络公开课“情境体验”教学法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阵在网络上听课的热潮,这些课程多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课程内容也涉及五花八门,它们通过互联网渠道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再经由字幕组的翻译让课程走入一般网民的生活,一时间网络“淘课”成为了一种时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这些课程为何如此收欢迎?它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国内高校是否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从《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角度看,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教法确实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其“情境体验”教学法弥补了国内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教学效果更佳。
首先,“情境体验”教学强调情景再现。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强调主体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情感和思想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引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就是一个绝佳的示范。在课程的开端,桑德尔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情境:“设想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0英里行驶,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位工人干活,你想尽办法车却已经停不住了,你的手刹不灵了,你感到十分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你很快会就知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直到你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而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那5位。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接下来,桑德尔教授邀请了几位观点不同的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讨论这些选择背后所体现的不同道德推断模式。最后在师生的辩论中,自然引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程序公正的必要性”等议题。
其次,“情境体验”教学内容设置精妙。内容设置可谓教学的核心,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关注程度,甚至直接决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就《基础》课而言,虽然课程里许多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但引出这些议题的方式却不尽如人意。比如,都是讨论人生的入门课,我们的课程多是谈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等,而国外大学则讲《幸福》,谈《死亡》,讨论《西方爱情哲学》。这种议题内容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学生感官体验的不同,后者还没开讲就已经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最后,“情境体验”教学展示问题的思辨。问题是兴趣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一个好的问题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启示效果,激发其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名校网络公开课展示出提问“思辨的性感”,用问题启发学生,也收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和反思。比如耶鲁大学教授雪莱?卡根在《死亡》课上开篇便问,“如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恐惧?”、“死亡以及死亡过程究竟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深刻的提问,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想。
3.名校网络公开课对《基础》课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情境体验”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案例教学”的比较,我们发现,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教学教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风格等多方面对《基础》课教学有极大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借鉴作用明显。“情境体验”教学法令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代入感、参与感、交互感更加突出,这也是国内高校,特别是《基础》课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牛建平.案例教学基本模式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关键词】名校网络公开课;案例教学;情景体验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学生丰富的信息和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再通过单纯的说教方式灌输,而是以讨论分析的方法归纳知识脉络,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因此广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对于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案例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现状
目前,《基础》课教学中案例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例到理”,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这种模式多用于课程的引入,让学生一上课就接触到现实鲜活的案例,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从理到例”,在教授给学生基本概念之后,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剖析案例的实质,以例证理,从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多用于铺陈理论之后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于基本理论的认识,帮助学生把握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进一步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以上两种案例教学模式归结起来,又都属于列举讲评式教学。教师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去解释理论,或者以理论知识来贯穿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综合讲评,总结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
這种传统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不用多言,但使用不当也会给教学造成一定困扰:首先,案例与生活的密切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就要求在案例选择上必须慎而又慎。此外,传统案例教学全程由教师讲授,这种以第三方口吻讲述的故事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成为了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最后,在案例中,学生均以“他者”身份进行观察,这容易降低学生的体验感,产生一种与我无关的情绪。
要解决这些困扰,让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里、脑海里、心里,教学必须回归课堂的主体——学生,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中案例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改变教师灌输的常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这方面,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2.名校网络公开课“情境体验”教学法的特点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阵在网络上听课的热潮,这些课程多来自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课程内容也涉及五花八门,它们通过互联网渠道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再经由字幕组的翻译让课程走入一般网民的生活,一时间网络“淘课”成为了一种时髦。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思考:这些课程为何如此收欢迎?它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国内高校是否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从《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角度看,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教法确实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其“情境体验”教学法弥补了国内传统案例教学的缺陷,教学效果更佳。
首先,“情境体验”教学强调情景再现。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强调主体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感受,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情感和思想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引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就是一个绝佳的示范。在课程的开端,桑德尔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情境:“设想你是一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0英里行驶,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位工人干活,你想尽办法车却已经停不住了,你的手刹不灵了,你感到十分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他们必死无疑。你很快会就知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好,直到你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而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那5位。此时,你觉得怎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接下来,桑德尔教授邀请了几位观点不同的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讨论这些选择背后所体现的不同道德推断模式。最后在师生的辩论中,自然引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程序公正的必要性”等议题。
其次,“情境体验”教学内容设置精妙。内容设置可谓教学的核心,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关注程度,甚至直接决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就《基础》课而言,虽然课程里许多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但引出这些议题的方式却不尽如人意。比如,都是讨论人生的入门课,我们的课程多是谈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等,而国外大学则讲《幸福》,谈《死亡》,讨论《西方爱情哲学》。这种议题内容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学生感官体验的不同,后者还没开讲就已经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最后,“情境体验”教学展示问题的思辨。问题是兴趣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一个好的问题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启示效果,激发其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名校网络公开课展示出提问“思辨的性感”,用问题启发学生,也收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和反思。比如耶鲁大学教授雪莱?卡根在《死亡》课上开篇便问,“如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恐惧?”、“死亡以及死亡过程究竟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深刻的提问,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想。
3.名校网络公开课对《基础》课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情境体验”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案例教学”的比较,我们发现,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教学教法、课程内容设置、教学风格等多方面对《基础》课教学有极大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抓住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借鉴作用明显。“情境体验”教学法令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代入感、参与感、交互感更加突出,这也是国内高校,特别是《基础》课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牛建平.案例教学基本模式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