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行,有力的推进了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很多学校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也不高等因素,实践教学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改革方向,推动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一、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因为,“思政课”是保证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选择,但是当代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越来越不换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基础思想教育课程,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广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但是,目前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薄弱环卫。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国内实践教学改革时间不长、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践教学认识的偏差问题
高校和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问题。一方面,有些高校或教师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或者归其于“鸡肋”一族,只是把实践教学当作点缀和任务来完成,从而阻碍实践教学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或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功效和作用,但对其内涵存在认识的偏差或误区,一是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这种认识偏差缩小了实践教学的外延,使实践教学局限在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现场参与等形式,认为只有足够多的经费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和普遍性;二是把课堂教学的某些形式等同于实践教学,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外延,没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别,限制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
2.缺乏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实效性差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全校学生而开设的课程,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实践起来就比较困难。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而且,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必将导致“导致高校的管理与监督不到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是由于老师和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只注重照本宣科的教授教材知识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老师在课堂上热情洋溢的讲解,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
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投入主要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花费的成本。相较于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不成熟,实施难度大,因此,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投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是管理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和財政投入;任课教师是组织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学生是参与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实践教学过程中,时间、经费不足,使各方面协调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在校外组织实践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实践教学的地点、考核、交通、住宿、安全以及费用等多个方面,大部分高校都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的程序,有的学校或者教师害怕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单纯的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总的来说,近年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众多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以上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应加快探索在师资队伍、规章制度等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应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1.提高对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
教学内容包含社会实践性的活动才是实践教学,其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这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理工类课程实践教育的区别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从其理论课来看,较多的是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恋爱观、幸福观、法制观等。从其实践课来看,目前高校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接触获得认识,再加上网络发展,学生从动态获得的信息较多,很欢迎实践课教学。
正确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教育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内在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绝不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是与理论教学地位平等,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内容方面应相互照应和联系。所以,实践教学应有相应的教学投入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将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保障机制
首先,加大力度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导组织。构建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导组织,能够利用全社会各界的资源,保证实践教学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第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运行环节的制度保障。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实行大都是大班授课,没有明确有效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容易推广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加宽完善相关运行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例如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条例、实践教学教师管理办法等具体的运行条例,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才能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长效性”。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建设。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要有一定程度的宣扬和表扬;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改革进行量化考核;为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也要适度的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
3.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践行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高校要适当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学校对实践教學的经费投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的经费预算中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二是学生工作部门和各学院的活动经费。各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小组要积极争取党委和行政干部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和支持,加大学校对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并且加强与学工以及各个学院的沟通,尽量增加其对学生实践教学的经费倾斜。对于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建设小组要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对宣传、交通、食宿、奖励、劳务等必要开支进行定期监督和落实,切实将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按照党中央的文件指导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一方面争取教师本人的重视,争取学校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坚持把握改革方向、坚持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一定能够让大学生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志.育人之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攀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作者简介:
许静(1988.08.2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任教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一、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因为,“思政课”是保证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选择,但是当代大学生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广,越来越不换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力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基础思想教育课程,坚持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广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但是,目前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薄弱环卫。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由于国内实践教学改革时间不长、加之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践教学认识的偏差问题
高校和任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问题。一方面,有些高校或教师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或者归其于“鸡肋”一族,只是把实践教学当作点缀和任务来完成,从而阻碍实践教学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或教师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功效和作用,但对其内涵存在认识的偏差或误区,一是把实践教学等同于社会实践教学,这种认识偏差缩小了实践教学的外延,使实践教学局限在实地调研、参观考察、现场参与等形式,认为只有足够多的经费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和普遍性;二是把课堂教学的某些形式等同于实践教学,扩大了实践教学的外延,没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区别,限制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
2.缺乏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实效性差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针对全校学生而开设的课程,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实践起来就比较困难。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而且,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必将导致“导致高校的管理与监督不到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是由于老师和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只注重照本宣科的教授教材知识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老师在课堂上热情洋溢的讲解,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
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投入主要指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花费的成本。相较于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不成熟,实施难度大,因此,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投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是管理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和財政投入;任课教师是组织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学生是参与者,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主要是精力投入。实践教学过程中,时间、经费不足,使各方面协调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在校外组织实践教学涉及到教师、学生、实践教学的地点、考核、交通、住宿、安全以及费用等多个方面,大部分高校都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的程序,有的学校或者教师害怕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单纯的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
总的来说,近年来,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成了众多别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但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以上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应加快探索在师资队伍、规章制度等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应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
1.提高对实践教学的科学认识
教学内容包含社会实践性的活动才是实践教学,其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这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理工类课程实践教育的区别所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从其理论课来看,较多的是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恋爱观、幸福观、法制观等。从其实践课来看,目前高校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的接触获得认识,再加上网络发展,学生从动态获得的信息较多,很欢迎实践课教学。
正确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教育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内在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绝不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而是与理论教学地位平等,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在内容方面应相互照应和联系。所以,实践教学应有相应的教学投入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和设施建设,将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保障机制
首先,加大力度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导组织。构建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领导组织,能够利用全社会各界的资源,保证实践教学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第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运行环节的制度保障。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实行大都是大班授课,没有明确有效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容易推广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加宽完善相关运行过程中的规章制度,例如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践教学经费管理条例、实践教学教师管理办法等具体的运行条例,只有这样才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制度依据,才能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长效性”。最后,加强实践教学激励机制建设。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要有一定程度的宣扬和表扬;对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改革进行量化考核;为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也要适度的对教师进行物质奖励。
3.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践行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投入,尤其是经费投入。高校要适当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学校对实践教學的经费投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学校的经费预算中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二是学生工作部门和各学院的活动经费。各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小组要积极争取党委和行政干部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和支持,加大学校对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并且加强与学工以及各个学院的沟通,尽量增加其对学生实践教学的经费倾斜。对于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建设小组要进行统一的分配和管理,对宣传、交通、食宿、奖励、劳务等必要开支进行定期监督和落实,切实将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按照党中央的文件指导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一方面争取教师本人的重视,争取学校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坚持把握改革方向、坚持与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一定能够让大学生们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志.育人之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攀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林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现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作者简介:
许静(1988.08.20—)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任教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