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是人们最伟大最崇高的情感,它远远高于父母与子女的爱,甚至高于恋人之间的情感。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有活力、最有激情阶段,可以说是人的各种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爱国主义不仅是政治科教学任务,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呢?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用了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这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个很好的契机。例如,教师在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在年轻的时候,尚且得不到郑伯的重用,一生抑郁不得志,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为什么会答应郑伯的要求出使秦国呢?”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注意力集中于烛之武的爱国精神。教师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国家危难关头,国家更重要还是自我保全更重要?”课堂最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就为:“烛之武,我从你那学到了……”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关头,临危受命,置个人生死与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主义精神。在教学《别了,不列颠维亚》这篇课文时,首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再现中国正度收复香港的场景,然后通过介绍相关背景,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其中内容有:割九龙司地区给英国。1898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香港展拓租借章程》强行租借了“新界”,香港完全在英国的统治之下了,造成香港长达百年屈辱史的罪魁祸首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一味地退让求和,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作保障,使香港最终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在1997年收复香港,正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样,学生通过前后比较就能认识到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用元朝时忽必烈和成吉思汗大力发展军事,扩充中国版图的事例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读好书,看好报”,向学生大力推荐爱国主义读物,如《红日》、《可爱的中国》、《高山下的花环》、《红旗谱》《敌后武工队》等,并组织学生讨论、谈体会。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建国之才、效国之行。此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一些读报常识,推荐一些像《儿童报》、《中国少年报》等健康有益的报刊,教育学生养成读报习惯,关心国家大事,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三、把握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例如,我们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五、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中
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很多,这些名篇往往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情溢于海。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教师要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可以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于“舞”“驰”等动词的传神描绘,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把一幅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美感,又能让学生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怀。
总之,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应该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看到,爱国热情往往是学生顽强拼搏的动力,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智育割裂开来,从而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相反,在语文教学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应成为我们今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象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最后,让我们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共同担此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中选用了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这对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个很好的契机。例如,教师在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在年轻的时候,尚且得不到郑伯的重用,一生抑郁不得志,而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为什么会答应郑伯的要求出使秦国呢?”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注意力集中于烛之武的爱国精神。教师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国家危难关头,国家更重要还是自我保全更重要?”课堂最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一百字左右的小作文,题目就为:“烛之武,我从你那学到了……”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关头,临危受命,置个人生死与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主义精神。在教学《别了,不列颠维亚》这篇课文时,首先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再现中国正度收复香港的场景,然后通过介绍相关背景,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1856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其中内容有:割九龙司地区给英国。1898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香港展拓租借章程》强行租借了“新界”,香港完全在英国的统治之下了,造成香港长达百年屈辱史的罪魁祸首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一味地退让求和,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作保障,使香港最终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在1997年收复香港,正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样,学生通过前后比较就能认识到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用元朝时忽必烈和成吉思汗大力发展军事,扩充中国版图的事例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读好书,看好报”,向学生大力推荐爱国主义读物,如《红日》、《可爱的中国》、《高山下的花环》、《红旗谱》《敌后武工队》等,并组织学生讨论、谈体会。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赤诚的心,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建国之才、效国之行。此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一些读报常识,推荐一些像《儿童报》、《中国少年报》等健康有益的报刊,教育学生养成读报习惯,关心国家大事,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
三、把握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例如,我们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弘扬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我们的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代的文学家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文一般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在这些名篇中,有春秋战国时的诸子散文,他们大都崇尚文采,深入比兴,韵散兼用,说理透辟;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历史散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语言幽默庄重,鲜明地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形象,政论散文言辞激烈,感情充沛,纵横恣肆,简洁明快,铺张扬厉,颇有气势;有唐诗宋词,唐诗雄壮纤秀,平淡富丽,想象奇特,争奇斗艳,宋词意境婉约细腻,雄豪恢张,想象奇幻突兀,手法灵活多样,还有元明清大家的作品,他们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教读这些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契机。
五、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中
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很多,这些名篇往往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情溢于海。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教师要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如教学《沁园春·雪》一文,可以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于“舞”“驰”等动词的传神描绘,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把一幅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美感,又能让学生自然生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怀。
总之,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应该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看到,爱国热情往往是学生顽强拼搏的动力,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智育割裂开来,从而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相反,在语文教学中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应成为我们今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形象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最后,让我们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共同担此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