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唐诗宋词更是独树一帜,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撷取了唐诗宋词中的精华,向学生充分展示了古文化的魅力,应该说,无论是选取的角度还是编排的逻辑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按时间顺序编排来教学古诗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杂乱的诗歌印象和知识,更遑论诗歌鉴赏方法的入门和能力地提升了。
因此,当再次面对这本教材时,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重排体例,分门别类,以诗歌类别作为教学单元,重新组合教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诗宋词选读》共选取唐诗三十首,其中教读内容为十八首。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细致梳理,我们把教材内容按送别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别分为六七个板块,每个板块用教材的两首以上诗歌作为范本,教学时印发教材以外同性质的若干诗歌作为拓展延伸阅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阅读分析此类诗歌的能力。板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呼应,合成一个教学整体。下面,我以羁旅诗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在教材中,属于典型羁旅诗一类的有以下几首。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无处同。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的教学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1.找关键语词。让学生通读这几首诗词,快速找到诗词中能判断为羁旅诗的关键语词:如杜审言诗中的“宦游人”,杜甫诗题中的“旅夜”,白居易诗中的“弟兄羁旅”。这些语词往往是把握诗词情感的钥匙,学生寻找这些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梳理诗词情感、步入诗歌鉴赏大门的基础步骤。
2.把握诗歌诗句本身,熟悉羁旅诗的一般写作内容和情感表述。由于羁旅诗都是古人旅居在外所写,而客居他乡,不外乎外出求学、异地做官、仕途不顺、被贬在外、战乱动荡、家人离散、游山览水等写作内容,而其表达的情感最主要的为怀乡思亲之切,仕途不顺之痛,战乱无法回归之失等。所以在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杜审言的 “归思欲沾巾”,白居易的“一夜乡心无處同”。
3.分析特定的表达手法。任何一种情感的萌发或喷薄都必将借助一种媒介,对诗歌而言,即表现为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怀。读诗词,除了必须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还必须了解诗人通过哪些手法写出了这一内容。
以杜审言和柳宗元的诗为例,两首诗均由眼前景象写起,而表达情感的方法却各异。杜诗中因诗人为北人,但当时却在江阴任职,所以看见眼前春景不由得处处感到为之一新,笔下所观之景处处春光明媚,江南的新春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照着满天云霞,梅柳度过江来,已完全是春天了。春天温暖的气候下,黄莺婉转鸣叫,春风温柔地吹拂下,浮萍渐渐转绿,好一派美丽春景。但是诗人见此景不由得心中一阵隐痛,又是一年春来时,又是一年未归时,我的故乡又怎么样了,我故乡的亲人又怎么样了,由此可见,眼前的景铺陈得愈是光鲜亮丽,心中的痛愈是深沉难耐,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而柳诗以一句“海天愁思正茫茫”领起全文,一个“愁”字统领了写景的基调,于是在他的笔下,我们只能见到“惊风”、“密雨”、“重遮目”的“柳树”,“曲似肠”的“江流”,而无任何“美”、“乐”可言,则是典型的以哀景衬哀情的写法。
以上观之,羁旅诗的创作多由眼前景物为出发点,由眼前景或联想到家乡景,或联想到家乡人,想到自身身世,抑或想到家园故园,多以哀景衬哀情,但并不排除以乐景衬哀情。以上几步,可以看作学习一类新诗歌的方法:一据蛛丝马迹判断该诗类别;二据诗歌内容判断写作情感;三据表达手法进行判断分析。羁旅诗是这样,其他各类别的诗歌亦是如此。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诗歌的赏析是复杂的,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具体剖析,忌架空分析。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因此,当再次面对这本教材时,我们作了大胆的尝试,重排体例,分门别类,以诗歌类别作为教学单元,重新组合教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诗宋词选读》共选取唐诗三十首,其中教读内容为十八首。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细致梳理,我们把教材内容按送别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别分为六七个板块,每个板块用教材的两首以上诗歌作为范本,教学时印发教材以外同性质的若干诗歌作为拓展延伸阅读,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学生阅读分析此类诗歌的能力。板块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呼应,合成一个教学整体。下面,我以羁旅诗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在教材中,属于典型羁旅诗一类的有以下几首。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无处同。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的教学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1.找关键语词。让学生通读这几首诗词,快速找到诗词中能判断为羁旅诗的关键语词:如杜审言诗中的“宦游人”,杜甫诗题中的“旅夜”,白居易诗中的“弟兄羁旅”。这些语词往往是把握诗词情感的钥匙,学生寻找这些关键词的过程,就是梳理诗词情感、步入诗歌鉴赏大门的基础步骤。
2.把握诗歌诗句本身,熟悉羁旅诗的一般写作内容和情感表述。由于羁旅诗都是古人旅居在外所写,而客居他乡,不外乎外出求学、异地做官、仕途不顺、被贬在外、战乱动荡、家人离散、游山览水等写作内容,而其表达的情感最主要的为怀乡思亲之切,仕途不顺之痛,战乱无法回归之失等。所以在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杜审言的 “归思欲沾巾”,白居易的“一夜乡心无處同”。
3.分析特定的表达手法。任何一种情感的萌发或喷薄都必将借助一种媒介,对诗歌而言,即表现为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怀。读诗词,除了必须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还必须了解诗人通过哪些手法写出了这一内容。
以杜审言和柳宗元的诗为例,两首诗均由眼前景象写起,而表达情感的方法却各异。杜诗中因诗人为北人,但当时却在江阴任职,所以看见眼前春景不由得处处感到为之一新,笔下所观之景处处春光明媚,江南的新春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照着满天云霞,梅柳度过江来,已完全是春天了。春天温暖的气候下,黄莺婉转鸣叫,春风温柔地吹拂下,浮萍渐渐转绿,好一派美丽春景。但是诗人见此景不由得心中一阵隐痛,又是一年春来时,又是一年未归时,我的故乡又怎么样了,我故乡的亲人又怎么样了,由此可见,眼前的景铺陈得愈是光鲜亮丽,心中的痛愈是深沉难耐,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而柳诗以一句“海天愁思正茫茫”领起全文,一个“愁”字统领了写景的基调,于是在他的笔下,我们只能见到“惊风”、“密雨”、“重遮目”的“柳树”,“曲似肠”的“江流”,而无任何“美”、“乐”可言,则是典型的以哀景衬哀情的写法。
以上观之,羁旅诗的创作多由眼前景物为出发点,由眼前景或联想到家乡景,或联想到家乡人,想到自身身世,抑或想到家园故园,多以哀景衬哀情,但并不排除以乐景衬哀情。以上几步,可以看作学习一类新诗歌的方法:一据蛛丝马迹判断该诗类别;二据诗歌内容判断写作情感;三据表达手法进行判断分析。羁旅诗是这样,其他各类别的诗歌亦是如此。
当然,这一教学模式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诗歌的赏析是复杂的,必须做到知人论世,具体剖析,忌架空分析。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