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不仅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预期教育回报率、改变家庭教育偏好、放松家庭资源约束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期望,推动教育公平.利用2014-2018年共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三个特点: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分指标都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期望,但数字化程度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性别歧视、城乡差异、收入分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机 构】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36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不仅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预期教育回报率、改变家庭教育偏好、放松家庭资源约束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期望,推动教育公平.利用2014-2018年共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三个特点: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分指标都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期望,但数字化程度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性别歧视、城乡差异、收入分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等“非自致性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三是对于低社会资本、低文化资本、低外界信任、低智力水平以及不使用互联网的弱势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未能体现教育公平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与针对性,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帮扶,提升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普惠性;凸显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缩小禀赋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其他文献
德性享受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构想.德性必须为人们所享受,人们只有享受才能表征他们真正拥有和运用德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德性本质的重要揭示.亚里士多德认识到,德性享受的实现深受德性本身内在性质的约束.德性享受代表着人类德性实践的理想.尽管德性享受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当代世界,都没有成为广泛的德性现实,但是,向往和追求德性享受的境界,依然应该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德性享受要贯穿德育过程,体现在德育评价中.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敏于观察受教育者运用德性时的愉悦情感,要勇于面对受教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
科学有效评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既是监测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检验和提升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开展和推进,要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时代性要求,彰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性特征,把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在规律性,在科学理念引领下持续推进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科学发展.要从党委政府职责履行、高等学校立德树人任务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接受内
为研判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分析后疫情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服务"十四五"国际化战略制定,对全球范围内21位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著名学者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包含四大新常态,即传统高等教育强国式微,后发国家入局国际化竞争成为新常态;保守势力抬头,区域国际化、在地国际化等模式创新成为新常态;国际化泡沫破裂,数字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成为新常态;"西方化"、"美国化"、"英语化"松动,多极化发展成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成为引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认定已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完成.该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牵引和推动了全国各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明显缩小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显著提高了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评估认定框架体系.展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应在总结和审视基本均衡认定经验与不足基础上,进一步倡导主体多元,增强评估认定的专业性;兼顾国家统一标准和地方特色,凸显质量指标要素;构建动态数据采集机制,以科技赋能督导评估;强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