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当下高职学生重技能、轻文化倾向明显,教师可通过鼓励评价,顺手推舟等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强调阅读内容的有效指导、阅读策略的灵活选择、阅读时间的合理分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一、案例背景
(一)课标与教材
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语文》教育课程,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语文》教材。“高职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群体
学生从注重语文能力教育的中学进入到培养人文精神教育的大学,重技能、轻文化倾向明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不放弃,对内在不松懈。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读书人是幸福人》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选自散文集《永远的校园》,结构清晰、完整,观点鲜明。这是作家多年来的读书心得,希望学生通过对此文的学习,提高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增进阅读文本的兴趣。
(一)教法与学法渗透,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感受非常重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主要选择了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方式,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图片欣赏、视频“央视公益广告——读书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增强学习的方向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组活动教学法:班级34名学生,将学生分成4组, 通过小组活动, 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阅读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二)口语训练,任务驱动,鼓励评价
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品读,师生的研读三者有机相结合,并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
每个老师都知道完成教学重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我们时常急于解决问题,却忽略放慢脚步,给予学生鼓励。课上,教师可灵活使用赞扬口吻的评价语:“你的声音真好听”;“多独特的见解!你的发言很精彩!”;“今天大家的讨论很热烈,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顺手推舟,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课文采用的是纵向议论层进式结构,教师可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接受信息:泛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主动探究:细读课文,把握结构。
发散思考:局部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感受,体会论证方法。
课外迁移:深入课文,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哲理,回忆有关古今人物勤奋苦读的事例。教师尽己力,顺势而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明确读书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三、案例反思
(一)阅读内容的有效指导
在中小学时期,语文能力的教育是首要的教学任务,在大学阶段,人文精神教育是首要的教学任务。由于当下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达到从中学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自觉读书的意识与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可开设各种阅读的指导和讲座,加强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向他们推荐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策略的灵活选择
1、定向阅读
果戈里的名著《死魂灵》中有个人物彼什伽秋,什么书都读,由于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一事无成。高职高专的课内、课余阅读潜力很大。学生若按照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定有收获,专业素养也会逐渐提升。
2、选择阅读
世上有无穷不尽的书籍:有的不值得看,有的只值看30分钟、有的可以看10年,有的可以珍藏一辈子。由于精力与时间有限,需选择“读第一流的书”、“读一流学者写的书”。对于文章,可以做鸟瞰式感知,通读后获取大量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有效信息,也可以认真圈点、批划、评注,做理解式的精读。
3、巧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名人名家的阅读方法:“尝试想书”法(数学家华罗庚),“日积月累”法(革命老前辈徐特立),“见缝插针”法(毛泽东主席),“摘记卡片”法(历史学家吴晗),“标点符号”法(作家秦牧),“随便翻翻”法(作家鲁迅)……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好读书好,好读好书,好好读书。
(三)阅读时间的合理分配
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寒暑假、节假日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时间比较宽裕,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智慧的阅读,让学生看到那些曾经障碍自己与美好链接的习惯,开启思维成长,做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让快乐阅读成为本能,迎接丰盛的学习生涯。
大学是学生阅读的乐园,严格地说来,大学是一个提供了最大的读书空间与时间的地方。读书不仅可以增广学生的知識面,而且还感化与陶冶学生的精神层面,修心修行,从“懂得”到“做到”。所以,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引导学生阅读,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铮.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关键词:高职学生;阅读教学;人文素养
一、案例背景
(一)课标与教材
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语文》教育课程,课程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语文》教材。“高职语文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群体
学生从注重语文能力教育的中学进入到培养人文精神教育的大学,重技能、轻文化倾向明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不放弃,对内在不松懈。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读书人是幸福人》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选自散文集《永远的校园》,结构清晰、完整,观点鲜明。这是作家多年来的读书心得,希望学生通过对此文的学习,提高提炼文章主旨的能力,增进阅读文本的兴趣。
(一)教法与学法渗透,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感受非常重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主要选择了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方式,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通过图片欣赏、视频“央视公益广告——读书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增强学习的方向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组活动教学法:班级34名学生,将学生分成4组, 通过小组活动, 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的学法有:课前预习法、阅读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
(二)口语训练,任务驱动,鼓励评价
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品读,师生的研读三者有机相结合,并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
每个老师都知道完成教学重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我们时常急于解决问题,却忽略放慢脚步,给予学生鼓励。课上,教师可灵活使用赞扬口吻的评价语:“你的声音真好听”;“多独特的见解!你的发言很精彩!”;“今天大家的讨论很热烈,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高兴”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顺手推舟,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课文采用的是纵向议论层进式结构,教师可顺水推舟,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接受信息:泛读课文,把握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主动探究:细读课文,把握结构。
发散思考:局部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感受,体会论证方法。
课外迁移:深入课文,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哲理,回忆有关古今人物勤奋苦读的事例。教师尽己力,顺势而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明确读书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三、案例反思
(一)阅读内容的有效指导
在中小学时期,语文能力的教育是首要的教学任务,在大学阶段,人文精神教育是首要的教学任务。由于当下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达到从中学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缺乏自觉读书的意识与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可开设各种阅读的指导和讲座,加强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向他们推荐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多多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策略的灵活选择
1、定向阅读
果戈里的名著《死魂灵》中有个人物彼什伽秋,什么书都读,由于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一事无成。高职高专的课内、课余阅读潜力很大。学生若按照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定有收获,专业素养也会逐渐提升。
2、选择阅读
世上有无穷不尽的书籍:有的不值得看,有的只值看30分钟、有的可以看10年,有的可以珍藏一辈子。由于精力与时间有限,需选择“读第一流的书”、“读一流学者写的书”。对于文章,可以做鸟瞰式感知,通读后获取大量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有效信息,也可以认真圈点、批划、评注,做理解式的精读。
3、巧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名人名家的阅读方法:“尝试想书”法(数学家华罗庚),“日积月累”法(革命老前辈徐特立),“见缝插针”法(毛泽东主席),“摘记卡片”法(历史学家吴晗),“标点符号”法(作家秦牧),“随便翻翻”法(作家鲁迅)……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好读书好,好读好书,好好读书。
(三)阅读时间的合理分配
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寒暑假、节假日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时间比较宽裕,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智慧的阅读,让学生看到那些曾经障碍自己与美好链接的习惯,开启思维成长,做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让快乐阅读成为本能,迎接丰盛的学习生涯。
大学是学生阅读的乐园,严格地说来,大学是一个提供了最大的读书空间与时间的地方。读书不仅可以增广学生的知識面,而且还感化与陶冶学生的精神层面,修心修行,从“懂得”到“做到”。所以,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引导学生阅读,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余铮.试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