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日后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考虑怎样制定出更加适合现代小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多方教学资源,积极创新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从而让小学数学更有趣更具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信息融合
时代的进步,带动教育的变革,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中,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中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有兴趣。然而,小学数学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进步,引领学生走进信息化社会。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学任务,知难而行,正是为人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培养数学素养。
一、信息化为生本教学提供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程是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渗透,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为生本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看到信息化教育资源积极地推动了生本课堂的开展和形成。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无限宽广的素材,拓宽了教学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本教学。例如,笔者在教学《24小时计时法》时,避开传统的抽象思维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画面,配上熟悉的钟面以及背景音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开发数学思维,让教学生活化,让生活渗透数学信息。一来可让学生对数学不陌生不恐惧,亲近数学;二来可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运用信息技术可解放数学教学的墨守成规,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方案。
二、信息化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随着电教多媒体的普及,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如,应用电教媒体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契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思维,使数学教学更生动灵活、形象有趣。如,笔者在教学《通分》课程中,让学生在了解通分知识后,比较“5/6”(改为竖式)和“3/4”(改为竖式)的大小。笔者运用了学生最喜爱的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爸爸妈妈给它们分甘蔗的视频,因为它们都觉得爸爸妈妈分的甘蔗不公平,所以它们为了这个问题不停地争吵,后来洋妈妈马上变成16/20,洋爸爸也学着变成15/20。看完视频之后,课堂上原来是鸦雀无声的,学生开始蠢蠢欲动了。大部分学生可以联想到先同分再进行比较,当笔者接着说:“嗯,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那么,难道就只有这一种方法吗?”此时,气氛完全活跃了起来,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小朋友都很积极主动地发言,不甘落后,尽管有的是错误的,笔者就加以及时纠正。通过视频引入,让原本枯燥的通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创设情境教学的良好媒介,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妨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条式的学习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通过图像、声音甚至还可以是肢体,如角色扮演来达到有效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同时满足各个方面需求的学习平台,让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三、信息化优化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的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技能,而难点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偏差。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笔者认为,吃透教材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将教学内容摸清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适合学生的生本教案,是新型教育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负担合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有“我要学好”的责任心,并有“我一定能学好”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发现学生在“将一个圆柱平均等分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这一点上比较难理解,而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困难。笔者就利用课件动画来进行演示操作,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再拼成长方体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越来越接近长方体的过程,从而理解了这个知识点,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四、信息化丰富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发挥灵活的应用知识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平均数》的一节课中,根据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勇敢队和胜利队拍球的视频,他们各队人数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拍球比赛,哪对赢?有什么办法?把思考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排球过程中,视频里又跑出一个队员有意加入勇敢队,结果反败为胜,而胜利队不服气,激发矛盾,让学生从中认识平均数意义,怎样求平均数?让学生讲出他们的方法进行比较,谁胜谁负得出结论从而认一位到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要求,在《平均数》一节课中,基于学习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再一次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如,(1)暑假到了,小詹要去游泳池游泳,他的身高是125厘米,游泳池有深有浅,平均水深为100厘米,他在池中会不会有危险?(2)两名运动员打靶成绩(统计表)如果选一人参加比赛,选谁最合适?(3)歌手大奖赛中,歌手所得平均分与实际分值有差距吗?等等,通过生活的实例巧妙应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出示“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门票出售情况(条形统计图),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馆长,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门票的出售量?”让学生进行角色进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出示一张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图片,告诉学生当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是约3千克,问学生:“回家看看你们家的水表?计算一下你们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是多少?”由此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数字的比较,并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珍惜用水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感受数学的美妙。数学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拥有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时渗透生活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日后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考虑怎样制定出更加适合现代小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渗透进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案;信息融合
时代的进步,带动教育的变革,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中,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激发学生对数学中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有兴趣。然而,小学数学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进步,引领学生走进信息化社会。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教学任务,知难而行,正是为人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并培养数学素养。
一、信息化为生本教学提供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程是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渗透,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为生本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看到信息化教育资源积极地推动了生本课堂的开展和形成。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无限宽广的素材,拓宽了教学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本教学。例如,笔者在教学《24小时计时法》时,避开传统的抽象思维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画面,配上熟悉的钟面以及背景音樂,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开发数学思维,让教学生活化,让生活渗透数学信息。一来可让学生对数学不陌生不恐惧,亲近数学;二来可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运用信息技术可解放数学教学的墨守成规,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学方案。
二、信息化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随着电教多媒体的普及,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如,应用电教媒体与教学内容、目标相契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思维,使数学教学更生动灵活、形象有趣。如,笔者在教学《通分》课程中,让学生在了解通分知识后,比较“5/6”(改为竖式)和“3/4”(改为竖式)的大小。笔者运用了学生最喜爱的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爸爸妈妈给它们分甘蔗的视频,因为它们都觉得爸爸妈妈分的甘蔗不公平,所以它们为了这个问题不停地争吵,后来洋妈妈马上变成16/20,洋爸爸也学着变成15/20。看完视频之后,课堂上原来是鸦雀无声的,学生开始蠢蠢欲动了。大部分学生可以联想到先同分再进行比较,当笔者接着说:“嗯,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那么,难道就只有这一种方法吗?”此时,气氛完全活跃了起来,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小朋友都很积极主动地发言,不甘落后,尽管有的是错误的,笔者就加以及时纠正。通过视频引入,让原本枯燥的通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创设情境教学的良好媒介,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妨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条式的学习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境教学,通过图像、声音甚至还可以是肢体,如角色扮演来达到有效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同时满足各个方面需求的学习平台,让课堂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三、信息化优化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是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的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技能,而难点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偏差。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笔者认为,吃透教材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首先要将教学内容摸清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适合学生的生本教案,是新型教育的基本技能。
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教师教学的研究方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负担合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有“我要学好”的责任心,并有“我一定能学好”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笔者发现学生在“将一个圆柱平均等分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这一点上比较难理解,而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困难。笔者就利用课件动画来进行演示操作,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等分再拼成长方体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越来越接近长方体的过程,从而理解了这个知识点,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四、信息化丰富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环境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建构知识,发挥灵活的应用知识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平均数》的一节课中,根据学生喜欢的球类运动,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勇敢队和胜利队拍球的视频,他们各队人数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拍球比赛,哪对赢?有什么办法?把思考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排球过程中,视频里又跑出一个队员有意加入勇敢队,结果反败为胜,而胜利队不服气,激发矛盾,让学生从中认识平均数意义,怎样求平均数?让学生讲出他们的方法进行比较,谁胜谁负得出结论从而认一位到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要求,在《平均数》一节课中,基于学习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再一次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如,(1)暑假到了,小詹要去游泳池游泳,他的身高是125厘米,游泳池有深有浅,平均水深为100厘米,他在池中会不会有危险?(2)两名运动员打靶成绩(统计表)如果选一人参加比赛,选谁最合适?(3)歌手大奖赛中,歌手所得平均分与实际分值有差距吗?等等,通过生活的实例巧妙应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出示“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门票出售情况(条形统计图),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馆长,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门票的出售量?”让学生进行角色进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出示一张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图片,告诉学生当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是约3千克,问学生:“回家看看你们家的水表?计算一下你们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是多少?”由此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数字的比较,并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珍惜用水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感受数学的美妙。数学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拥有数学思维,在数学学习时渗透生活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
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日后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地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考虑怎样制定出更加适合现代小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并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渗透进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