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流行歌曲的许多经典歌词大多源于词人对古典诗词审美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本文试图通过典型歌词例证的分析,论述其优秀流行歌曲的新歌诗体及中国风歌词是如何借鉴古诗词意象,再经词人主体心灵的加工改造、融会贯通,使其成为既有古典诗词的精神意蕴又有现代人浪漫情怀的精品的。
关键词:歌词;意象;借鉴;创造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51-3
流行歌曲以其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尤其是那些词曲兼美的新歌诗体、中国风歌曲的许多经典歌词,继承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讲究词的意境、韵味,追求一首好词须是一首适于入乐好诗的标准,表现出词人学修古典诗词,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
意象是词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是外在事物经词人主体心灵改造而创作的产物。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是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是美学中所说的,“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流行歌曲的歌词正是在形式、内容、主题、题目(标题)情感等方面对古典诗词审美意象予以借鉴与创造。
一、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大陆歌坛岭南派领军人物陈小奇词曲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演唱、《白云深处》廖百威演唱、《巴山夜雨》李进演唱)问世以后,便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歌词内容中审美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这是作者通过唐代张籍的诗《枫桥夜泊》,而改写的一首流行歌曲,词中的“渔火、枫桥、钟声、月、乌、涛声、客船”等意象,是借鉴《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古典诗词的精神意蕴,表达了现代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
《巴山夜雨》:“什么时候才是我的归期,反反复复的询问却无法回答你,远方是一个梦,明天是一个迷,我只知道远方没有巴山的雨,借着烛光把你的脸捧起……推不开的西窗,涨不满的秋池,剪不断的全都是你柔情万缕。”其中的“巴山、雨、西窗、烛、秋池”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意象组接仿佛电影蒙太奇,让我们透过这无声的画面,不仅感受到了“有声”的情感诉说,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生命中特有的、丰富的、充满生机的内心世界,婉约优雅生动感人。
《白云深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其中的“白云、枫林、霜叶、二月花、车”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杜牧的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意象,经主体心灵改造创作、融会贯通而铸成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笔下之景悦人耳目,所言之情沁人心脾,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此外,他创作的《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大浪淘沙》(毛宁演唱)同样是借鉴古诗词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这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韵味的意象,和谐有序地构成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图画,寄托了词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给人以穿越古今的时空感和审美愉悦,由此形成了陈小奇独特的陈氏风格,为流行歌词古典风格创作的典范。
其实,古典诗词对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源远流长,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多姿多彩。
例如:台湾著名女词人琼瑶为电视剧《在水一方》创作的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其中的“绿草、白雾、佳人、水”等意象,则是借鉴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蒹葭、白露、水”的意象加工、改造、融会、贯通,使其诗画合璧,清丽委婉,含蓄生动,真切感人,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另外,电视剧《还珠格格》插曲《当》的歌词: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中的“山、水”等意象,则是借鉴《汉乐府》中《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死不离,感天动地的热烈与奔放,真可谓千古绝唱。
另外她的《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梅花三弄》《一帘幽梦》《青青河边草》《鸳鸯锦》《烟雨蒙蒙》等歌词,同样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加工创作的歌词,其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情感的内涵,还使之更具有复杂性和立体感,收到了意蕴深刻、隽永的感人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琼瑶风格。
陈涛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是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的“孔雀”意象借鉴而来,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诠释并演绎了古今如刘兰芝“自挂东南枝”,焦仲卿“举身赴清池”般生死相依相随的千古绝唱。还有他为电视剧《金粉世家》创作的歌曲《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是借鉴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两首著名的自度曲咏梅,即以《暗香》《疏影》两个新颖的意象为调名,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可见,古典诗词意象的传承、熔铸、借鉴与创新,古往今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他的另一首《雁衔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精巧别致,似乎借鉴了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雨”的意象,极富初春温润如碧的画面感和朦胧美,仿佛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淡绿山水画,可谓思维独到,匠心独运。
张藜为电视剧《夜深沉》创作的主题歌《未了情》:“虽有灵犀一点通,却落得劳燕纷飞各西东”中的“灵犀”意象,则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再现了恋人无可奈何的离愁别绪。
阎肃为电视剧《戊戌风云》创作的主题歌《昨夜东风》(那英演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上下求索空缱绻,伫望九洲曙色红”则完全借鉴了唐李煜的《虞美人》“小楼、东风,故国、月明”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以上词人对古典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极具跳跃性和时空感。恰是舞蹈的流风回雪,其间的句式、节奏的变化、人称的转换、时空的交织等等,都为当代流行歌曲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二、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有些流行歌词的主题、题目(标题)直接借鉴了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如:刘海波演唱的《人面桃花》中的“桃花”意象,出自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则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原词再现。AGAIN乐队演唱的《烽火扬州路》,陈明演唱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演唱的《梦回唐朝》、《月梦》等歌词的主题,都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完美地诠释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传承与创造的密切关系。
在当代流行歌曲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惊异地发现,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了多首唐宋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虞美人》;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柳永的《雨霖铃》;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邓丽君演唱,真可谓词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邓丽君婉约清丽的演唱,使这张专辑成为流传至今的精品,极大地提升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三、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
中华文化古今一脉相承,很多流行歌词的意象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套用或模仿了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与风格,使其既有古诗词的意境、韵味,又具有现代人的家国情怀。
例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铁血丹心》:“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其间的情事际遇,内心感受的细致描摹,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卢国沾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词中浓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遥相呼应、恰到好处,成为诸多词家所景仰的典范。
在众多的词曲作家中,小虫的词作颇具元曲词风,如《情关》(陈淑桦演唱):“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聚散转眼成烟,秋风落叶愁满楼,儿女情长谁捉弄,这次孤行没人相送,看来只有挥挥衣袖,飘啊飘啊飘的风,吹的是谁的痛。”歌词的“秋风、落叶”等意象,在表现形式上,借鉴、套用并模仿了元曲的语言形式与风格。
他的《葬心》(黄莺莺演唱):“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挨。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既借鉴了李煜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的“林花”意象,又与元曲语言风格、精神意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词中的“蝴蝶”意象,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创作中常用常新的经典艺术形象。
新加坡著名词曲作家梁文福的《一程山水一程歌》清丽脱俗,魅力独具,为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的典范。
“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霜半是人影杳。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药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青江尽是泪,风情拍肩怕见明月减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徹,梦在叶叶声声尽处轻轻和。”仿佛有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境。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不知道,在快乐逍遥中,青春已逝,留下的是无尽的感伤和深深的嗟叹,流年似水,行板如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人不禁又想起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以及辛弃疾《摸鱼儿》的“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抒发的无限的感伤情怀,好似眼前展开了一幅韵味悠长的中国古典诗词画卷。画卷中的“桥边红药”仿佛出现了宋·姜夔《扬州慢》中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中的“红药”意象;而“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中的“新草”意象,既有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幻象,又有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沉醉不已。
其次,词中“诗、酒、月、乡、路、春、秋”等大量意象的叠加,隐晦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郁结、伤感的复杂情怀,抒发了人人心中有,但只有词人才能言说的快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憾和情感上的共鸣。
再次,歌曲的旋律恬淡、悠远、起伏、跌宕,抒发了惜春、悲秋的淡淡忧伤。特别是伴奏乐器钢琴的衬托,将力度与古诗词意象结合,加之大陆女歌手任天鸣哀而不伤的诠释,更增添了歌曲深邃醇厚的精神意韵。除去古诗词意象及形式的模仿与借鉴外,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了诸多的营养,如比兴手法(“心中积霜”)的运用,谐音双关(如“青江”即“情江”),运用叠字叠词(“月月、年年、叶叶、声声、轻轻”)所构成的意象叠现,注重歌词的韵律感与意境美等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从流行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等方面,阐述了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意象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借鉴、熔铸与创造,阐明了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的理论,表明了流行歌曲是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既承袭传统又不断地发展创新。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它既承载了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又彰显了人们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璀璨多姿,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生生不息,更行更远,愈久弥香。
参考文献:
1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 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关键词:歌词;意象;借鉴;创造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51-3
流行歌曲以其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旋律,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尤其是那些词曲兼美的新歌诗体、中国风歌曲的许多经典歌词,继承了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讲究词的意境、韵味,追求一首好词须是一首适于入乐好诗的标准,表现出词人学修古典诗词,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
意象是词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是外在事物经词人主体心灵改造而创作的产物。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是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的。”这就是美学中所说的,“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流行歌曲的歌词正是在形式、内容、主题、题目(标题)情感等方面对古典诗词审美意象予以借鉴与创造。
一、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大陆歌坛岭南派领军人物陈小奇词曲的“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演唱、《白云深处》廖百威演唱、《巴山夜雨》李进演唱)问世以后,便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歌词内容中审美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你面前。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这是作者通过唐代张籍的诗《枫桥夜泊》,而改写的一首流行歌曲,词中的“渔火、枫桥、钟声、月、乌、涛声、客船”等意象,是借鉴《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恰到好处地融入了古典诗词的精神意蕴,表达了现代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
《巴山夜雨》:“什么时候才是我的归期,反反复复的询问却无法回答你,远方是一个梦,明天是一个迷,我只知道远方没有巴山的雨,借着烛光把你的脸捧起……推不开的西窗,涨不满的秋池,剪不断的全都是你柔情万缕。”其中的“巴山、雨、西窗、烛、秋池”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其意象组接仿佛电影蒙太奇,让我们透过这无声的画面,不仅感受到了“有声”的情感诉说,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生命中特有的、丰富的、充满生机的内心世界,婉约优雅生动感人。
《白云深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其中的“白云、枫林、霜叶、二月花、车”等意象,是借鉴唐代杜牧的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意象,经主体心灵改造创作、融会贯通而铸成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笔下之景悦人耳目,所言之情沁人心脾,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此外,他创作的《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大浪淘沙》(毛宁演唱)同样是借鉴古诗词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这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韵味的意象,和谐有序地构成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图画,寄托了词人委婉含蓄的美好情感,给人以穿越古今的时空感和审美愉悦,由此形成了陈小奇独特的陈氏风格,为流行歌词古典风格创作的典范。
其实,古典诗词对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源远流长,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代世界的风云变幻,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多姿多彩。
例如:台湾著名女词人琼瑶为电视剧《在水一方》创作的主题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其中的“绿草、白雾、佳人、水”等意象,则是借鉴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蒹葭、白露、水”的意象加工、改造、融会、贯通,使其诗画合璧,清丽委婉,含蓄生动,真切感人,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另外,电视剧《还珠格格》插曲《当》的歌词: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中的“山、水”等意象,则是借鉴《汉乐府》中《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死不离,感天动地的热烈与奔放,真可谓千古绝唱。
另外她的《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梅花三弄》《一帘幽梦》《青青河边草》《鸳鸯锦》《烟雨蒙蒙》等歌词,同样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加工创作的歌词,其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情感的内涵,还使之更具有复杂性和立体感,收到了意蕴深刻、隽永的感人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琼瑶风格。
陈涛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是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的“孔雀”意象借鉴而来,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诠释并演绎了古今如刘兰芝“自挂东南枝”,焦仲卿“举身赴清池”般生死相依相随的千古绝唱。还有他为电视剧《金粉世家》创作的歌曲《暗香》:“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是借鉴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暗香”的意象加工创作而成。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两首著名的自度曲咏梅,即以《暗香》《疏影》两个新颖的意象为调名,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可见,古典诗词意象的传承、熔铸、借鉴与创新,古往今来,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他的另一首《雁衔泥》(眉佳唱):“金陵的美人横吹笛,引来了燕子衔春泥。燕子双双筑柳堤,柳荫深处传来浅笑低语。江南的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精巧别致,似乎借鉴了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雨”的意象,极富初春温润如碧的画面感和朦胧美,仿佛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淡绿山水画,可谓思维独到,匠心独运。
张藜为电视剧《夜深沉》创作的主题歌《未了情》:“虽有灵犀一点通,却落得劳燕纷飞各西东”中的“灵犀”意象,则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句,再现了恋人无可奈何的离愁别绪。
阎肃为电视剧《戊戌风云》创作的主题歌《昨夜东风》(那英演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上下求索空缱绻,伫望九洲曙色红”则完全借鉴了唐李煜的《虞美人》“小楼、东风,故国、月明”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以上词人对古典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极具跳跃性和时空感。恰是舞蹈的流风回雪,其间的句式、节奏的变化、人称的转换、时空的交织等等,都为当代流行歌曲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二、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
有些流行歌词的主题、题目(标题)直接借鉴了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如:刘海波演唱的《人面桃花》中的“桃花”意象,出自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则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原词再现。AGAIN乐队演唱的《烽火扬州路》,陈明演唱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演唱的《梦回唐朝》、《月梦》等歌词的主题,都是借鉴了古典诗词的意象,完美地诠释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传承与创造的密切关系。
在当代流行歌曲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我们惊异地发现,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中收录了多首唐宋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虞美人》;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柳永的《雨霖铃》;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少游的《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台湾著名作曲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邓丽君演唱,真可谓词曲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邓丽君婉约清丽的演唱,使这张专辑成为流传至今的精品,极大地提升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三、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
中华文化古今一脉相承,很多流行歌词的意象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套用或模仿了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与风格,使其既有古诗词的意境、韵味,又具有现代人的家国情怀。
例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铁血丹心》:“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应知爱意似流水,斩不断,理还乱。身经百劫也在心间,恩义两难断。”其间的情事际遇,内心感受的细致描摹,与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卢国沾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词中浓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遥相呼应、恰到好处,成为诸多词家所景仰的典范。
在众多的词曲作家中,小虫的词作颇具元曲词风,如《情关》(陈淑桦演唱):“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没有了天,爱恨在泪中间,聚散转眼成烟,秋风落叶愁满楼,儿女情长谁捉弄,这次孤行没人相送,看来只有挥挥衣袖,飘啊飘啊飘的风,吹的是谁的痛。”歌词的“秋风、落叶”等意象,在表现形式上,借鉴、套用并模仿了元曲的语言形式与风格。
他的《葬心》(黄莺莺演唱):“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是贪点儿依赖,贪一点儿爱,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挨。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既借鉴了李煜词《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的“林花”意象,又与元曲语言风格、精神意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词中的“蝴蝶”意象,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创作中常用常新的经典艺术形象。
新加坡著名词曲作家梁文福的《一程山水一程歌》清丽脱俗,魅力独具,为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的典范。
“是我将愁耽成醉醒作睡,还是愁与我的心共已累。非我赋诗诗赋我,非我饮酒酒饮我。何时鞋声经已沾上苍苔冷,世上何物最易催少年老,半是心中积霜半是人影杳。非我离月月离我,非我思乡乡思我,归得昔日桥边红药不识人。究竟是我走过路,还是路正走着我,风过西窗客渡舟船无觅处。是我经过春与秋,还是春秋经过我,年年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夜深孤灯照不悔,回首青江尽是泪,风情拍肩怕见明月减清辉。一程山水一程歌,一笛疏雨寒吹徹,梦在叶叶声声尽处轻轻和。”仿佛有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意境。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不知道,在快乐逍遥中,青春已逝,留下的是无尽的感伤和深深的嗟叹,流年似水,行板如歌,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让人不禁又想起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以及辛弃疾《摸鱼儿》的“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中抒发的无限的感伤情怀,好似眼前展开了一幅韵味悠长的中国古典诗词画卷。画卷中的“桥边红药”仿佛出现了宋·姜夔《扬州慢》中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中的“红药”意象;而“一川新草遥看却似旧”中的“新草”意象,既有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幻象,又有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沉醉不已。
其次,词中“诗、酒、月、乡、路、春、秋”等大量意象的叠加,隐晦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郁结、伤感的复杂情怀,抒发了人人心中有,但只有词人才能言说的快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憾和情感上的共鸣。
再次,歌曲的旋律恬淡、悠远、起伏、跌宕,抒发了惜春、悲秋的淡淡忧伤。特别是伴奏乐器钢琴的衬托,将力度与古诗词意象结合,加之大陆女歌手任天鸣哀而不伤的诠释,更增添了歌曲深邃醇厚的精神意韵。除去古诗词意象及形式的模仿与借鉴外,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了诸多的营养,如比兴手法(“心中积霜”)的运用,谐音双关(如“青江”即“情江”),运用叠字叠词(“月月、年年、叶叶、声声、轻轻”)所构成的意象叠现,注重歌词的韵律感与意境美等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从流行歌词内容上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歌词主题、题目(标题)对古诗词意象的借鉴与创造;古诗词意象及语言形式的模仿与套用等方面,阐述了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意象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借鉴、熔铸与创造,阐明了艺术的本体不是情感而是意象的理论,表明了流行歌曲是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既承袭传统又不断地发展创新。它一头连着《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头又接上了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它既承载了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潮又彰显了人们社会生活及情感世界的丰富多彩,璀璨多姿,它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生生不息,更行更远,愈久弥香。
参考文献:
1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4 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