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朝鲜族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儒家伦理思想对传统舞蹈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传统舞蹈在汲取儒家伦理思想及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伦理文化。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儒家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就是关于人性的学说。从仁学又衍生出诸多范畴, 包括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宽、敏、惠、孝、悌、忠、恕、诚等等。
朝鲜族在吸收儒家思想时,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经过有选择的糅杂和历史的积淀,比较突出地发展了仁义、礼让、孝道、好学等思想。“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民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
一、仁的体现
何为仁,孔子认为是“爱人”,并且与“礼”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泛爱众而亲仁”和睦相处、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已沉淀为朝鲜族人民心髓,成为共同心理素养和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到作用,受孔子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中国朝鲜族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同样也用生命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一点集中体现在20 世纪上半叶的反日斗争中,参加抗日斗争的朝鲜族人民就有数十万之众。他们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升华。
二、礼的体现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中另一个重要学说思想。孔子认为: “不知礼,无以立也。”可见礼之于仁学的重要。何谓知礼,孔子接着补充: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从四个方面规范了人们基本道德行为准则。
朝鲜族在历史上也是以讲究礼仪闻名,在文化表现上更是带有儒学的诸多体征,可以说是中国礼文化的再发展和延续。清朝时期已经迁徙东北的朝鲜族在进行社交婚丧礼仪时, “婚葬俱用歌舞。亲丧腰系麻带,三年内每食设主致祭。婚姻则指腹以定,宴宾以酒敬老,以肉馈送,以鸡鸭鱼为礼,绰有古风”。其表现出浓重的民族色彩,而“亲丧、婚姻、宴宾”则与汉满等民族习俗相近了。当代朝鲜族无论是在生产工作、社交礼仪,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保留着浓郁民族特征,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由此可见,儒家伦理规范对朝鲜族家庭中影响之深远,同时,朝鲜族对家庭伦理方面的遵行与践履也远远比汉族人民要深入和彻底。
三、孝的体现
孝道是中國儒家重要的道德纲目。古人云“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朝鲜古代就曾把《孝经》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宣扬孝道,鼓励孝行,使孝道成为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成为遍及整个地域和民族的行为准则。同时,也上升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因此, “孝道”思想成为维系朝鲜封建国家基石的重要思想伦理规范之一。当代朝鲜族的孝道思想继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程式化的趋势,丰富了孔子儒家思想的践行形式。据史料记载早在李氏朝鲜时期,就曾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安慰日”以展示、宣扬孝道。
四、学的体现
很多儒家经典谈到《论语》, 多从仁学及其衍生范畴———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孝、悌、忠、恕、诚等方面铺陈论述,而忽视了《论语》开篇明义之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内涵的挖掘。至于为什么要“学”,孔子又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因此,唯有学才能“使人性得到张扬”,唯有学才能使“人生获得更大自由”,唯有学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向自由王国”。朝鲜族忠实地拓宽了孔子关于“好学”的思想学说,尊师重教早已成为朝鲜全民族根深蒂固的优良传统,文化素质之高,教育程度之广,一直享誉于中国各族人民。孩子上学被认为是头等大事,不仅父母对老师彬彬有礼,而且也教导孩子要向老师敬礼。如果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不仅是全家的光荣,而且是全村的光荣。
五、中国的朝鲜族舞蹈
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发展
中国朝鲜族舞蹈艺术, 是在白衣同胞们扎根中国北疆, 进行创业的艰苦岁月里诞生的。天性喜好歌舞的朝鲜族人民, 在劳作之余, 还要兴致勃勃地相聚載歌载舞, 借以消除疲劳, 同时, 尽情倾诉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时期的朝鲜族舞蹈, 尚处于模仿阶段, 属于自发形态的原始舞蹈.从20 世纪初日、朝签订“ 合并条约” , 朝鲜沦为日帝殖民地起, 大量的朝鲜移民渡过图门江进人中国东北, 东三省遍布了朝鲜人居住的房舍.伴随着大规模的迁移, 其中许多朝鲜的民间艺人也将特有的舞蹈艺术也带到了到中国, 从而, 进一步促进了东北朝鲜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六、儒家思想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体现
(一)仁的思想
“仁”提倡“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最好途径,“仁”必须符合“礼”的标准。礼象征着“天地之序”;乐象征着“天地之和”。通过乐舞教育的普及,又可以实现文化的认同。儒家十分重视乐舞的教育作用和功能,认为音乐、舞蹈可以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在中朝舞乐交流中,朝鲜族舞蹈受到了中国乐舞的很大影响,在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三国鼎立时期,其文化上也形成了这样的趋势,宫廷舞蹈里的“呈才舞蹈”是从接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各种乐舞,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传统舞蹈。 使之具有“仁”是核心,“礼”是载体,“乐”是手段。这深刻体现“仁爱”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体现。
以现代人的思维回顾历史的舞蹈作品《深宫》为例,在沉幽幽的乐曲中, 刹时把观众的遐思带到重重深宫怨怼的境地中,感受到与“礼”制抗争的心髓呐喊,体会到将要把爆发的坚毅斗志。如此韵律之美为人物的成功塑造奠定了理性认知基础。
其实,朝鲜族舞蹈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来表现礼,都反映了礼文化对朝鲜族舞蹈的深远影响。
(三)孝的思想
韩国现代舞蹈作品《高丽葬》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反面反映了对老人的一种顾复之恩,当时高丽时期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高丽时代的朝鲜,父母年老以后,子女把老人背上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被称作“高丽葬”。一次儿子感动,决定背母亲回家。一天,中国的皇帝给高丽王出了一道难题,老妈妈的儿子向高丽王进言,高丽王以为高论,最终说出藏老母的事情,并实言此法乃母亲所创。高丽王甚是感受到了老人的智慧,下令废除“高丽葬”。
其实,正是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孝行促使了这个有违人道风俗的废除。而舞蹈《高丽葬》正是以此来表达孝行和孝义。
(四)学的思想
《书魂》是一部很典型的关于教育的舞蹈作品,它将浓厚的儒家传统礼教思想充分体现在每一个音符和舞蹈动律中,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著称。朝鲜于958年引进中国科举制度,高丽时代提倡儒学,鼓励汉文,创作诗词歌赋,推动了朝鲜汉文文学的发展。朝鲜族诚恳地传承了 “好学”的思想,体现了再穷不穷教育的精神 。
后记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而朝鲜族舞蹈作为朝鲜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儒学的思想,同时也在舞蹈表现中使儒家思想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向开明 太极文化与东亚舞蹈文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6.8
[2]王克芬 中国舞蹈发展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9
[3]孙艳姝 朝鲜人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8.7
作者简介:黄泽新(1991-),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儒家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就是关于人性的学说。从仁学又衍生出诸多范畴, 包括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宽、敏、惠、孝、悌、忠、恕、诚等等。
朝鲜族在吸收儒家思想时,根据本民族的特点,经过有选择的糅杂和历史的积淀,比较突出地发展了仁义、礼让、孝道、好学等思想。“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民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
一、仁的体现
何为仁,孔子认为是“爱人”,并且与“礼”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进步与发展,这种“泛爱众而亲仁”和睦相处、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已沉淀为朝鲜族人民心髓,成为共同心理素养和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到作用,受孔子儒家思想的极大影响,中国朝鲜族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同样也用生命捍卫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这一点集中体现在20 世纪上半叶的反日斗争中,参加抗日斗争的朝鲜族人民就有数十万之众。他们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升华。
二、礼的体现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中另一个重要学说思想。孔子认为: “不知礼,无以立也。”可见礼之于仁学的重要。何谓知礼,孔子接着补充: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从四个方面规范了人们基本道德行为准则。
朝鲜族在历史上也是以讲究礼仪闻名,在文化表现上更是带有儒学的诸多体征,可以说是中国礼文化的再发展和延续。清朝时期已经迁徙东北的朝鲜族在进行社交婚丧礼仪时, “婚葬俱用歌舞。亲丧腰系麻带,三年内每食设主致祭。婚姻则指腹以定,宴宾以酒敬老,以肉馈送,以鸡鸭鱼为礼,绰有古风”。其表现出浓重的民族色彩,而“亲丧、婚姻、宴宾”则与汉满等民族习俗相近了。当代朝鲜族无论是在生产工作、社交礼仪,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保留着浓郁民族特征,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由此可见,儒家伦理规范对朝鲜族家庭中影响之深远,同时,朝鲜族对家庭伦理方面的遵行与践履也远远比汉族人民要深入和彻底。
三、孝的体现
孝道是中國儒家重要的道德纲目。古人云“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朝鲜古代就曾把《孝经》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宣扬孝道,鼓励孝行,使孝道成为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成为遍及整个地域和民族的行为准则。同时,也上升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因此, “孝道”思想成为维系朝鲜封建国家基石的重要思想伦理规范之一。当代朝鲜族的孝道思想继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程式化的趋势,丰富了孔子儒家思想的践行形式。据史料记载早在李氏朝鲜时期,就曾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安慰日”以展示、宣扬孝道。
四、学的体现
很多儒家经典谈到《论语》, 多从仁学及其衍生范畴———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孝、悌、忠、恕、诚等方面铺陈论述,而忽视了《论语》开篇明义之语———“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内涵的挖掘。至于为什么要“学”,孔子又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因此,唯有学才能“使人性得到张扬”,唯有学才能使“人生获得更大自由”,唯有学才能使“人类社会走向自由王国”。朝鲜族忠实地拓宽了孔子关于“好学”的思想学说,尊师重教早已成为朝鲜全民族根深蒂固的优良传统,文化素质之高,教育程度之广,一直享誉于中国各族人民。孩子上学被认为是头等大事,不仅父母对老师彬彬有礼,而且也教导孩子要向老师敬礼。如果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不仅是全家的光荣,而且是全村的光荣。
五、中国的朝鲜族舞蹈
中国朝鲜族舞蹈的发展
中国朝鲜族舞蹈艺术, 是在白衣同胞们扎根中国北疆, 进行创业的艰苦岁月里诞生的。天性喜好歌舞的朝鲜族人民, 在劳作之余, 还要兴致勃勃地相聚載歌载舞, 借以消除疲劳, 同时, 尽情倾诉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时期的朝鲜族舞蹈, 尚处于模仿阶段, 属于自发形态的原始舞蹈.从20 世纪初日、朝签订“ 合并条约” , 朝鲜沦为日帝殖民地起, 大量的朝鲜移民渡过图门江进人中国东北, 东三省遍布了朝鲜人居住的房舍.伴随着大规模的迁移, 其中许多朝鲜的民间艺人也将特有的舞蹈艺术也带到了到中国, 从而, 进一步促进了东北朝鲜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六、儒家思想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体现
(一)仁的思想
“仁”提倡“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最好途径,“仁”必须符合“礼”的标准。礼象征着“天地之序”;乐象征着“天地之和”。通过乐舞教育的普及,又可以实现文化的认同。儒家十分重视乐舞的教育作用和功能,认为音乐、舞蹈可以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在中朝舞乐交流中,朝鲜族舞蹈受到了中国乐舞的很大影响,在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三国鼎立时期,其文化上也形成了这样的趋势,宫廷舞蹈里的“呈才舞蹈”是从接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各种乐舞,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族传统舞蹈。 使之具有“仁”是核心,“礼”是载体,“乐”是手段。这深刻体现“仁爱”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体现。
以现代人的思维回顾历史的舞蹈作品《深宫》为例,在沉幽幽的乐曲中, 刹时把观众的遐思带到重重深宫怨怼的境地中,感受到与“礼”制抗争的心髓呐喊,体会到将要把爆发的坚毅斗志。如此韵律之美为人物的成功塑造奠定了理性认知基础。
其实,朝鲜族舞蹈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来表现礼,都反映了礼文化对朝鲜族舞蹈的深远影响。
(三)孝的思想
韩国现代舞蹈作品《高丽葬》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反面反映了对老人的一种顾复之恩,当时高丽时期一个感人的孝行故事。高丽时代的朝鲜,父母年老以后,子女把老人背上山遗弃掉,等老人自生自灭,被称作“高丽葬”。一次儿子感动,决定背母亲回家。一天,中国的皇帝给高丽王出了一道难题,老妈妈的儿子向高丽王进言,高丽王以为高论,最终说出藏老母的事情,并实言此法乃母亲所创。高丽王甚是感受到了老人的智慧,下令废除“高丽葬”。
其实,正是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孝行促使了这个有违人道风俗的废除。而舞蹈《高丽葬》正是以此来表达孝行和孝义。
(四)学的思想
《书魂》是一部很典型的关于教育的舞蹈作品,它将浓厚的儒家传统礼教思想充分体现在每一个音符和舞蹈动律中,以潇洒、典雅、含蓄、飘逸而著称。朝鲜于958年引进中国科举制度,高丽时代提倡儒学,鼓励汉文,创作诗词歌赋,推动了朝鲜汉文文学的发展。朝鲜族诚恳地传承了 “好学”的思想,体现了再穷不穷教育的精神 。
后记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而朝鲜族舞蹈作为朝鲜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体现了儒学的思想,同时也在舞蹈表现中使儒家思想更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向开明 太极文化与东亚舞蹈文化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6.8
[2]王克芬 中国舞蹈发展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9
[3]孙艳姝 朝鲜人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8.7
作者简介:黄泽新(1991-),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