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企业的应对方案初探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_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个人所得税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红利的同时,也为企业运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本文从概述新个人所得税入手,分析了新个人所得税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企业的应对方案。
  新个人所得税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做出的改革调整,随着新个税的出台,纳税人得到了更多的优惠和红利,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为企业的销售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前景,但同时新个税的颁布也对企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积极应对、科学调整、适应改革,才能谋求更好发展。
   一、新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实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公平重要的基础工具。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传统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模式无法适应现阶段经济水平,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传统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但是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起征点与居民正常消费水平的差距会逐渐拉大,传统个人所得税加重居民纳税负担,增加居民纳税压力,还会降低消费的欲望和购买能力,长此以往会严重抑制经济的发展。
  新个人所得税在扣除项目、扣除机制、税率级距等方面较传统个人所得税相比,做出了科学优化和合理调整。税率级距范围进行了扩大,3%、10%、20%的级距调整为不同纳税者找到合适的纳税级距,例如第一级月纳税所得额由传统1500元以下调整到不高于3000元;第四级税率级距由原来9000~35000缩小到25000~35000;而第五级、第六级、第七级则维持原有级距,未作出调整,新个税对级距的调整可以有效降低纳税者压力,特别是中低收入水平的纳税群体可以充分体会到新个税带来的诸多优惠。新个税在扣除项目方面做出的调整除了提高免增额度、实现扣除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费用项目,还增加了包括房贷、医疗、养老、教育、房租、房贷等诸多家庭主要的支出项目作为全新转型附加扣除项目进行事先扣除,极大的降低了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扣除机制方面充分考虑靠纳税群体的差异性,通过构建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综合扣除体系,弥补传统个税法律的不足之处。
   二、新个人所得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新个人所得税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履行法律义务、落实纳税义务,对于提高员工福利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新个税体系下企业税款申报、社保缴纳工作日趋从严,企业保证员工福利落实,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極性、降低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内部运行成本;同时新个税能够有效降低工薪阶层的纳税压力,提高居民的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提高居民的市场需求,促进企业的销售增收。新个税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红利、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面对全新个税体系要面临的挑战。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运行模式,薪酬体系、风险防控措施、税务筹划等方面,面对新个税实施背景下都会收到一定冲击,企业对于新个税规定的吸收、消化能力有限,因此人力资源、财务预算等工作都建面临一定的考验,对企业平稳运行带来了一定冲击。
   三、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企业的应对方案
  (一)加强法规学习
  企业运行过程中对于传统的税务法规的熟悉程度较强,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和税务筹划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加强新个税法规的学习,深化新规定的解读程度,加强对新个税的认知,从而更好的根据新个税法规促进企业改革,推进企业运行于新个税的融合。首先企业提高新个税法律规定学习的重视程度,通过讲座、集中培训、企业论坛等方式促进员工对新个税的认知;同时加强制定企业税法工作改革方案,落实好工资等收入的调整工作,持续关注新个税专项附加项目事先扣除等相关规定的更新发展;更重要的是重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对于新个税法规的学习情况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加强企业运行对政策法规变化的敏感程度,及时根据政策进行企业内部运行的调整。
  (二)重视纳税申报复杂性
  新个税除了在法律法规方面发生了变动之外,补税政策的增加和退税难度的升级都为企业纳税申报增加了难度,对企业纳税申报工作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深入学习和解读相关规定和申报流程,强化专人专岗的设立,加强专人专职能力,加强纳税工作的监督和复查工作,积极应对申报工作的复杂情况和多样难题。
  (三)优化薪酬体系
  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就是人才动力,企业运行调整和管理改革与员工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对于员工薪资的调整、改善,保证运行成本同时增加员工积极性,将企业高管和外籍工作人员的薪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充分将员工需求、发展远景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发挥薪酬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推动企业、员工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新个人所得税背景下,企业要加强税法学习、重视申报复杂性、优化薪酬体系,多方发力适应改革,发挥新个税体系优势,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作者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学生需要获得的职业素养也更全面。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为酒店行业培养专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中要始终贯彻工匠精神理念。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中,为高职酒店人才职业素養培育提供新路径,为酒店行业培养出新时代工匠型人
期刊
本文简要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意义,并对该模式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最后总结了中职烹饪专业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的途径,希望能为我国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带来一定的办学参考。   一、引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是职业院校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具体是指将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借助企
期刊
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任务。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内涵的精神思想,其主题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故而将其融入到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意义非凡。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概念的产生是在
期刊
以现代学徒制的导师团队建设为切入点,论述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导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除在学校中学习,同时也在企业中实践并获得劳动报酬。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艾丝碧西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学徒制班。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学徒制班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管理措施。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重要一个环节
期刊
在社会发展纷杂环境下,青少年的社会安全已经成为了一种研究热点话题,如何防范青少年不受到社会危害,在本文中就主要分析和提出了关于防范危害青少年社会就业发展的一系列阻碍因素,青少年面对社会的不稳定性与就业单位的欺诈行为屡屡上当受骗,作者研究政府及行业协会正确引导下,如何提升青少年社会就业发展的预防与保护措施,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看法。  青少年的社会就业发展是我国教育结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少年的就业
期刊
目前,我国高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空前庞大,学生群体已然是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所处环境不断变化,高校学生面临的不安定因素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结合当前新的社会发展环境分析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仍然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实验室爆炸”“非正常死亡”“学生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在我国高校仍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师生带来巨大损失,給
期刊
为从根本上充分展现我国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率水平和质量素质过程,由此需要国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活动选择形式和路径上注重创新性的特点,对相关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势展开必要的深层挖掘探究,举例印证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相关实践要点,更好的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开展人力资遇培训工作方面的质量提升和深度扩展,最终有效的推动
期刊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教育行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其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不在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包括人力资源数据的采集整理与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际物流行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全球化对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培养国际物流人才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希望能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本文将会针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一、引言
期刊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新兴性,在人力资源建设层面需要以创新化、技术化特点为标杆,而受限于诸多客观因素,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力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亟需以针对性策略加以调整。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现针对该行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展开逐一分析,并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旨在为后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结构,致力于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进程。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