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黔西南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受社会文化、教育自身因素、经济因素、家长教育因素等影响,教育明显滞后。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通过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完善文化环境、提高教师素质、拓展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等途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文化因素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人口约348万,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111万,占总人口的40%。由于少数民族种类多、文化差异大,极大影响了教育效果。现来分析一下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黔西南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明显滞后
(一)社会文化因素
1、经济发展落后对教育的制约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首要原因可以归结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因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社会和家庭都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投入。而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量不足,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这反过来又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的落后。
2、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教育观念落后
建国以来,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少数民族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没有根本改变,在教育观念上尤其如此。由于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比较低,对教育缺乏长远目光,对教育的长期投入、高投入难以理解,对子女的教育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二)教育的自身因素
1、家庭教育的薄弱
受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各种条件的狠制,在民族地区的家庭中,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既不能给予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不能意識到良好的教育对女童、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这就使得女童的学习起点低,学习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
2、教师力量的薄弱
民族地区的教师主要来自本地,当地的民族文化思想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些女孩想读书的愿望和行为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对女童的期望值很低。这种不正确的教师观,对女童是一种歧视,极大地降低了她们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差,收入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家庭中女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在封闭落后的地区女童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只要接受简单的家庭教育,会洗衣、做饭、带孩子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成为家庭里的重要劳动力,为家庭减轻负担。家长错误地认为,女童不上学对家庭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能带来经济收益。
(四)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困难
民族地区家长汉语水平有限,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工程的开展,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定。即使有的家长比较支持孩子学习汉语,但孩子缺之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影响的对策
(一)学校积极举办家长学校
提高民族地区家长综合素质,家庭教育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所以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等科学的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科学、系统地教育好孩子。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掌握理性、关爱、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完善文化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使孩子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成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中的一切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父母如果遵守老旧的封建陋习,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现代思想和观念呢?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启迪思想,陶冾情操,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理素质。
(三)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质
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冾、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夸美纽斯曾说:“假如你不把良好的种子撒在地上,它只会生出罪恶的莠草。“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动力,近年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四)拓展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第一,学校应当突破单一、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确定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模式,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孩子接受教育;
第二,让民族地区家长认识到孩子接受教育的好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江.边远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11):40-41.
[2]李杰,苏丹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169-170.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文化因素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素有“西南屏障”和“滇黔锁钥”之称。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人口约348万,有布依、苗、汉、瑶、仡佬、回等3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111万,占总人口的40%。由于少数民族种类多、文化差异大,极大影响了教育效果。现来分析一下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黔西南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明显滞后
(一)社会文化因素
1、经济发展落后对教育的制约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落后的首要原因可以归结于经济发展的落后。因为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社会和家庭都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投入。而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量不足,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这反过来又制约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的落后。
2、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教育观念落后
建国以来,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少数民族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没有根本改变,在教育观念上尤其如此。由于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素质比较低,对教育缺乏长远目光,对教育的长期投入、高投入难以理解,对子女的教育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二)教育的自身因素
1、家庭教育的薄弱
受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各种条件的狠制,在民族地区的家庭中,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既不能给予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又不能意識到良好的教育对女童、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这就使得女童的学习起点低,学习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
2、教师力量的薄弱
民族地区的教师主要来自本地,当地的民族文化思想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些女孩想读书的愿望和行为得不到教师的支持,对女童的期望值很低。这种不正确的教师观,对女童是一种歧视,极大地降低了她们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三)经济因素的影响
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差,收入有限,导致少数民族家庭中女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同时很多家长认为在封闭落后的地区女童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育,只要接受简单的家庭教育,会洗衣、做饭、带孩子就可以了。这样还可以成为家庭里的重要劳动力,为家庭减轻负担。家长错误地认为,女童不上学对家庭来说不仅没有任何的损失,反而能带来经济收益。
(四)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困难
民族地区家长汉语水平有限,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工程的开展,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定。即使有的家长比较支持孩子学习汉语,但孩子缺之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解决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影响的对策
(一)学校积极举办家长学校
提高民族地区家长综合素质,家庭教育观念决定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所以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等科学的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科学、系统地教育好孩子。学校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掌握理性、关爱、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完善文化环境
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使孩子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成长。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中的一切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试想父母如果遵守老旧的封建陋习,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现代思想和观念呢?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让自己的品质、言行给孩子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启迪思想,陶冾情操,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良好理素质。
(三)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质
家庭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它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道德的陶冾、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夸美纽斯曾说:“假如你不把良好的种子撒在地上,它只会生出罪恶的莠草。“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师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和动力,近年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人数越来越多,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素质。
(四)拓展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第一,学校应当突破单一、封闭的传统办学模式,确定适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模式,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孩子接受教育;
第二,让民族地区家长认识到孩子接受教育的好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的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江.边远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0(11):40-41.
[2]李杰,苏丹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能力现状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