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儿子结束高考大半年了,负笈远行,成为一名大学生了。这18年,我真切地感受到育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横看成岭,侧看是峰,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也是我自己人生丰润圆满的过程。
培土:儿子每天
知道六个“为什么”
儿子三岁前,为了省事,我在他眼巴巴想听我讲故事的时候,不管他是否听得懂,就为他读安徒生童话。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全本,没想到儿子倒听得十分专注。儿子后来语文学习很见悟性,写作时文字感觉也不错,是否多少有些受此影响?虽说是为了偷懒才这样干,但我深知那些美妙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一旦“种”进潜意识,总有一天会有收成。所以,一有空我就给他读唐诗宋词,却并不硬性要求他背。
他上幼儿园时,我还常常将读一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为什么”作为儿子在某件事上表现好的奖励,吊起他学习科学的胃口。比如,肯翻多少个跟斗,就奖多少则科学小故事。有一阵子,每天临睡前,他都能得到六个“为什么”的答案。儿子长大后,这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妙回忆。
赏识:催生孩子
自信、乐观的气质
儿子四岁时,我送他去幼儿绘画学习班,想让他学习对美的感受力。无论他画什么,我们都郑重其事地将画贴到家中最重要的墙面上,渐渐地,一面墙都贴满了画,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我们让儿子站在他满墙的画面前,拍下照片放在影集中。家中来客人了,我们往往拿出来欣赏一番。父母欣赏的态度可能是最容易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之后,我挑选其中我喜欢的一张,用镜框装起来,每次搬家,都带到新居,放在家中的重要位置。我想传达给儿子的,除了一份对绘画本身的喜爱,还有一种以他为骄傲的无声的语言。
多多赞美,是我和儿子沟通的重要秘诀。我常和儿子掰着指头数谁的优点多,轮流说,看谁先说不下去。比如我说“我努力工作”,他就会跟上一句“我努力学习”。我想,这样的方法,肯定比用“你应该……”的句式来得有效果。有一则报道说,一个教育工作者到某中学做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拿出纸写下自己的优点,竟然难倒一大片学生。可见,学生们平时常常处于被批评的压抑状态。被“指责”总是不快乐的,即使对成人也一样。我相信,孩子在被爱、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的环境中成长,自信的气质就会由内而外,仿若天成。
艺术:学琴
让记忆力十分出色
我觉得孩子都应该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儿子五岁开始学拉小提琴,我当初的想法是:会一种器乐,以后既可以有点音乐修养(至少听得懂交响乐也好),又可以在情绪不佳时有一种良好的宣泄或逃避的渠道。所以,他学小提琴的过程很散漫,我虽然为他请了专业老师,学习过程也贯穿了整个小学、初中阶段,但他没有进度的压力,更没有考级的焦虑。无压力的兴趣培养,除了让儿子对艺术有很好的感受力外,学琴还带给了儿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儿子的记忆力十分出色。
惩罚:只要孩子改正错误,
妈妈也不再犯
我至今还记得他刚上小学不久发生的一桩事。有一次我去接他,老师说儿子上课不听讲,我听说后板着脸批评了他。没想到我第二天去接他时,老师说了同样的话,这下我的气可不打一处来了,回家路上不再理他,闷声不响往前走。他自知理亏,一路跟着也无话。走到家门口,我打开门进去,一反手把他关在了门外(这是很多家长易犯的大错误——我的“马后炮”认识)。儿子倔犟得很,站在门外一声不吭。
天色渐渐昏暗,那天家中只有我和儿子。我看这样僵持着也不是个事,于是打开了门。怎么下台阶呢?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妈妈把你关在门外错了,妈妈向你认错。但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难免犯错。就像你是第一次做学生,也难免犯错。不过妈妈的错是因为你犯错在先,只要你改正错误,妈妈也绝不再犯。”我的一席话释放了儿子的委屈情绪,他“哇”地哭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听到学校老师的“告状”。多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事我对儿子依旧怀着一份歉疚,我知道当年的举动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极其错误的,这比揍孩子一顿还可怕。这种冷暴力式的惩罚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弥补,后果会很严重。
素质:把学来的
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中学时,儿子对生物学情有独钟,进入高中后,理科各科都组织了竞赛班。儿子一开始选择了化学,后来出于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再加上对升学有自己的规划,悄悄看起了生物竞赛书,并且学着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了。
有一次我生病,拍出的CT片有黑影,由于不能确定病情,很是担心。儿子拿过片子一看,说,妈妈不用担心的,没什么大问题。我问为什么,他说,片子黑影边缘是毛边,所以问题应该不大。诊断结果不出儿子所料,我感到十分欣慰。以后每次体检,我都会将体检报告给他,让儿子为我做“专业”解答。
儿子因此很有成就感,逢到我生病,他会很主动地跑来“检查”我吃的药是否合适。他平时也常常为我解答对人体和一些植物的疑惑。看到我“崇拜”的夸张表情,他十分得意。“学以致用”大概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良性刺激,儿子对生物学的学习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有一天,儿子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不阻止我参加竞赛,不干涉我参加活动。从小到大,儿子参加的诸多活动,如动漫比赛、辩论赛、戏剧演出等,只要他愿意,我都支持。因为,我知道:一个愿意为自己和集体去争取荣誉的学生,他最后所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比一时失去的东西多。
18年来,我和儿子携手走在一条花香满径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学会做孩子、做母亲。现在,儿子上大学了,我们又有了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我从儿子的博客中了解他的大学生活。
栏目管理/曹雯编辑/李贤平
E-mail:cw_0791@163.com
培土:儿子每天
知道六个“为什么”
儿子三岁前,为了省事,我在他眼巴巴想听我讲故事的时候,不管他是否听得懂,就为他读安徒生童话。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全本,没想到儿子倒听得十分专注。儿子后来语文学习很见悟性,写作时文字感觉也不错,是否多少有些受此影响?虽说是为了偷懒才这样干,但我深知那些美妙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一旦“种”进潜意识,总有一天会有收成。所以,一有空我就给他读唐诗宋词,却并不硬性要求他背。
他上幼儿园时,我还常常将读一则“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为什么”作为儿子在某件事上表现好的奖励,吊起他学习科学的胃口。比如,肯翻多少个跟斗,就奖多少则科学小故事。有一阵子,每天临睡前,他都能得到六个“为什么”的答案。儿子长大后,这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妙回忆。
赏识:催生孩子
自信、乐观的气质
儿子四岁时,我送他去幼儿绘画学习班,想让他学习对美的感受力。无论他画什么,我们都郑重其事地将画贴到家中最重要的墙面上,渐渐地,一面墙都贴满了画,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我们让儿子站在他满墙的画面前,拍下照片放在影集中。家中来客人了,我们往往拿出来欣赏一番。父母欣赏的态度可能是最容易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之一。之后,我挑选其中我喜欢的一张,用镜框装起来,每次搬家,都带到新居,放在家中的重要位置。我想传达给儿子的,除了一份对绘画本身的喜爱,还有一种以他为骄傲的无声的语言。
多多赞美,是我和儿子沟通的重要秘诀。我常和儿子掰着指头数谁的优点多,轮流说,看谁先说不下去。比如我说“我努力工作”,他就会跟上一句“我努力学习”。我想,这样的方法,肯定比用“你应该……”的句式来得有效果。有一则报道说,一个教育工作者到某中学做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们拿出纸写下自己的优点,竟然难倒一大片学生。可见,学生们平时常常处于被批评的压抑状态。被“指责”总是不快乐的,即使对成人也一样。我相信,孩子在被爱、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的环境中成长,自信的气质就会由内而外,仿若天成。
艺术:学琴
让记忆力十分出色
我觉得孩子都应该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儿子五岁开始学拉小提琴,我当初的想法是:会一种器乐,以后既可以有点音乐修养(至少听得懂交响乐也好),又可以在情绪不佳时有一种良好的宣泄或逃避的渠道。所以,他学小提琴的过程很散漫,我虽然为他请了专业老师,学习过程也贯穿了整个小学、初中阶段,但他没有进度的压力,更没有考级的焦虑。无压力的兴趣培养,除了让儿子对艺术有很好的感受力外,学琴还带给了儿子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儿子的记忆力十分出色。
惩罚:只要孩子改正错误,
妈妈也不再犯
我至今还记得他刚上小学不久发生的一桩事。有一次我去接他,老师说儿子上课不听讲,我听说后板着脸批评了他。没想到我第二天去接他时,老师说了同样的话,这下我的气可不打一处来了,回家路上不再理他,闷声不响往前走。他自知理亏,一路跟着也无话。走到家门口,我打开门进去,一反手把他关在了门外(这是很多家长易犯的大错误——我的“马后炮”认识)。儿子倔犟得很,站在门外一声不吭。
天色渐渐昏暗,那天家中只有我和儿子。我看这样僵持着也不是个事,于是打开了门。怎么下台阶呢?我想了想对儿子说:“妈妈把你关在门外错了,妈妈向你认错。但妈妈是第一次做妈妈,难免犯错。就像你是第一次做学生,也难免犯错。不过妈妈的错是因为你犯错在先,只要你改正错误,妈妈也绝不再犯。”我的一席话释放了儿子的委屈情绪,他“哇”地哭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听到学校老师的“告状”。多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事我对儿子依旧怀着一份歉疚,我知道当年的举动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极其错误的,这比揍孩子一顿还可怕。这种冷暴力式的惩罚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弥补,后果会很严重。
素质:把学来的
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中学时,儿子对生物学情有独钟,进入高中后,理科各科都组织了竞赛班。儿子一开始选择了化学,后来出于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再加上对升学有自己的规划,悄悄看起了生物竞赛书,并且学着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了。
有一次我生病,拍出的CT片有黑影,由于不能确定病情,很是担心。儿子拿过片子一看,说,妈妈不用担心的,没什么大问题。我问为什么,他说,片子黑影边缘是毛边,所以问题应该不大。诊断结果不出儿子所料,我感到十分欣慰。以后每次体检,我都会将体检报告给他,让儿子为我做“专业”解答。
儿子因此很有成就感,逢到我生病,他会很主动地跑来“检查”我吃的药是否合适。他平时也常常为我解答对人体和一些植物的疑惑。看到我“崇拜”的夸张表情,他十分得意。“学以致用”大概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良性刺激,儿子对生物学的学习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有一天,儿子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感谢你不阻止我参加竞赛,不干涉我参加活动。从小到大,儿子参加的诸多活动,如动漫比赛、辩论赛、戏剧演出等,只要他愿意,我都支持。因为,我知道:一个愿意为自己和集体去争取荣誉的学生,他最后所学到的东西一定会比一时失去的东西多。
18年来,我和儿子携手走在一条花香满径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在沟通和交流中共同学会做孩子、做母亲。现在,儿子上大学了,我们又有了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我从儿子的博客中了解他的大学生活。
栏目管理/曹雯编辑/李贤平
E-mail:cw_07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