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农五师在农村饮水工作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实施人饮解困工程,突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水源选择,提高认识,方案可行,管理到位,改善了广大职工群众的饮水条件,具体做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改水措施;新技术;新材料;认识;管理;农五师
新疆兵团农五师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缘,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境内,南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北与塔城地区相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 79 °52 ′30″~83 °41 ′07″,北纬 44 °21 ′34″~45 °14 ′45″。农五师有8个边境农牧团场,常年驻守在380km中哈边境线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及边境地区的稳定、安宁,同时一直在致力于发展经济,也一直在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而努力。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饮水条件非常艰苦,广大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一直停在能“有水吃”的状态上,即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大口井水、河水、渠水、泉水、涝坝水,甚至冬季到河坝打冰吃水,常常是冬春饮雪水,夏季饮泥水,秋季饮绿水。进入20世纪70年代,部分团场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地下水,初步由井水代替了最初的涝坝水,取水方式主要是肩挑手提和畜力远距离拉运,因饮水多为人畜共饮,肠道传染病发生率较高。
进入8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地下水开采的力度逐步加大,饮用自来水也逐步得到普及,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集中力量攻坚,农五师也相继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在国家和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团场职工的饮水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大多数团场的取水方式由原来的肩挑手提变为自来水供应或到公共给水点挑水,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团场职工吃水困难的局面;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管网大多采用铸铁管或白塑料管。
改革开放20年来,农五师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增强,各级党委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也多方筹集资金以改善人民群众的吃水条件,到目前,已有不少农村居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的生活条件正日趋改善。2000~2004年是国家对农村饮水解困投入力度最大的阶段,也是农五师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最好时期,该阶段主要以单连集中供水工程为主,水利部、计委先后安排了一期、二期人饮解困和应急抗旱项目,给农五师下达项目资金1 288.92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60万元,农五师自筹资金528.927万元,计划解决农五师3.939 2万人的饮水困难。截止到2004年底,农五师已完成了50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985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共完成投资1 397.6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60万元,自筹资金637.68万元。
1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在技术上:按照传统模式,即打井→水塔(压力罐)→管网→用户,这种模式在多个团场已使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存在着一些问题,采用水塔供水的团场,不能连续供水,容易产生渗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单位,且运行管理不便,二次污染隐患极大;采用压力罐供水的团场,压力罐锈蚀严重,二次污染严重,使用寿命短,不宜管理。目前农五师已不再使用压力罐这种供水方式。近几年来,在使用恒压变频供水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技术已经成熟。按照新的供水方式,即“打井→变频设备→管网→用户”,使用效果较好,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特别是对管网供水压力能实施有效调节,在新建管网与老管网结合使用时能提供合适的压力,既能保证供水需求,又可使老管网承受合适的压力不至于发生爆管现象。使用变频设备投资省、安装快、全自动运行、使用方便、运行可靠、管理简单。
在新材料使用上:农五师在人饮工程材料使用上由过去铸铁管、白塑料管,到如今使用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和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不仅安装、运输方便,符合卫生要求,而且投资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水源的选择
由于农五师地表水资源有限且水质水量得不到保证,在水源选择上优先选用地下水,尤其选择深层地下水。农五师是以井灌为主的地区,到了灌溉期间,灌溉井大量抽水使周围浅层井水位下降抽不出水,而且浅层井水质不易得到保证,易受污染。采用深层地下水,单井出水量120~320m3/h之间,水质化验显示完全达到饮用标准,并对已建饮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和不定期取水化验。
3认识提高
饮水工程建设不仅降低了团场职工“因病致贫”现象,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团场连队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团场职工有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如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上,对连队的经济发展、团场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极大增强了职工改水积极性,职工在团场资金困难情况下,团场职工不等不靠,以义务投工投劳方式与团场共同进行人饮工程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团场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与团场连队的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带动了团场经济发展。
4经济方案可行
抓住国家实施人饮解困项目的机遇,在国家的扶持下,按照团场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等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完成人饮解困项目,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真正送到每家每户,通过2000~2004年农村人饮解困项目建设的探索,该筹资方案可行,人民群众是欢迎的,成效显著。
5管理到位
5.1组织管理
专门成立了两级“人饮项目领导小组”,分别由师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计划、水利、卫生、财务、审计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五师水利局或团场基建科。农五师还与团场主要负责人签定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各级党委的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通过高效严密的组织领导机构,保障工程按期完成。
5.2项目管理
(1)由师水利局对人畜饮水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评定,以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投资等。
(2)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材料设备招标。
(3)严格选择施工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进行招标投标,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施工队伍。
(4)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按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
5.3资金管理
(1)项目资金由国家、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项目的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现代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运作,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2)国家投入的资金严格采用报账制度,配套资金在实施中必须逐级落实,划入资金专户中,并列入年度财务计划。资金的划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情况拨付,并预留竣工尾款,待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对资金的安排坚持与任务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和建设成效挂钩,各分项的实施必须合同管理,按合同条款及任务完成情况分配、支付资金。
5.4运行管理
在水厂运行管理上,为保证水厂正常安全运行,建立水厂岗位规章制度,如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水源管理制度、供水、用水制度、机泵安全运行制度、供水设施维修制度等。对水厂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供水工艺、水质监测、水质消毒、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基本技能,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关键词 改水措施;新技术;新材料;认识;管理;农五师
新疆兵团农五师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缘,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境内,南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北与塔城地区相邻,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国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 79 °52 ′30″~83 °41 ′07″,北纬 44 °21 ′34″~45 °14 ′45″。农五师有8个边境农牧团场,常年驻守在380km中哈边境线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及边境地区的稳定、安宁,同时一直在致力于发展经济,也一直在为解决群众吃水问题而努力。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由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饮水条件非常艰苦,广大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一直停在能“有水吃”的状态上,即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大口井水、河水、渠水、泉水、涝坝水,甚至冬季到河坝打冰吃水,常常是冬春饮雪水,夏季饮泥水,秋季饮绿水。进入20世纪70年代,部分团场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开采地下水,初步由井水代替了最初的涝坝水,取水方式主要是肩挑手提和畜力远距离拉运,因饮水多为人畜共饮,肠道传染病发生率较高。
进入8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地下水开采的力度逐步加大,饮用自来水也逐步得到普及,尤其是到了90年代,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集中力量攻坚,农五师也相继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在国家和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团场职工的饮水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大多数团场的取水方式由原来的肩挑手提变为自来水供应或到公共给水点挑水,在当时极大地改善了团场职工吃水困难的局面;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设计标准低,管网大多采用铸铁管或白塑料管。
改革开放20年来,农五师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显著的增强,各级党委在抓好生产的同时,也多方筹集资金以改善人民群众的吃水条件,到目前,已有不少农村居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群众的生活条件正日趋改善。2000~2004年是国家对农村饮水解困投入力度最大的阶段,也是农五师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最好时期,该阶段主要以单连集中供水工程为主,水利部、计委先后安排了一期、二期人饮解困和应急抗旱项目,给农五师下达项目资金1 288.927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60万元,农五师自筹资金528.927万元,计划解决农五师3.939 2万人的饮水困难。截止到2004年底,农五师已完成了50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3.985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共完成投资1 397.6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60万元,自筹资金637.68万元。
1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在技术上:按照传统模式,即打井→水塔(压力罐)→管网→用户,这种模式在多个团场已使用,技术上已经成熟。但存在着一些问题,采用水塔供水的团场,不能连续供水,容易产生渗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单位,且运行管理不便,二次污染隐患极大;采用压力罐供水的团场,压力罐锈蚀严重,二次污染严重,使用寿命短,不宜管理。目前农五师已不再使用压力罐这种供水方式。近几年来,在使用恒压变频供水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技术已经成熟。按照新的供水方式,即“打井→变频设备→管网→用户”,使用效果较好,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特别是对管网供水压力能实施有效调节,在新建管网与老管网结合使用时能提供合适的压力,既能保证供水需求,又可使老管网承受合适的压力不至于发生爆管现象。使用变频设备投资省、安装快、全自动运行、使用方便、运行可靠、管理简单。
在新材料使用上:农五师在人饮工程材料使用上由过去铸铁管、白塑料管,到如今使用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和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不仅安装、运输方便,符合卫生要求,而且投资省,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水源的选择
由于农五师地表水资源有限且水质水量得不到保证,在水源选择上优先选用地下水,尤其选择深层地下水。农五师是以井灌为主的地区,到了灌溉期间,灌溉井大量抽水使周围浅层井水位下降抽不出水,而且浅层井水质不易得到保证,易受污染。采用深层地下水,单井出水量120~320m3/h之间,水质化验显示完全达到饮用标准,并对已建饮水工程进行水质监测和不定期取水化验。
3认识提高
饮水工程建设不仅降低了团场职工“因病致贫”现象,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团场连队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解放了生产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团场职工有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如养殖业、庭院经济的发展上,对连队的经济发展、团场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极大增强了职工改水积极性,职工在团场资金困难情况下,团场职工不等不靠,以义务投工投劳方式与团场共同进行人饮工程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团场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与团场连队的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带动了团场经济发展。
4经济方案可行
抓住国家实施人饮解困项目的机遇,在国家的扶持下,按照团场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等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完成人饮解困项目,把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真正送到每家每户,通过2000~2004年农村人饮解困项目建设的探索,该筹资方案可行,人民群众是欢迎的,成效显著。
5管理到位
5.1组织管理
专门成立了两级“人饮项目领导小组”,分别由师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计划、水利、卫生、财务、审计等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五师水利局或团场基建科。农五师还与团场主要负责人签定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各级党委的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通过高效严密的组织领导机构,保障工程按期完成。
5.2项目管理
(1)由师水利局对人畜饮水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评定,以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投资等。
(2)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规定进行材料设备招标。
(3)严格选择施工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进行招标投标,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施工队伍。
(4)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按资金管理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专人负责。
5.3资金管理
(1)项目资金由国家、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项目的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按现代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运作,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
(2)国家投入的资金严格采用报账制度,配套资金在实施中必须逐级落实,划入资金专户中,并列入年度财务计划。资金的划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情况拨付,并预留竣工尾款,待竣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对资金的安排坚持与任务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和建设成效挂钩,各分项的实施必须合同管理,按合同条款及任务完成情况分配、支付资金。
5.4运行管理
在水厂运行管理上,为保证水厂正常安全运行,建立水厂岗位规章制度,如运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水源管理制度、供水、用水制度、机泵安全运行制度、供水设施维修制度等。对水厂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掌握供水工艺、水质监测、水质消毒、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基本技能,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