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ty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我是制造经验的专业户。我很爱听这话,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和表扬。说心里话,我作为局长,对经验这东西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我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制造经验。一个接一个地总结推出经验,不时地被上级肯定和推广。经验频频给我们局增添了亮点,我也由此名声鹊起,备受关注。我想,有了经验,说明你的工作走在了别人的前面,取得了好的成绩。经验总是与先进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经验积累,我的底气足了,心情爽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其实,经验这东西,是有其生成和发展的规律的,需要树立"经验意识",必须精心设计、培育、打造经验才行,决不能让经验在自己手中悄然溜走。
  我总是认真研究分析上级的意图。经验其实就是一种作法。作法有很多,你的作法只有得到上级的认可并予以推广,才成为经验。其实,上级很需要经验体现自己的工作意图和主张,借助于下级的经验来推动面上的工作。鉴于此,要想出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搞明白上级的意图,弄清上级在想什么。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或者说有很深的造诣。我揣摩上级的意图和想法,总是八九不离十。我发现上级需要什么样的经验,我就会不遗时机地量身定作一个。这样,我的工作就成了样板,进而就得到上级以及群众的认可。比如上级做出了整个机关环境的部署。别人认为这事不值得重视,应付一下算了。我研究发现,这次上级整顿机关环境是大有用意的,是为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推动机关改革、改变机关面貌作铺垫。在这方面,只要稍加用心,就很容易制造出一条经验来。于是,我就安排局办公室,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件事搞好,既要有行动,又要有效果。由于我们力量大,仅三个月时间,我们局机关环境就焕然一新。上级检查组来了一看,说我们行动快、干得好,让我们好好总结经验。于是,我找来我们局的秘书,经过对这项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加工、拔高、美化等工序,我们局的一万多字的改善工作环境的工作经验就出笼了。我写改善环境的同时,还把我们局其他各项工作都写进了,于是,这个经验成了展示我们局全面工作成就的一个载体。事后,大家都说站得高,看得远,有胆识。
  经验往往是“笔杆子”写出来的。我很重视宣传报道工作。局里设立了宣传科,配备了精兵强将。我常常亲自参与组织、协调、策划宣传报道工作。我很注重同新闻单位的记者搞好关系。需要报道单位的工作时,我就打一个电话,记者立马儿就来了。记者的写作水平很高,他们善于总结归纳拔高和想像。所以,只要他们来了,就不愁写不出经验。因此,我的很多经验是记者写出的。他们写的经验在电视里有影,在广播里有声,在报纸上有文。记者每采访一次,我就推出一个经验。我的经验闻名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当然,大家从经验中看到我是怎样干的,大家都说我是一个开拓型人才,一个了不起的人才。我的知名度一路攀升。于是上级高看我一眼,群众也很买我的账。我想,我这些年之所以能步步高升,靠的就是经验。经验带给我无数的荣誉和好处。所以,我一直非常看重经验,一直对经验特别敏感。我要是发现哪项工作有成为经验的可能,我就会不惜代价,让它迅速变成经验。我还经常同上级联系感情,以便于向他们推荐我的经验。如果谁能认可我的经验,我会用实际行动感谢他的。
  我很喜欢上台介绍经验的感受,那感觉实在是很爽的。在秘书撰写经验材料时,我总是提出严格要求,力求将材料写得有高度,有深度,语言要美,语句要精,内容要充实,特色要分明。上级要求写三千字,我就写五千字。文字多一些,文章的容量就会大一些,内容就会充实一些。这本身就是一个经验。因为,字数要求只是一个大概的限制,你真是要实事求是地按要求写,那是要吃大亏的。事实上,凡是介绍经验,其材料多数会大大超出上级要求的数字,但是上级往往并不计较,上级更看重内容。如果你写的字数少了,上级往往说你写得不充实、不具体,让你重写。所以,我介绍经验时,总是洋洋洒洒,口若悬河。我深知,介绍经验,本身是推销自己的一个平台。不论在领导眼中,还是在群众眼中,都会增加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对于我的升职是十分重要的。显然,如果不这么重要,我凭什么要费那么多的心思。
  我知道,经验是一个昙花。它时效性很强,有的二个月三个月、有的一年半载就会成为明日黄花。这是经验的特性所决定的。世界几乎没有永恒经验,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只要风光一时就够了。在我这时,一个经验老去了,新的经验又诞生了。源源不断,川流不息。我的原则是,只要能创造经验,对人力物力都在所不惜。有人干了一辈子工作也不知道经验的重要性。我真替他们悲哀。我创造了经验,经验又成就了我。经验把我引向成功之路。我成了实干家、开拓者。上级发出了向我学习的通知。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我的大脑时常沉迷于对经验的思考之中,如痴如醉。有一次,一位记者问我的座右铭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创造经验。记者目瞪口呆,我发现自己失态了。我赶紧纠正,不是生产经验,是总结经验,再建新功。有时,别人问我平时都在抓什么,我总是莫名其妙地说抓经验。
其他文献
我曾对一向生龙活虎的谢晋说:“你能活到二十二世纪。”但他辜负了我的祝愿,今天断然而去,只留下朋友们对他深切的痛惜与怀念以及一片浩阔的空茫。  前不久,台湾导演李行来访,谈到夏天里谢晋在台北摔伤,流了许多血,“当时的样子很可怕,把我们都吓坏了”,跟着又谈到谢晋老年丧子。我说老谢曾经特意把他儿子谢衍的处女作《女儿红》剧本寄给我,嘱我“非看不可”。李行说谢晋对谢衍这条根脉很在乎,丧子之痛会伤及他的身体。
期刊
有一次,一个女主人在一个大型晚会上精心安排一对男才女貌坐在一起,想让他们邂逅一下。男的给女的让了座,然后问道:“你是做什么的?”   女的非常自豪地亮出世界名牌市场总监的头衔。   男的说:“嗷,你是卖包的。”   “那你是干什么的?”女的反问。   “我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男的非常自豪地自我介绍道。   “嗷,”女的说,“不就是个教书的嘛。”   这一晚上,男的再也没跟女的说话,女的再也没看男的
期刊
外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舌头的特殊“功能”,有一则寓言说过:一个国王向智者说他想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智者便将一盘舌头(当然是人的舌头)呈送给国王。国王又想看到世上最坏的东西,智者端上来的也是一盘舌头(当然又是人的舌头)。这寓言的意思很明白:人的舌头,即人的语言,既有良性功能又有恶性功能,既可以益人又可以害人、杀人。  我们中国人认识到舌头的重要性较晚,也看得较淡,因为那时我们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如
期刊
我是个各色的女子。   女友用中药里的一味药形容过我——独活。对这个形容我十分认同,我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一哄而上的东西,在现实中,也喜欢一个人发呆,静静坐着,听听戏写写字,尽可能离热闹远一些。   后来看亦舒的博客,她说,人缘太好的人不适合做知己,因为她对谁都这样热情,你根本分不清她的热情是真的还是有作秀的成分。   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把亦舒认成了知音。   前些天我生日,接到一条短信,知道我生日的
期刊
他,和赵薇、黄晓明、郭晓东等人出自同一个“明星班”——北京电影学院96级表演系崔新琴老师的班级。他是《金粉世家》中养尊处优的金燕西,他是《云水谣》中坚强乐观的陈秋水,他还是《画皮》中驰骋沙场的将军王生。十年的时间,他从温柔小生变成了英武坚贞的“将军”,不变是骨子里的冷傲气质和对生活的坦然的态度。他就是陈坤。    俊俏,是见到他那一刻我能找到的最贴切的形容词了吧。他的形象比我想像得还要标致、帅气。
期刊
孙俪5岁开始学习舞蹈,11岁代表上海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出访英国、美国、日本等。15岁考取上海警备区文工团。19岁幸运地被选中扮演海岩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玉观音》的女主角安心,一举成名。之后连续出现在《大染房》《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血色浪漫》《风雨西关》《幸福像花儿一样》《屋顶上的绿宝石》新版《上海滩》《甜蜜蜜》等等影视剧作品中,其清新自然的形象和不俗的演技受到观众的喜爱。今年孙俪在电影《画皮
期刊
一    看《重庆晚报》,有网友质疑易中天《西江月·零六年有感》词不合格律。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许廷贵和莫怀戚教授。许“查证了权威著作《白香词谱》后告诉记者,易的《西江月》一词平仄的确不对”。  从许将易词标的平仄看,许是用普通话去读易中天用“词韵”填的词了。仅以此论,网友无知而质疑并不奇怪,身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缺乏诗词常识而又这么武断就太不合乎身份了。  我们具体看看这首词: 
期刊
4年中至少出版了23本译作,所涉内容横跨文史哲,“史上最牛译者”龙婧自从被书评人王晓渔曝光后,成为出版界的一个“尤物”,有人戏言“我们相信世界上没有龙小姐不能译的书,只有龙小姐来不及去译的书”。称龙婧为龙小姐,没准是个误会,谁能确定“龙婧”名字的背后不是一堆胡子拉碴的大汉?说龙婧是个凭空捏造出来的名字并非毫无根据,不信的话可以去当当、卓越等著名购书网站搜索一下看看,自从被曝光之后,龙小姐就再也没有
期刊
千里马因为能日行千里,格外受到主人的器重。其他的马望尘莫及,有的心生羡慕,有的则妒火中烧。  时间一长,千里马觉得自己是个“马才”,渐渐有些飘飘然,忘了天高地厚,开始放荡不羁。有时不碰脾气,就尥几蹶子。主人虽然心中不快,但因其能日行千里,是个难得的“马才”,也就高看它一眼,放它一码,不太在意。可千里马根本没有注意到主人脸色的变化,还只是一味地洋洋得意。  有一次,千里马脾气发作,又尥起蹶子来。这一
期刊
在北京故宫西侧,有一片水域,这就是西苑,又称太液池。太液池被一分为三:北为北海,中为中海,南为南海。太液池的设计,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渤海里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山上住着逍遥自在的神仙,他们拥有长生不老的仙丹……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派人寻找这三座山,但没找到。后代的帝王们,干脆在皇宫附近修建水中的仙山,把那华美的幻景从遥远的海上“建筑”在自己身边。  太液池宽阔的水面就好像大海,北海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