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其他文献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三农”问题的严峻程度有了一定的缓和。但是,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大量返乡,许多涉农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贫困地区农民的“返贫”问题日渐凸显,农民增收问题格外引人关注。
生态经济学近年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分析生态系统的负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便利。分析显示,2005年,人类的需求已经超过地球供给能力28%。1961年以来,人类社会生态足迹增长了1.5倍,其中,资源足迹增长了36%,而碳足迹则增长了10倍,碳足迹的增长占总生态足迹增长的80%。从区域看,生态足迹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高收入国家消耗资源水平过高。如果人类C02的排放能减少43%,或者高收入国家能将人均生态足迹降低到现在世界的平均水平,则全球生态即可实现平衡。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减少碳足迹,主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展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是由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提议并经民政部批准设立的社会公益性基金。
期刊
期刊
农业生产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包括环境因素的双向非观测效应农业生产模型,利用中国1979~199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壤侵蚀和盐碱化等环境变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率和盐碱化率的产出弹性分别达到了-0.13和-0.11,土壤侵蚀和盐碱化都对农业产出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制定改善环境的政策将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耕今同志”。农发所同志都这么亲切自然地称呼王耕今同志,基本上没有称他为副所长的。 耕今同志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农经所)的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导、院荣誉学院委员,2007年春以96岁高龄逝世。我很哀伤,哀伤渐渐化为绵绵思念。
期刊
本文使用区位商测定了乳制品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毛绒加工业在内蒙古的集聚区域及集聚程度,然后使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2000~2005年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投资区位选择以及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业来说,畜产品生产能力、规模报酬、产业投资区位选择是产业集聚的决定因素;畜产品生产能力、产业集聚程度、原有产业固定资产规模是产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