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xia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主要论述了:如何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兴趣;如何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何组织活动,展现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如何改进评价体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去等。
  [关键词]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评价;情境;教材;设计
  
  《七年级数学》(新人教版)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而编写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要实现《标準》和教材体系本身的目标,重点应立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施与灵活应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就新教材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此方面的实践与体会谈谈个人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兴趣
  
  “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摘自新教材编者的话)。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所创设的丰富实践情境,并通过学生身边具体而真实的数据、图片及生活实例和许多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新知识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感知兴趣,通过这些丰富生动的素材感染激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潜能。
  例如:《100万有多少》这一节课,在事先深入细致地学习《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包袱”、“悬念”情境,引发学生惊奇,激发学生新知识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的感知兴趣。
  [案例节选]
  师:课前让大家每个人准备100克的大米,现在请每组同学数一下100克大米有多少粒。
  生动手数。
  师:那么100万粒大米有多重呢?
  生用计算器开始计算,不一会儿给出答案。
  (此时生已感到有些惊奇)
  师:如果100张100元人民币厚约为0.9厘米,那么100万元的100元的人民币叠起来厚度是多少?
  生:异常感兴趣地进行计算。彼此之间积极交流各自的结论。
  生:给出答案。
  师:如果100元的人民币长约15.5厘米,宽约7.7厘米,那么100万元约占多大体积?
  生更加兴奋地进行计算,很快依据计算器的计算给出结果。
  师:请你设计一个可以装100万元的箱子。并指出箱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生分组讨论,课堂学习情境达到最高峰。
  在上述所创设的情境基础上,因势诱导、分析、说明,大大地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兴趣,使学生对后面科学计数法的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同时也使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紧张而有趣。
  
  二、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摘自新教材《编者的话》)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依据课堂学生心理智能和学生已有的背景和活动经验,精心设计大量操作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达到《标准》所说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等)。
  教材中每一节的新知识大多数都是以实际问题提出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去探索、交流,感受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例如:《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课,就可以通过精心地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案例节选](性质3,同旁内角互补这一部分)
  师:由前面我们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那么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也相等呢?(稍停一会)有人回答。
  生:(少数)肯定也相等。
  生:(部分)不相等。
  生:产生争议。(出现预想的混乱)
  师:请大家任意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并找出一对同旁内角,把它剪下来,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动手实验,并积极交流各自的发现。
  师巡视并适时提示或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同旁内角是否相等?
  生:不相等。
  师: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生:(极少数)他们互补。
  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先请大家将刚才所得的一对同旁内角拼接在一起,看它们是不是平角,然后看你们各自实验的结果有无不同之处。
  生积极动手,并很快形成互相交流的局面。
  师注意观察学生交流时流露出的略显惊异的神情。
  师:你们发现有规律没有?得出的结果相同吗?
  生:(异口同声)它们互补。
  电脑显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lash动画)。
  师:请每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得的结果参照前面结论的格式叙述出来。
  生:各自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果(课堂气氛较浓)。
  生有的表述得较好,有的较差,很完整的人不是很多。
  师:每一名同学都表现得不错,下面看课本上所给出结论的描述形式。
  电脑显示结论: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在上述案例中,教学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和启发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知识的实际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论形成直观的感受,并着眼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提高对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概述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设想。
  
  三、组织活动,展现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通过组织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摘自教材编者的话)。新教材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力图按照《标准》所提出的“活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的。通过数学课的组织给学生自读、自语、实践、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收集、整理、描述数学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的基本数学素养。
  课本上在新课的引入、做一做、想一想等环节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的。结合课本和《标准》的要求,适时有效地组织好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例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课,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节选](SSS及前面一部分,分4人一组活动)   师:已知线段AB长为5cm。请每组每人以AB为边作一个△ABC,然后组内交流比较各自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不全等。
  师:已知LABC是30度,画△ABC,然后组内比较各自画的是否全等。
  生:不全等。
  师: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度,一条边为3 cm,请动手实验画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组内交流各自所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不全等。
  師:已知三角形的两内角分别为30度,45度,请动手实验画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组内交流各自所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不全等。
  师: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cm,5cm,请动手实验画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组内交流各自所画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不全等。
  师:根据上述实验活动,请各组总结你们组所得的结论。
  稍后多数组完成,有少数没有总结出来,师协助指导,得到结果。
  生:(自述实验结果)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初步实现活动目标)
  师: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4cm,5cm,6cm,请每名同学画一个三角形,组内比较各自所画三角形是否全等。
  生:全等。
  师:再给一组边长分别为5cm,3cm,7cm做相同的实验。并在各组和各组之间交流。
  生:全等。
  师:请各组依据实验,总结结论。
  生各组讨论,并很快给出结论(比预想的要好得多,不仅每组都给出正确的结论,而且进展很快。)
  生: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大家通过自主活动与合作活动相结合,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相结合,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交流中获得合适的知识背景和探索情境,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了思维水平。同时通过上述“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标准》所提出的“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一目标原则。
  
  四、改进评价体系,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台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去
  
  《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在学生学习进程评价过程中,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融入评价体系中是对《标准》这一段话的最好实践。
  例如,为了有效而合理地按照《标准》提出的对学生评价的要求,可以建立如下学习评价体系:
  (I)对基础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应用占50%。这一项主要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每一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分三段进行:第一学段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第二和第三学段,评价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概念、公式和法则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摘自《标准》解读)
  (2)对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力占5%。这一项主要是评价学生在每一学段实践活动中,有无基础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做一个正方体》、《探索全等的条件》等实践活动中,能否具备动手实践的能力。
  (3)自主探索的信心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占10%。这一项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能否自主地去探索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中所显示的规律及能否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
  (4)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占5%。这一项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学习进程或实践活动中,是否具备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一重要的数学素养。
  (5)个人特长及数学能力的展示占5%。这一项主要是评价能否有效的将自身的数学学习潜能发挥出来。强化对学生自我展示意识的考查。同时也有助于分层教育与分层评价相结合。
  (6)发现问题和解决能力的评价占5%。这一项主要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数学知的应用意识)的考查,强调的是对数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7)对实践活动的结果的表述能力及问题情境的处理能力占5%。这一项主要是评价学生能否有效的对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特别是规律性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特别是表述过程中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公式、字母、图表等)的应用。
  (8)数学学习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这一项主要评价学生对能否对数学学习进程中所需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如实践活动物质的准备、各种数据、图表、图片及调查报告等的有效收集和整理能力。同时这一项主要以团体(小组)评价为主,力求淡化个人的评价,以培强团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9)对实践活动及合作交流的参与意识占5%。这一项主要评价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活动中去。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是否具备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品质。
  总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新教材编写或教学进程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本文仅是笔者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其中应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敬请大家多指正。
其他文献
【摘要】數学教师必须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活动方案.设计数学课内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要能在课堂上实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通过活动掌握数学知识;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趣味性;课内探究活动还应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探究活动;方案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去创造性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好习题课,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习题课可对原来学过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对原来学过的方法能更灵活、更巧妙地应用,可使学生在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拓宽,  [关键词]学生;习题课;学习;高等数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提
五年级下册教学的"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是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以下是本人教学"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后的几点收获.
经常对自己的常态课堂进行思考、肯定和批判,以自己的立场解读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散点式、即时性以及开放性为特征,这样的自我剖析应当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
【摘要】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将知识点系统化和条理化,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巧记妙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复习教学的效率,真正达到减压减负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复习;教学方法     复习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笔者认为,一节数学复习课应大体上包含如下几个环节:  一、注重以课本为主  复习的第一
【摘要】 在倡导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让学生在“做”中求发展,在“做”中求创新.《数学课程标准》更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实践活动;潜能    数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有关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新課程改革提出在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注重构建,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我发现、探索中,总结数学规律,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新的教材内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将数学问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解题思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下文中,将针对《用二分
感受了太多的所谓有“数学味”的课堂深陷在从抽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之中,形象成了没有数学味的代名词,这是数学教学的另一种怪圈.   亚里士多德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可能思考. 诺贝尔奖项中有生物奖、化学奖、物理奖等,单单没有数学奖,据说诺贝尔生前认为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没有实用价值,所以没有设置数学奖. 古人有“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文以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事言之
[摘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学习动机是动机的一种表现形武,是直接推动学习者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内部状态,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严重缺失,为使数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有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降低课程难度,精选教学内容,3,改变教学方法,创设成功机会,4,政变评价方式。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