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 差异 翻译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
1.1汉英亲属称谓异同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而英语里的此类称谓则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除了辈份清楚外,其他关系只能从上下文中仔细推敲或当面询问。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要准确地翻译这个词,必须置之于语境中考察。家庭成员之间,中国风俗兄弟姐妹一般按长幼称呼,如大哥、三弟、四妹等。而说英语的国家则习惯于互叫名字。许多人甚至直接用名来称呼父母的兄弟姐妹。对西方人来说,辈份的高低是不十分重要的。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描述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都可忽略不计。
1.2汉英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一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称呼陌生的年长者为“大爷”、“大娘”等,还可以加上职业称呼,如“邮递员叔叔”、“售货员阿姨”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宗法关系、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别的具体体现。在与他人交往中,中国人习惯于把个人看作是社会这个大集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和谐,因此往往以积极的态度把家庭本位向外推衍,以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人员。这种称渭可使交际双方有亲近感,从而缩短了双方的距离,增进了交际效果和友谊。
英语中也有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常将“aunt”和“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称呼父母的朋友为“Uncle Tom”或“Aunt Kate”。但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远没有汉语普遍,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很少用亲属称谓来互相称呼对方。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的人,一般用“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而对父母的朋友,则可直呼其名。
2.翻译技巧
2.1地域方言称谓翻译处理
由于亲属称谓存在地域的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在《儒林外史》杨、戴译本中出现了对于亲属称谓的翻译处理。
例1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严贡生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会严二老官。二老官叫严大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两人是同胞兄弟,却在两个宅里住。
The magistrate signed a warrant and sent runners to Yan’s house to arrest him,but he had flown.Then they went to his younger brother Yan Dayu.These two brothers did not live together.
原文中对严贡生严致中的弟弟称严二老官,而在译文中为了避免文化差异的误读就只用了younger brother。
2.2汉英亲属称谓词的词义不对等时的超额翻译
称谓语用意义的翻译绝非按词直译、一一对应那么简单,因为同一种称谓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蕴含着不同的语用意义,传达这些不同语用意义的译文当然也就不一样。例如表达亲属称谓时,汉语往往习惯用“排行称谓”,而英语习惯用“姓名称谓”。此时,双语在转换时用译语中对应的称谓语替代原语的表达,以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易懂,没有翻译腔。
例2邢夫人笑道:“……你大妹子现在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曹雪芹《红楼梦》)
Lady Hsing smiled:’His-feng is part of your Aunt Wang’s establishment,so you’ll have to ask her permission.’
“大妹子”、“二婶子”根据上下文的语义直接译成其所指的王熙凤、王夫人,即“His—feng”,“Aunt Wang”,译文简洁明了。
在翻译的理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交际情景和原文的文化背景,按原语文化的推理习惯来理解原文中称谓语在此情此景中的真正所指。
2.3谦称语翻译处理
汉语会在自己的亲属前加“家、舍、先、亡”这几个字,前两者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多指活着的亲人。家,尊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英语中常用的是father,mother;舍,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在英语中就只用brother,sister;“兄弟、奴才、小生、鄙人、晚生、令郎、令嫒等”表示第一或第二以及第三人称指示的谦称和敬称。而英语中则直接使用人称代词“I/me”、“You”和一些名词,这种差异在翻译时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例4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红楼梦》(第一回)
“Excellent!”cried Shih—yin.“I’ve always maintained that you were cut for great things……”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观念等的变化,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作用也出现了减弱。汉语亲属称谓语也会产生相应的简化:“堂”、“表”亲属称谓语的简化都在90%以上,形式上省掉“堂、表”等区别性成分,与相应的非堂、表亲属称谓语相同。如“堂兄”、“堂叔”、“表叔”一般用“排行 哥/叔”称呼,或直接用“哥哥”、“叔叔”称呼。就英语来说,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Howard,Miss Jones等)。随着文化的互相借鉴、融合,在称谓语的使用上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也使得我们更应关注,并研究其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其它影响。
3.结束语
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英汉称谓系统反差强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文化。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对中西称谓语异同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要在这两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之间进行翻译转换,译者需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选用合适的称谓语翻译方法。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参考文献:
[1]周方珠,英汉翻译原理.合肥:安大出版社,1997.
[2]潘明霞.英汉亲属称谓对比[J].巢湖学院学报,2004,(1).
[3]徐丹.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及其互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3).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5]刘超先.中西称渭差异及其文化内涵[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6]黄碧蓉.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8卷.
[7]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关键词:亲属称谓 差异 翻译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父系与母系、长幼辈分、姻亲与血亲、派生词的使用、泛化方面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并用实例说明了亲属称谓的几种翻译方法。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由于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来说,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
1.1汉英亲属称谓异同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而英语里的此类称谓则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除了辈份清楚外,其他关系只能从上下文中仔细推敲或当面询问。如sister姐妹同为一词,年龄大小不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也指外婆,父系、母系不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英语中的cousin一词更是无所不能,它不但年龄、父系、母系不分,连性别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等一系列汉语称谓。要准确地翻译这个词,必须置之于语境中考察。家庭成员之间,中国风俗兄弟姐妹一般按长幼称呼,如大哥、三弟、四妹等。而说英语的国家则习惯于互叫名字。许多人甚至直接用名来称呼父母的兄弟姐妹。对西方人来说,辈份的高低是不十分重要的。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描述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贫乏,而且指称宽泛、语义模糊,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都可忽略不计。
1.2汉英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一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称呼陌生的年长者为“大爷”、“大娘”等,还可以加上职业称呼,如“邮递员叔叔”、“售货员阿姨”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宗法关系、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别的具体体现。在与他人交往中,中国人习惯于把个人看作是社会这个大集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和谐,因此往往以积极的态度把家庭本位向外推衍,以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人员。这种称渭可使交际双方有亲近感,从而缩短了双方的距离,增进了交际效果和友谊。
英语中也有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常将“aunt”和“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称呼父母的朋友为“Uncle Tom”或“Aunt Kate”。但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远没有汉语普遍,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非亲属成员很少用亲属称谓来互相称呼对方。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的人,一般用“先生”、“女士”来称呼对方,而对父母的朋友,则可直呼其名。
2.翻译技巧
2.1地域方言称谓翻译处理
由于亲属称谓存在地域的差异,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在《儒林外史》杨、戴译本中出现了对于亲属称谓的翻译处理。
例1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严贡生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会严二老官。二老官叫严大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两人是同胞兄弟,却在两个宅里住。
The magistrate signed a warrant and sent runners to Yan’s house to arrest him,but he had flown.Then they went to his younger brother Yan Dayu.These two brothers did not live together.
原文中对严贡生严致中的弟弟称严二老官,而在译文中为了避免文化差异的误读就只用了younger brother。
2.2汉英亲属称谓词的词义不对等时的超额翻译
称谓语用意义的翻译绝非按词直译、一一对应那么简单,因为同一种称谓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蕴含着不同的语用意义,传达这些不同语用意义的译文当然也就不一样。例如表达亲属称谓时,汉语往往习惯用“排行称谓”,而英语习惯用“姓名称谓”。此时,双语在转换时用译语中对应的称谓语替代原语的表达,以使译文读起来自然、易懂,没有翻译腔。
例2邢夫人笑道:“……你大妹子现在在你二婶子家,只和你二婶子说就是了。”(曹雪芹《红楼梦》)
Lady Hsing smiled:’His-feng is part of your Aunt Wang’s establishment,so you’ll have to ask her permission.’
“大妹子”、“二婶子”根据上下文的语义直接译成其所指的王熙凤、王夫人,即“His—feng”,“Aunt Wang”,译文简洁明了。
在翻译的理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交际情景和原文的文化背景,按原语文化的推理习惯来理解原文中称谓语在此情此景中的真正所指。
2.3谦称语翻译处理
汉语会在自己的亲属前加“家、舍、先、亡”这几个字,前两者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多指活着的亲人。家,尊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英语中常用的是father,mother;舍,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在英语中就只用brother,sister;“兄弟、奴才、小生、鄙人、晚生、令郎、令嫒等”表示第一或第二以及第三人称指示的谦称和敬称。而英语中则直接使用人称代词“I/me”、“You”和一些名词,这种差异在翻译时应当受到充分重视。
例4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红楼梦》(第一回)
“Excellent!”cried Shih—yin.“I’ve always maintained that you were cut for great things……”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观念等的变化,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作用也出现了减弱。汉语亲属称谓语也会产生相应的简化:“堂”、“表”亲属称谓语的简化都在90%以上,形式上省掉“堂、表”等区别性成分,与相应的非堂、表亲属称谓语相同。如“堂兄”、“堂叔”、“表叔”一般用“排行 哥/叔”称呼,或直接用“哥哥”、“叔叔”称呼。就英语来说,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Michael,Linda,Jane等),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如:Mr Summers,Mrs Howard,Miss Jones等)。随着文化的互相借鉴、融合,在称谓语的使用上将随之发生变化,这也使得我们更应关注,并研究其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其它影响。
3.结束语
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内容,折射出民族文化传统的特殊内涵。英汉称谓系统反差强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文化。汉语称谓系统体系严密、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而英语称谓系统则体系简单、分类粗疏、数量贫乏、语义含混。对中西称谓语异同的深入认识,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要在这两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之间进行翻译转换,译者需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选用合适的称谓语翻译方法。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参考文献:
[1]周方珠,英汉翻译原理.合肥:安大出版社,1997.
[2]潘明霞.英汉亲属称谓对比[J].巢湖学院学报,2004,(1).
[3]徐丹.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及其互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3).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
[5]刘超先.中西称渭差异及其文化内涵[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
[6]黄碧蓉.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第8卷.
[7]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